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 102131
参考学时: 68
学 分: 3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2015年1月修订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5年制高职)。
二、开课时间
第 7 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诸多学科培养学生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是对演讲、口才、交际等基本理论的概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生听、读、说、评、练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口才,塑造大学生自身的公关形象,以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交际、求职、应聘与自我推销。
2、教学任务
通过讲解、示范及各种训练,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以下目标:让学生了解口才的作用及学习方法,产生提高的愿望及学习的信心;理解并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与技巧;重点掌握朗诵、日常演讲、辩论、求职的口语表达特点和训练方法、途径。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身边语言事实与现象→分析事实与现象→自我实践→实践中理解提高→扩展延伸”的学习方法,能主动从互联网中搜素视频、案例等学习资源,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课堂内外有计划有目的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表达实践的习惯,并将实践日常化、经常化。
2.社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自信的自我认知习惯,养成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事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习惯,这些都是自在表达、从容应对的重要前提。
3.专业能力目标
(1)专业基本知识
了解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基本原则、习得方法,理解言语交际必备的心理素质、思维素质、应变能力及倾听素养,掌握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社交语言、求职口才、即兴演讲、服务口才等贴近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与日常生活实践需要的言语口才基本技巧与方法,并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意识与习惯。
(2)专业基本技能
在言语交际中,首先做到敢说话、愿说话,其次做到能说话,会说话。能用标准普通话交流表达并能有效倾听他人。在不同交际交往场合,与不同交往对象,能自信、准确、清晰、流畅、贴切的表情达意并有效达成日常交际交往目的。能在言语实践中正确使用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社交语言、求职口才、服务口才等的基本技巧与方法,能分析评价自己、他人言语活动的优劣。
五、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同时开设的课程有《IT产品营销》等,后续课程有《公共关系》等。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6.1所示
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 教学内容(项目、情景)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习题学时 | 合计 |
1 | 项目一:演讲概述 | 2 | 0 | 0 | 2 |
2 | 项目二:有声语言 | 6 | 4 | 0 | 10 |
3 | 项目三:态势语言 | 6 | 4 | 0 | 10 |
4 | 项目四:演讲者必备的素质 | 10 | 0 | 0 | 10 |
5 | 项目五:演讲稿写作 | 4 | 6 | 0 | 10 |
6 | 项目六:即兴演讲 | 4 | 6 | 0 | 10 |
7 | 项目七:命题演讲 | 4 | 4 | 0 | 8 |
8 | 项目八:舞台主持 | 4 | 4 | 0 | 8 |
合 计 | 40 | 28 | 0 | 68 | |
百分比 | 59% | 41% | 0 | 100% |
1、项目一
7.1演讲概述
内容 | 演讲概述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
1.掌握演讲的含义、演讲者必备的条件; 2.理解演讲的意义、特征,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3.了解演讲的类型,演讲与口才的关系。 | |||
教学内容 | |||
1.口才的重要作用 2.学习的要求与方法 | |||
教学方法建议与说明(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等) | |||
采用讲授法、指导法、引导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 |||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教学考核=过程考核(40%)+ 阶段考核(60%) 过程考核:课堂参与程度、课堂答问、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考核:课堂实际掌握情况 | |||
教学辅助材料 | |||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等手段实施教学。 |
7.2有声语言
内容 | 有声语言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
1.掌握有声语言表达、语词、句式的运用要求 2.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 3.有声语言训练 | |||
教学内容 | |||
1.语音和语汇 2.停顿和重音 3.语速 4.语气和语调 5.诗词、绕口令的练习 6.散文、语段朗读练习 7.经典演讲词听与讲的练习 | |||
教学方法建议与说明(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等) | |||
采用讲授法、指导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 |||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教学考核=过程考核(40%)+ 阶段考核(60%) 过程考核:课堂参与程度、课堂答问、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考核:课堂实际操作 | |||
教学辅助材料 | |||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等手段实施教学。 |
7.3态势语言
内容 | 态势语言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
1.把握和模仿演讲中各种不同的表情,据演讲内容让学生学会几种演讲中常用的手势。 2.据演讲内容调整情感,使演讲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 |||
教学内容 | |||
1.眼神的运用 2.表情的运用 3.手势的运用 4.身姿语言 5.登台亮相训练 6.案例分析讨论 7.朗读材料、脱稿说话 | |||
教学方法建议与说明(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等) | |||
