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总: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202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四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020烟台)下列图中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探究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D.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2020天水)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或结论 |
A | 除去铁粉中的三氧化二铁 | 取样,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
B | 除去KOH溶液中的K2CO3 |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
C |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
D |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CuO固体 |
B | 鉴别CH4和H2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C | 鉴别羊毛和涤纶 | 点燃,闻燃烧产物的气味 |
D | 分离铁粉、铜粉 | 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 |
选项 | 预期目的 | 做法 |
A |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 | 加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
B | 制取纯净液态氧气 | 将液态空气升温使N2逸出 |
C |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nO2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检验O2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nO2 |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 将生锈的铁丝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
C |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D | 鉴别CuSO4、CaCO3、NaCl三种白色固体 |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B |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 | 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
D | 鉴别尿素和硫酸铵两种氮肥 |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8.(2020广州)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 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
B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爆鸣声 | 试管中CH4不纯 |
C | 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 |
D |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0包头)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B |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 | 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
D | 鉴别尿素和硫酸铵两种氮肥 |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
A.鉴别:用熟石灰鉴别NH4Cl固体和NH4NO3固体
B.除杂:用浓硫酸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C.检验: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
D.制备: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
12.(2020青岛)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 |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泥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钠 | 加入过量的银溶液,过滤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向硫酸铜溶液和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 |
B |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 | 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 |
C | 除去Na2CO3中的NaCl | 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 |
D |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 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
B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爆鸣声 | 试管中CH4不纯 |
C | 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 |
D |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硬水和软水 |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 | 闻气味 |
B | 碳铵和磷矿粉 | 观察颜色 |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C | 羊毛纤维和涤纶线 | 点燃,闻气味 |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
D | 空气和氧气 | 伸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 观察颜色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 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
B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爆鸣声 | 试管中CH4不纯 |
C | 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 |
D |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
A | 检验氧气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加入明矾 |
C |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 加入适量的稀 |
D | 自制酸碱指示剂 |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
A. 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 探究钾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C. 探究水的组成元素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9. (2020山西)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白磷在水中燃烧
C.防止铁丝生锈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20.(2020呼伦贝尔)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要鉴别白酒与白醋,采取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加入的试剂 | 现象 | 结论 | |
方案1 | 二氧化碳 | 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 A是____________溶液,B是另一种溶液 |
方案2 | 碳酸钠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方案3 | 试剂X | ……………. |
②完成方案3:
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酚酞溶液 b 铜 c 镁
d 氧化铜 e 氢氧化铜 f 钡溶液
③在做完此题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鉴别物质的一般规律: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21.(2020重庆)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试管内试剂 | NaOH溶液 | Mg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Ba(NO3)2溶液 |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白色沉淀生成 |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四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参
1.(2020烟台)下列图中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探究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D.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C
2.(2020天水)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或结论 |
A | 除去铁粉中的三氧化二铁 | 取样,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
B | 除去KOH溶液中的K2CO3 |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
C |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
D |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 |
3.(2020安顺)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CuO固体 |
B | 鉴别CH4和H2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C | 鉴别羊毛和涤纶 | 点燃,闻燃烧产物的气味 |
D | 分离铁粉、铜粉 | 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 |
4.(2020毕节)下列做法能达到其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 预期目的 | 做法 |
A |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 | 加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
B | 制取纯净液态氧气 | 将液态空气升温使N2逸出 |
C |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nO2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检验O2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5.(2020云南)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nO2 |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 将生锈的铁丝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
C |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D | 鉴别CuSO4、CaCO3、NaCl三种白色固体 |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 |
6.(2020包头)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B |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 | 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
D | 鉴别尿素和硫酸铵两种氮肥 |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
7.(2020呼和浩特)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8.(2020广州)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 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
B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爆鸣声 | 试管中CH4不纯 |
C | 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 |
D |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
9.(2020广州)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10.(2020包头)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B |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 | 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
D | 鉴别尿素和硫酸铵两种氮肥 |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
11.(2020苏州)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鉴别:用熟石灰鉴别NH4Cl固体和NH4NO3固体
B.除杂:用浓硫酸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C.检验: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
D.制备: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
【答案】A
12.(2020青岛)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 |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泥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钠 | 加入过量的银溶液,过滤 |
13.(2020陕西)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向硫酸铜溶液和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 |
B |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 | 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 |
C | 除去Na2CO3中的NaCl | 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 |
D |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
14.(2020广东)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 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
B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爆鸣声 | 试管中CH4不纯 |
C | 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 |
D |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
15.(2020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硬水和软水 |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 | 闻气味 |
B | 碳铵和磷矿粉 | 观察颜色 |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C | 羊毛纤维和涤纶线 | 点燃,闻气味 |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
D | 空气和氧气 | 伸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 观察颜色 |
16.(2020广州)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 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
B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爆鸣声 | 试管中CH4不纯 |
C | 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 |
D |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
17.(2020江西)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
A | 检验氧气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加入明矾 |
C |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 加入适量的稀 |
D | 自制酸碱指示剂 |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
18.(2020河北)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 探究钾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C. 探究水的组成元素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19. (2020山西)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白磷在水中燃烧
C.防止铁丝生锈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答案】C
20.(2020呼伦贝尔)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要鉴别白酒与白醋,采取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加入的试剂 | 现象 | 结论 | |
方案1 | 二氧化碳 | 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 A是____________溶液,B是另一种溶液 |
方案2 | 碳酸钠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方案3 | 试剂X | ……………. |
②完成方案3:
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酚酞溶液 b 铜 c 镁
d 氧化铜 e 氢氧化铜 f 钡溶液
③在做完此题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鉴别物质的一般规律: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答案】闻气味 氢氧化钙 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中有气泡冒出 acde 不同的现象
21.(2020重庆)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试管内试剂 | NaOH溶液 | Mg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Ba(NO3)2溶液 |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白色沉淀生成 |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无色酚酞溶液 (3)BaSO4
(4)BaCl2 (5)Ba(NO3)2 (6)产生白色沉淀
(7)经过步骤1后溶液中有,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