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9-2020学年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49:45
文档

2019-2020学年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成绘的变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石成金B.水落石出C.滴水成冰D.拨云见日2.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化学用语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3.某一种元素激发态原子
推荐度:
导读2019-2020学年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成绘的变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石成金B.水落石出C.滴水成冰D.拨云见日2.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化学用语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3.某一种元素激发态原子
2019-2020学年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成绘的变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点石成金    B. 水落石出    C. 滴水成冰    D. 拨云见日

2.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化学用语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的电子式:

D.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3.某一种元素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二周期ⅡA族    B. 第二周期ⅢA族    C. 第二周期ⅠA族    D. 第二周期ⅣA族

4.有四种短周期元素X、M、Q、R 原子序数依次减小。R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He原子的相同,Q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有一种为红棕色的气体,X与R属于同一主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Q、R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只含共价键

B. 是形成酸雨和雾霾的原因之一

C. X单质常温下与M单质反应,生成

D. 碳元素与R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的化合物只有1种

5.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质量是720

B. 与苯互为同素异形体

C. 在晶胞中有14个分子

D. 每个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分子有12个

6.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酸性氧化物:、NO、、混合物: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

电解质:明矾、小苏打、硫酸钡、胶体: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

化合物: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7.NaH和都是重要的还原剂,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反应生成NaH。NaH与水反应可生成,NaH与反应可得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B. NaH与得到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NaH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

D. 金属钠和反应生成NaH的反应体系需要控制无氧、无水和无酸等条件

8.要增大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A. 增大盐酸的浓度    B. 加氯化钠固体

C. 提高反应的温度    D. 用铁粉代替铁片

9.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消耗

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D. 、、AB的浓度之比为

10.下列有关四个常用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Ⅰ所示电池中做催化剂

B. 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 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浓度始终不变

D. 图Ⅳ所示电池中作氧化剂,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为Ag

1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C.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

D.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2.甲硫醇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和化工试剂,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吸收能量

B. 过程中,形成了键和键

C. 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D. 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13.对于?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如上图表示,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定为

C. 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

D.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锌为负极

1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X、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X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Z
A. 原子半径: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

C. 元素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D. 与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n为正整数

15.和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

B. 过程可表示为

C. 过程吸收能量

D. Ni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

16.在保持体系总压为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原料气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同时,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点原料气的成分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图中、、的大小顺序为

C. 在、的条件下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是

D. A点平衡时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7.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 和y mol ,发生化学反应: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改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降低温度 ______ ; 

当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更多的 ______ ; 

当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 ______ . 

来自石油的基本化工原料苯和乙烯,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请回答: 

可以用来鉴别苯蒸气和乙烯的试剂是 ______ 填序号.

A.水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共一个平面,则苯分子中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子最多有 ______ 个.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有机物A,写出A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8.反应的分类研究:从能量变化角度分,将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______。填序号

A.铁片与稀盐酸反应

B.灼热的碳与反应

C.与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和完全反应生成放热热量。写出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氢气在工业合成中应用广泛,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甲醇

请写出由和制取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与制取甲醇的反应在______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可自发进行。

当温度为,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表:

CO
此时上述的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______填下列选项,请结合必要的计算,说明理由______。

A.

B.

C.

D.无法判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9.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海水是人类资源宝库,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天然水净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入混凝剂,常用的混凝剂有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等,写出明矾净水作用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及相关语言描述______。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电渗析法,如图是利用电渗析法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的原理图。已知海水中含、、、、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是______填“A”或“B”;

写出通电后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五、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20.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

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的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单质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点成金指矿冶金,有新物质金单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水落石没有新质生成,物变化,故B错; 

滴水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C错误; 

故A.

化学变化的特征:在原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成.判断物化和学变化依据是:是否新质生成. 

本点考了物理变化化学变的区别基础性强,只要抓键点:是否新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题.

