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49:31
文档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不同时期的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前夕1516年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经历了300多年漫长的过程。1.1.1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莫尔在《乌托邦》中,最早提出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控诉。他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坚决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还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
推荐度:
导读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不同时期的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前夕1516年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经历了300多年漫长的过程。1.1.1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莫尔在《乌托邦》中,最早提出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控诉。他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坚决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还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
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不同时期的发展

1.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前夕

1516年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经历了300多年漫长的过程。

1.1.1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在《乌托邦》中,最早提出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控诉。他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坚决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还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1.1.2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杰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英、法两国不成熟的无产阶级向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愿望和要求。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病和不合理性,分析了社会历史和社会矛盾,提出了丰富而精辟的见解,为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他们企图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水平最高的社会主义学说。

他们的杰出贡献:第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第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第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他们的学说终究只能是一种空想。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1.2.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也有了充分发展,社会内在的联系和矛盾较充分暴露,这使得哲学和社会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凝结着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人类思想文化的最高成就,交汇成一个特殊的理论环境。他们取得的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1.2.2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较充分发展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它推向前进,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核心是: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正如列宁所认为的,在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初,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那些不懂得历史运动的唯物主义原理,不能分别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阶级的作用和意义,并且用各种貌似社会主义的关于“人民”、“正义”、“权利”等等的词句来掩盖各种民主变革的资产阶级实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起来,而的实践最终证明只有无产阶级具有社会主义本性。而且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也表明,一种思想理论体系的出现,都是当时历史时代条件的产物。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现实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人们观察和研究问题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不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且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从不把自己的理论看作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条,相反,他们认定马克思主义只是为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科学奠定了基础。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各国实践中所获得丰富的发展,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生动地证明了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品格,使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理论体系的历史命运。正如法国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萨特曾说过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正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像刚刚在开始发展。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毫无疑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理性和创造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使无产阶级具备了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了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此,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由自发斗争进入自觉斗争阶段,开创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新纪元。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科学社会主义在

1917年十月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当时人民渴求解决的“和平、土地、面包”三大问题,只有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才可能解决。不能认为苏联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违背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因为已有一定的现代工业和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坚强,又有广大农民和被压迫民族作为同盟军,人民大众迫切要求退出帝国义大战。资本主义列强又在帝国主义大战中互相削弱,无暇东顾。这些特殊条件为第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

十月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科学开始变成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仅阐明了这一理论由科学变成现实的必然性和一般规律,不可能解决实现这种转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首先列宁“探索”的过程,走的是由一开始注重“书本的公式”到逐渐注重“生活的公式”的过程。其次,列宁运用对立和统一的辩证法、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深刻认识到,必须通过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形式和途径,来改造小农经济、小商品生产和私人资本主义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三,列宁运用一般和特殊的辩证法、统一和多样的辩证法,认为落后的完全可以选择一条具有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通过历史发展的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各国走向社会主义应有不同的“走法”,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固然不能越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线,但却使走向社会主义有自己特殊的“走法”,这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既体现着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着的民族特色。“新经济”是列宁从现实国情出发而取得的一大成果。

列宁的这种思考方式对现在的我们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在认识社会主义问题上,应根据生活实践经验,而不能仅根据书本。列宁在领导人民第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时,碰到的首要理论问题,是一般和个别的矛盾。十月后,他根据多年的哲学探索和社会实践逐步深刻认识到,任何一般都不能完全包括个别的全部内容,因此,不能把认识停留在抽象的一般上,而应注重把握个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探寻一般的特殊表现方式。应注重研究由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所创立的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应根据生活实践经验来认识和理解正在建设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扬弃和纠正原有过时的结论,勇于突破原先的认识水平,从而不断做出新的结论,而不能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和理解现实的社会主义,不能固守原有的书本结论不放。由于列宁正确解决了一般和特殊、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所以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以及相关的问题找到了科学的方法。

被称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曾经显赫一时,威震五洲,它为人类社会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曾经给人们对新社会的向往以很大的启示,它的突然失败,又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留下了一个严峻的新课题。

苏联失败的历史经验告诉世人,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要容易些,而建设社会主义则要困难得多。苏联在列宁之后之所以没有能够沿着 “新经济”道路走下去,根本问题在于“左”的错误。是斯大林开始的长期僵化的教条主义的“左”的东西,阻碍苏联遵循着列宁的思路前进,使苏联丧失了几次进行改革的机遇,并为苏联后来的危机和剧变准备了土壤。“左”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致命问题。

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却由于未能突破封建主义和教条主义而遭灭亡。斯大林所创建的模式。从一开始就隐含了“僵化”的全部因素,危害极大。他以马克思主义正统自居,不仅把苏联社会主义引向了歧路,而且给国际主义运动带来了莫大的损失,堪称20世纪的一大悲剧。苏联的失败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3. 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资本是天生的自由派,扩张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扩张打开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了世界性。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传统社会相对单一的文化环境已被打破,一方面,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预示着开放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在不断创新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3.1 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的机遇

全球化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化以及人类的普遍交往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首先,全球化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运用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资本主义社会在进行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不仅把科学技术及时、广泛地应用于生产过程,而且不断地推进世界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不存在矛盾,而是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客观存在。资本主义也在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它必将被淹没在人类历史的滚滚尘埃中,而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世界社会主义必将“东流去”,这是任何力量所无法阻挡的。

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回和曲折,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仅仅看见某些旋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决定性阶段。尽管经受曲折和面临困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

文档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不同时期的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前夕1516年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经历了300多年漫长的过程。1.1.1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莫尔在《乌托邦》中,最早提出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控诉。他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坚决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还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