采用讲授法、指导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 |||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教学考核=过程考核(40%)+ 阶段考核(60%) 过程考核:课堂参与程度、课堂答问、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考核:课堂掌握情况 | |||
教学辅助材料 | |||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手段实施教学。 |
7.4演讲者必备的素质
内容 | 演讲者必备的素质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
1.了解演讲者必备的素质 2.掌握演讲者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3.加强在观察、记忆、联想、口头表达、应变等方面的训练 | |||
教学内容 | |||
1. 演讲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2.演讲者必备的修养 3.演讲者必备的能力 | |||
教学方法建议与说明(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等) | |||
采用讲授法、指导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 |||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教学考核=过程考核(40%)+ 阶段考核(60%) 过程考核:课堂参与程度、课堂答问、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考核:课堂参与度和掌握情况 | |||
教学辅助材料 | |||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案例分析法等手段实施教学。 |
7.5演讲稿写作
内容 | 演讲稿写作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
1.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 |||
教学内容 | |||
1.演讲稿的对象 2.确立主题,观点鲜明 3.通俗易懂 4.把握时间,控制篇幅 | |||
教学方法建议与说明(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等) | |||
采用讲授法、指导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 |||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教学考核=过程考核(40%)+ 阶段考核(60%) 过程考核:课堂参与程度、课堂答问、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考核:实际写作 | |||
教学辅助材料 | |||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等手段实施教学。 |
7.6即兴演讲
内容 | 即兴演讲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
1.掌握即兴演讲技巧,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2.理解即兴演讲要求; 3.了解即兴演讲基本特征。 | |||
教学内容 | |||
1.即兴演讲口才 2.即兴演讲注意事项 3.即兴演讲立题、点题 4.即兴演讲观摩学习 5.训练即兴演讲 | |||
教学方法建议与说明(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等) | |||
采用讲授法、指导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 |||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教学考核=过程考核(40%)+ 阶段考核(60%) 过程考核:课堂参与程度、课堂答问、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考核:课堂参与度,课堂表现 | |||
教学辅助材料 | |||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手段实施教学。 |
7.7命题演讲
内容 | 命题演讲 | 学时 | 8 |
学习目标 | |||
1.掌握命题演讲方法和技巧 2.掌握命题演讲的要求 3.掌握命题演讲的基本特征 | |||
教学内容 | |||
1.命题演讲口才 2.命题演讲注意事项 3.命题演讲立题、点题 4.命题演讲观摩学习 5.训练命题演讲 | |||
教学方法建议与说明(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等) | |||
采用讲授法、指导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 |||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教学考核=过程考核(40%)+ 阶段考核(60%) 过程考核:课堂参与程度、课堂答问、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考核:课堂表现、课堂掌握情况 | |||
教学辅助材料 | |||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操作实训教具等手段实施教学。 |
7.8舞台主持
内容 | 舞台主持 | 学时 | 8 |
学习目标 | |||
1.掌握舞台主持的要求 2.掌握舞台主持的语言能力 3.掌握舞台主持的应变能力 | |||
教学内容 | |||
1.舞台主持语言 2.舞台主持表情、肢体语言 3.舞台主持的情感 4.舞台主持的应变能力训练 | |||
教学方法建议与说明(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等) | |||
采用讲授法、指导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 |||
考核与评价方式 | |||
教学考核=过程考核(40%)+ 阶段考核(60%) 过程考核:课堂参与程度、课堂答问、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考核:实际操作 | |||
教学辅助材料 | |||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手段实施教学。 |
8.1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 考核方法 | 比例(%) | |
过 程 考 核 | 态度纪律 | 1.作业、测验、课堂回答问题、考勤、表现等综合评定;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定。 | 20% |
项目技能 | 1.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分析能力评定; 2.可以根据任务完成的方法、创新、时间、质量、等方面评定,也可以由小组长和教师进行综合评定。 | 20% | |
期 末 考 核 | 课堂操作考试 |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 | 60% |
合计 | 100% |
1、教材选用
《演讲与口才》 李智慧、何静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要求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完成,以实现“教、学、做”三位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方便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任务。
十、审核
专家组审核意见:
经审核,同意使用该课程标准。
签名:李梅
2015年1月5日 |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经审核,同意使用该课程标准。 签名:曹炯清 2015年1月5日 |
院学术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经审核,同意使用该课程标准。 签名:严峥晖 2015年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