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缆割接任务下达前流程
1.1 项目经理审核确认建设单位的割接要求。
1.2重点工程电缆割接报工程管理部分管领导,并成立由工程管理部分管领导或主管业
务经理、项目经理、工程员等参加的电缆割接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电缆的割接工作;
一般工程电缆割接报工程项目经理并成立由项目经理、工程员、线路组长、接续组长等
参加的电缆割接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电缆的割接工作。
1.3 由电缆割接领导小组出面,与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联系,共同制定割接方案。有条件
的可以制定两套方案一主一备,确定割接地点、割接时间、割接内容和测试机房,明确
建设单位割接负责人和随工代表并确定通信联络方式,形成书面文件,割接人员遵照执
行。
2 .电缆割接前应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1 组织割接指挥班子,项目经理为割接组长,设线路小组和接续小组。割接点必须由
割接组长现场指挥,割接组长必须提前安排线路小组在割接点复核被割接电缆的型号、
芯数、管孔位置等详细情况;安排接续小组在割接点和机房复核电缆缆序,做到万无一
失。
2.2 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确保割接点和机房的联系畅通。
2.3 配置合格、适用的检测仪表、接续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根据不同程式的电缆、电缆接头,模块,配备不同型号的专用工具,路障、警示牌等应带齐备足,以确保安全使用;备足电缆接续的材料和辅助材料,以确保割接工作顺利完成。
每个割接点车辆、仪表、工具等用具配置表:
序号 | 用具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车辆 | 辆 | 1 | |
2 | 模块机 | 套 | 1 | |
3 | 测试仪 | 套 | 2 | |
4 | 打线刀 | 把 | 2 | |
5 | 压线扣钳 | 把 | 1 | |
6 | 发电机 | 台 | 1 | |
7 | 照明设备 | 套 | 2 | |
8 | 防雨设备 | 套 | 1 | |
9 | 喷灯 | 套 | 1 | |
10 | 割刀 | 把 | 2 | |
11 | 电话机 | 个 | 2 |
2.5技术交底:施工单位领导对各割接组主接人员、测试人员提出具体技术、安全要求;施工队分发、检查各组割接材料、工具等。
3.注意事项:
1. 请所有的割接人员注意自身安全,并带好相应的劳护用品;
2.割接人员提前一天上岗, 明确分工, 熟悉设备、测试使用的仪表,掌握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
, 对工作场所进行防护, 做到万无一失。施工严格按照步骤进行 , 每项任务完成经确认方可进行下一项工作。制定应急方案 , 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割接人员提前1 ~3h小时到达现场, 熟悉割接方案,掌握电缆、接头 ,束管、电缆序号及色谱, 了解现场线路情况。
3. 各单位作业人员未接到调度通知, 不得擅自动作或离开。
4. 割接时对原电缆的缆芯色谱进核对,如发现原电缆与新电缆的色谱有不同,应及时
上报,在接到色谱调整命令后,继续电缆接续工作。对缆序不明的电缆割接任务,在开
断电缆后应一一复核电缆顺序,以免割错。
5. 割接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一切行动听从施工负责人的指挥。做好割接中仪
表、工具、材料的准备工作。
6. 缆序的对号
6.1
电缆交叉现象
在实施割接前, 需要对预接处的电缆进行多次双向对号, 以核对电缆的色谱及序号, 以确保电缆内电缆无交叉( 错号) 。所谓交叉就是指接的两根电缆中的管序和缆序不一
致。交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 1) 工程的遗留问题。在早期电缆网的建设中,由于电缆紧缺或电缆网的线路过长, 因此在组网时采用了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造成所敷设的电缆在制式、束管数目及电缆的色别上有所差异, 使两根电缆在接续处产生了电缆交叉。另外在电缆的敷设过程中, 个别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为加快工程进度,在电缆接续时没有核对电缆内束管号及电缆的缆号, 也会造成电缆交叉。
( 2) 机房内的成端出现错误。在电缆敷设完工后, 由于电路开通不及时或开通时需用的缆量较少( 剩余的备用电缆数目过多) , 备用电缆在以后开通时, 负责成端的接续人员没有与线路进行对号, 任意挑选几根电缆进行成端, 也会造成电缆交叉。所以在正式 割接前操作人员应详细掌握竣工技术资料和线路变更后的布线资料, 通过端站了解当前缆芯使用情况, 搞清楚在用及备用电缆芯号和色别, 并在割接处与端站逐管、逐缆进行对号。
6.2
缆序的对号方法
