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钢的热处理
一、名词解释
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退火、正火、淬火、等温淬火、淬透性、淬硬性、回火、调质
二、填空题
1.共析钢加热时,其奥氏体化过程由( )、( )、( )、( )四个步骤组成。
2.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曲线的位置越( ),临界冷却速度越( )。
3.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 )、( )、( )3个阶段组成。热处理的特点是只改变工件的( ),而不改变其( )。
4.当钢完全奥氏体化后冷却转变为马氏体时,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越高,则MS点越(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越( )。
5.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 ),它主要适用于( )钢。
6.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 ),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 )。
7.用T10钢制造车刀,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预备热处理( _+_ )→机加工→最终热处理( + )→磨加工。(请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热处理工艺的名称)
8.共析钢等温冷却分为三个转变区,其中低温转变为( )类转变,中温转变为( )类转变,高温转变为()类转变。
9.高温回火、中温回火、低温回火后获得的组织分别为( )体、( )体和( )体。
三、选择题
1.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粗细主要取决于( )。
A.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
C.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 D.钢的原始组织
2.除Co外,所有溶人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使钢的淬透性( )。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出现极大值
3.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白口铸铁
4.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 )。
A.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B.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C.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D.消除残余内应力,防止发生变形和开裂
5.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
A.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B.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温度
C.马氏体的含碳量 D.马氏体的亚结构
6.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风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7.过共析钢在球化退火前需进行( )。
A.调质 B.去应力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正火
8.生产中,常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钳工扁铲的刃部蘸人水中急冷片刻后,出水停留一段时间,再整体投人水中。出水停留一定时间是为了使扁铲刃部( )。
A.退火 B.正火 C.淬火 D.回火
9.T12钢正常淬火组织是( )。
A.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
C.马氏体+铁素体 D.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颗粒状碳化物
10.制造手锯条应采用( )。
A.45钢调质 B.65Mn淬火+中温回火
C.T12钢淬火+低温回火 D.9SiCr淬火+低温回火
11.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决定性因素是:( A )
A.临界冷却速度 B.加热时间
C.淬火介质 D.加热温度
12.淬硬性好的钢:( )
A.具有中等的碳含量 B.具有高的碳含量
C.具有低的碳含量
13.钢的回火处理是在:( )
A.退火后进行 B.正火后进行
C.淬火后进行
14.主要用于各种弹簧淬火后的处理:( )
A.低温回火 B.中温回火
C.高温回火 D.调质
15.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四、判断题
1.本质细晶粒钢是指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发生粗化的钢。( )
2.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的钢加热奥氏体化时,细片状珠光体的奥氏体化速度比粗片状珠光体的快。( )
3.处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下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
4.同一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冷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
5.马氏体是碳在a一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体积要收缩。( )
6.因为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位于等温转变曲线的右下方,所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比等温转变曲线的大。( )
7.高速钢工具,为满足热硬性的要求,常用最终热处理方法为淬火+低温回火。( )
8.弹簧经淬火和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
9.钢的热处理是通过热加工手段,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
10.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组织和性能。( )
11.马氏体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 )
12.钢热处理后的最终性能,主要取决于所获得的组织结构。( )
13.在生产中,习惯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预备热处理。( )
五、综合题
1.有一个45钢制造的变速箱齿轮,其加工工序为:下料→锻造→正火→粗机加工(车)→调质→精机加工(车、插)→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2.用10钢制作一要求耐磨的小轴(直径为20mm),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
窗体底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