2.答案:B

解析:解:过氧化钠是由2个钠离子与1个过氧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A.过氧根离子中O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漏掉了2对未成对电子对;

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应该各形成2对未成键电子对;

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明确电子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3.答案:A

解析:解:某一种元素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是B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ⅡA族,

故选:A。

本题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书写,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有四种短周期元素 X、M、Q、R原子序数依次减小,R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He原子的相同,则R为H元素;Q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有一种为红棕色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氮,则Q为N、M为O元素;X与R属于同一主族,四种元素中X的原子序数最大,则X为Na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Na元素、M为O元素、Q为N元素、R为H元素。

A.M、Q、R分别为O、N、H元素,三种元素形成的铵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

B.为,氮的氧化物为形成酸雨和雾霾的原因之一,故B正确;

C.Na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不是,故C错误;

D.R为H元素,C、H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的化合物有乙炔、苯等多种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摩尔质量、晶胞的计算及结构等,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结合的晶胞结构回答,其晶胞结构如图:。

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故A错误;

B.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不同的单质,苯的化学式为,是化合物,并不是碳的单质,故B错误;

C.结合晶胞结构,可知有8个分别位于晶胞顶点,6个分别位于晶胞面心上,根据均摊法可得:,则在晶胞中有4个分子,故C错误;

D.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以晶胞中顶点上的分子为研究对象,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分子分布在立方体的面心上,每个分子被8个立方体共用,有12个面与之相连,所以每个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分子有12个,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掌握酸性氧化物、混合物、电解质等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N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错误;

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明矾、小苏打、硫酸钡属于盐,HClO为弱酸,均为电解质,故正确;

碘酒为碘的酒精溶液,牛奶、豆浆属于胶体,漂粉精为固体,故错误;

液氨、干冰、碘化银为化合物,液氯为单质,故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解:中Al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中心原子没有孤电子对,所以阴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故A正确;

B.NaH与得到,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NaH具有强还原性,能还原,则NaH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故C正确;

D.金属钠容易与水、氧气、酸反应,则金属钠和反应生成NaH的反应体系需要控制无氧、无水和无酸等条件,故D正确;

故选:B。

A.中Al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B.NaH与得到,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C.NaH具有强还原性,能还原;

D.金属钠容易与水、氧气、酸反应。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及空间构型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增大盐酸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反应的实质为,加氯化钠固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故B正确。提高反应的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用铁粉代替铁片,增大了锌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A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A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B不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压强始终是不变的,B不能说明;C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正确。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各种的浓度之间不一定满足某种关系,D不正确。因此答案选C。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方程式灵活运用即可。

10.答案:D

解析:解: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得到电子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故A错误; 

B.铅蓄电池放电时电池反应为:,该反应中硫酸参加反应,所以浓度降低,故B错误; 

C.粗铜中不仅含有铜还含有其它金属,电解时,粗铜中有铜和其它金属失电子,纯铜上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所以阴极上析出的铜大于阳极上减少的铜,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降低,故C错误; 

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氧化银得电子生成银,所以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A.二氧化锰作正极; 

B.根据放电过程中电池反应判断硫酸浓度变化; 

C.粗铜中不仅含有铜还含有其它金属,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判断溶液中铜离子浓度是否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化剂.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A. 有的化学反应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出氧气,但是催化剂不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故A错误;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B正确; 

C. 加入催化剂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故C错误;

D.有许多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能进行,如酸碱中和反应无需催化剂就能快速发生,故D错误.

12.答案:D

解析:解:过程为拆化学键的过程,吸收能量,故A正确; 

B.过程中,生成了和,结合图示,由分析可知,键和键是新形成的,故B正确; 

C.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应方程式为:,取代甲醇中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该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D。

通过催化过程可以看出,硫化氢加入催化剂后将硫化氢中的氢硫键断开形成和氢原子,加入甲醇后,甲醇分子吸附在催剂表面,将氢氧键断开,取代了羟基的位置形成了甲硫醇和水,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质的探究,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注意把握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特点,把握反应的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为放热反应,正确。B选项没有标准状况,无法换算,错误。C选项满足反应热的定义,正确、D选项Zn失去电子,作负极,正确。 

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过程。

14.答案:B

解析:解:根据分析看,X是C,Y为Mg,Z是S,W是Cl元素。 

A.Mg、S、Cl在同一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但C在第二周期,原子半径最小,则原子半径:,故A错误; 

B.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故B正确; 

C.非金属性氧气,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C错误; 