接续人员剥开预割接处电缆的外护套露出电缆,用电话听音或另端放音来确定这根电缆的缆号。其余电缆以此类推,逐管、逐根核对管号及缆号,以便电缆的正确割接。
工艺要求
1,接线子直接口与分歧接口接续步骤
(1)根据电缆对数、接线子排数,电缆芯线留长应不小于接续长度的1.5倍。
(2)剥开电缆护套后,按色谱挑出第一个超单位线束,将其他超单位线束折回电缆两侧,临时用包带捆扎,以便操作,将第一个超单位线束编好线序。
(3)把待接续单位的局方及用户侧的第一对线(4根),或三端(复接、6根)芯线在接续扭线点疏扭3~4花,留长5cm,对齐剪去多余部分,要求四根导线平直、无钩弯。A线与A线、B线与B线压接。
(4)将芯线插入接线子进线孔内[直接口:两根A线(或B线)插入二线接线孔内。复接:将三根A线(或B线)插入三线接线孔内]。必须观察芯线是否插到底。
(5)芯线插好后,将接线子放置在压接钳钳口中,可先用压接钳压一下扣帽,观察接线子扣帽是否平行压入扣身并与壳体齐平,然后再一次压接到底。用力要,匀,扣帽要压实压平,如有异常,可重新压接。
(6)压接后用手轻拉一下芯线,防止压接时芯线跑出没有压牢。
2,模块接续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和接口开长
(2接线工具及接续器材,安装接线架,并把接线机头装在接线架上。
(3接续长度及模块式接线子排数,应根据电缆对数、芯线直径及接头套管的直径等确定。
(4模块接续时对不同线径的处理:将细线径芯线置于模块的下方,将较粗线径的芯线置于模块上方。即先放置较细线径、后放置较粗线径。
(5模块三排列:3000对及以上的大对数电缆的模块接续,为适应现有的热缩套管的最大外径,模块需分列三排,开口长度为678毫米。
(6防潮措施:宜采用模块本体加防潮胶体为好,如4000DWP。
4.电缆割接的步骤
4.1 割接前12 小时,线路小组对割接工作地点和环境进行检查,对无人职守的机房,割接小组长要提前拿到钥匙。
4.2 割接前3 小时,接续小组进场,各组检查接续装备和电缆相关资料;各接续组做接续
实验、记录电缆尺码、有利于实际操作。在1 小时之内测试人员必须进机房,等待割接组长的命令。
4.3 割接前1 小时,由割接组长和建设单位机务负责人确认电路是否调空。
4.4 下达割接指令,经线路小组长和接续小组长确认,方可进行割接。割接点未接命令不得擅自动作。
4.5 割接时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割接方案进行。割接时应实时监测,遇到割接不通时,应在规定的障碍查找时间内查找,查出后可以继续割接,否则应该立即复原。
操作步骤如下:
施工准备→电缆端头制备→护套开剥→安装支架→电缆接续→接头盒组装。
4.6 割接结束后,割接组长得到建设单位机务负责人确认恢复指令后,才可以向线路小组和接续小组下达撤离命令。
4.7梳理、绑匝交接箱、盖好井盖,整理线序等最终资料交与甲方及预算资料管理人员。
4.8打扫、清理割接现场。
5.割接完成后值守
根据实际情况,割接完成后,组织现场(机房)值守小组,及时处理割接后出现的业务障碍,该值守小组于业务恢复后2个时间后经与甲方核实确认没有障碍时后,可以撒离现场。
6.割接失败处理方案
由于采用带业务割接,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了避免在电缆开剥和接续过程中出现意外,造成电路中断,在割接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割接应急方案:
1整个接续过程中,都要注意做好保护工作,现场的割接人员要高度集中精神,割接过程中避免人员来回走动。
2带业务割接过程中,如若没有其它资源可作调度,如果在割接过程中发生误操作,引起缆芯中断,必须快速的将断缆重新接通。同时机房利用制定好的应急调度方案,迅速将系统抢通。
3防止同时有多根缆芯发生意外中断时,能准确对应接回断缆,遇有在原有接头进行割接的,现场接头组必须做好对原电缆接头盒内缆芯的核对、标记工作。
4电缆发生障碍时应以“尽快地恢复通话”为原则,对于重要用户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先恢复通话。
5.同时发生几种障碍时,应先抢修重要的和影响较多用户的电缆。
6查找电缆障碍时,应先测定全部障碍线对并确定障碍的性质。然后根据线序的分布情况及配线表分析障碍段落,再用仪器测试、直接观察、充气检查电缆护套等方法确定障碍点。一般不得使用缩短障碍区间而大量拆接头或开天窗的方法确定障碍点。
7修理电缆障碍的几项规定
(1)障碍点芯线的绝缘物烧伤或芯线变色过多或过长时,应采取改接一段电缆。如果个别线对不良时,可以只改接部分芯线。
(2)电缆浸水后,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浸水段落应予以更换。
(3)不能因为修理障碍而产生新的反接、差接、交接、地气等障碍。同时在接续、封合以及建筑或安装上都要符合规格要求,更不得降低绝缘电阻,必须经测量室测好后才能封合。
(4)全塑电缆的护套损坏的修理可采用热缩管包封法及热缩管修补的产品进行修补。
(5)对自然恢复障碍必须彻底追查,采取各种方法修复。电缆在发生少量线对故障时,为防止扩大,应及时追查。
(6)对电击障碍,除必须修复全部芯线障碍外,对外皮漏洞应仔细检查并全部,恢复其原来保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