D.为,其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为,其中只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B。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推知X是碳,Z是S,W是Cl,根据X、Y、Z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则Y的原子序数是,即Y是Mg,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15.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最终生成物为合成气,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故A正确; 

B.Ni作催化剂,NiC为中间产物,过程可表示为,故B正确; 

C.过程放出能量,故C错误; 

D.Ni在反应前后不变,为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C。

由图可知,和催化重整得到合成气为CO和,图中释放能量,Ni作催化剂,NiC为中间产物,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反应物、生成物、反应中能量变化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催化剂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m相同时,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小,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增大氧气的量可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则m越小、转化率越大,则、、的大小顺序为,故B错误;

C.A点原料气的成分是,,,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

       

开始 10                 0

转化                            

平衡              20               

压强分别为、、,平衡常数与m无关,则、的条件下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是,故C正确;

D.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结合选项C可知A点平衡时的分压,故D错误;

故选:C。

A.由图可知,m相同时,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小;

B.增大氧气的量可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则m越小、转化率越大;

C.A点原料气的成分是,,,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

      

开始  10                          0

转化                  

平衡              20                

压强分别为、、;

D.结合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计算。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平衡三段法、Kp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减小;增大;不变;ABC;4;

解析:解:降温,反应速率减慢; 

不变,充入,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不变,充入氖气,反应物和生成物气体的浓度没变,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故答案为:减小; 增大;不变; 

苯常温下是液态,乙烯中有碳碳双键,所以, 

A、苯蒸气和乙烯通入水中时,水面上出现无色液体的是苯,无明显变化的是乙烯,A正确; 

B、乙烯中有碳碳双键,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乙烯能与之发生加成反应,使之褪色,B正确; 

C、乙烯中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 

故答案为:ABC; 

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共一个平面,每个C原子与相邻的两个C原子以及一个H形成的三个共价键夹角为所以,处于对角线位置的两个C原子和两个H原子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故答案为:4; 

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乙醇能和Na发生置换反应也可称为取代反应生成氢气, 

故答案为: 

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考虑,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都是成正比的. 

从苯和乙烯的空间构型和官能团分析其原子共线共面和化学性质,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含有羟基,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考查,是重点内容,要明确一般考查五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有机反应主要从其具有的官能团来分析.

18.答案:BC      低温  B  ,则平衡逆向移动

解析:解: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灼热的碳与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与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已知合成氨反应中生成放出46kJ热量,则放出92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已知:

根据盖斯定律:即可得:,

故答案为:;

由和制取甲醇,,根据,反应自发进行,可知低温条件下可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低温;

当温度为,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则平衡逆向移动,故选B,

故答案为:B;,则平衡逆向移动。

图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常见吸热反应:; 的反应,以及、、的分解,与反应生成氨气等;和完全反应生成放热热量,生成已知合成氨反应中生成放出46kJ热量,则放出92kJ热量,据此书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

根据盖斯定律:即可得;

由和制取甲醇,,再根据,来确定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

当温度为,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根据表格数据可得,据此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确定与大小。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盖斯定律、化学平衡计算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9.答案:胶体,胶体可吸附天然水中悬浮物并破坏天然水中的其他带异电的胶体,使其聚沉,达到净化目的

解析:

本题考查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及水的净化、电解原理,明确水解原理和电解原理、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用语的应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等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胶体;

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判断;通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

混凝剂是吸附水中的微小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快速沉降的主要作用,要具备水解生成胶体的性质,所以常有铝盐或铁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氢氧化物胶体,水解离子反应为胶体;

故答案为:胶体,胶体可吸附天然水中悬浮物并破坏天然水中的其他带异电的胶体,使其聚沉,达到净化目的;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隔膜B和阴极相连,阴极是阳离子放电,所以隔膜B是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向阴极移动,以得到淡水;

故答案为:B;

通电后,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其电极反应为:;

故答案为:

20.答案:三 

 

极性键

解析:该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Y处于第三周期,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令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解得,则Z为P元素,故X为C、Y为N、W为S。 

为P元素,处于第三周期ⅤA族;

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中C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

的最高价为,最高价氧化物为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为浓硫酸,C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文档

2019-2020学年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武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成绘的变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石成金B.水落石出C.滴水成冰D.拨云见日2.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化学用语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3.某一种元素激发态原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