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数列知识点复习讲义》(精心整理、史上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1:10:19
文档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数列知识点复习讲义》(精心整理、史上最...

数列知识点复习讲义(含答案)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简记.2.数列的第项与项数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数列的项为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4、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5、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最小考虑数列的单调性二、等
推荐度:
导读数列知识点复习讲义(含答案)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简记.2.数列的第项与项数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数列的项为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4、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5、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最小考虑数列的单调性二、等
数列知识点复习讲义(含答案)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简记.

2.数列的第项与项数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数列的项为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

4、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5、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    最小   考虑数列的单调性

二、等差数列

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符号表示:

2、通项公式: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

通项公式的变形: ; .

通项公式特点:

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等差中项

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即a、b、c成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1)。

(2)

(3)

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公式: ; .

公式特征:,时是一个关于n且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形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

若项数为,则,且,.

若项数为,则,且,

(其中,).

,,成等差数列.

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定义法:是等差数列

中项法:是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

前项和公式法:是等差数列

三、等比数列

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2)符号表示:

2、通项公式

(1)、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

(2)、通项公式的变形: ; .

3、等比中项:在与中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注意:与的等比中项可能是。

4、等比数列性质

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1)公式:.

(2)公式特点:

(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若项数为,则.

. ,,成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判定方法:

定义法:为等比数列;

中项法:为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法:为等比数列;

前项和法:为等比数列。

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比较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为常数,)
递推

公式

     
通项

公式

()或

中项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②等和性:若(、、、),

③若(、、),则.

④构成等差数列.

②等积性:若(、、、),

③若(、、),则

④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

 性:

设d为等差数列的公差,则

d>0是递增数列;

d<0是递减数列;

d=0是常数数列.

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

q=1是常数数列;

q<0是摆动数列

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 

2.中项法 

3. 通项公式法:(为常数)

4. 前n项和公式法:(A,B为常数)

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 

2.中项法 

3. 通项公式法:(A,q为不为0的常数)

4. 前n项和公式法:()

设元

技巧

三数等差:

四数等差:

三数等比:

四数等比:

五、基本题型

一、数列的概念

题型一: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例1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2+21n,则该数列中的数值最大的项是(    )

A.第5项    B.第6项

C.第4项或第5项    D.第5项或第6项

解:,因为,且,最大第5项.

变式

1.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则数列各项中最小项是(     )

A.第4项  B.第5项  C.第6项  D.第7项

2.已知数列是递增数列,其通项公式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则在数列的最大项为__   ;

题型二:利用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公式:   2.

例.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其通项公式.

解析:当,

又不适合上式,故 

变式

1.若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         )

A.        B.            C.            D.

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      

3.已知数列的,则=____。

4.数列的前项和,,则         

二、等差数列

题型一 利用定义法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解:因为,则,又,则,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则.故选:D

变式

1.在数列中,,则的值为(      )

A.49                B.50                    C.51                    D.52

2.在数列中,,.若为等差数列,则(     )

A.    B.    C.    D.

3.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题型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例.在等差数列中, 则等于( B )

A.40  B.42  C.43  D.45

解:

变式

1.等差数列中,,,则通项     ;

2.已知{an}是首项为1,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如果an=2023,则序号n等于(   )

A.667      B.668     C.669     D.675

3.在数列中,,,若,则(   )

A.671    B.672    C.673    D.674

4.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       _   

题型三:等差中项及应用

例.在等差数列{an}中,a1+a4+a7=58,a2+a5+a8=44,则a3+a6+a9的值为(    )

A.30    B.27    C.24    D.21

【详解】设b1=a1+a4+a7=58,b2=a2+a5+a8=44,b3=a3+a6+a9.

因为{an}是等差数列,所以b1,b2,b3也是等差数列,得b1+b3=2b2,

所以b3=2b2-b1=2×44-58=30,即a3+a6+a9=30.故选:A

变式

1.已知是等差数列,且是和的等差中项,则的公差为(    )

A.    B.    C.1    D.2

2.在等差数列中,,则(    )

A.8    B.12    C.16    D.20

3.数列为等差数列,与的等差中项为5,与的等差中项为7,则通项等于      

题型四: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例.在等差数列中,,,则等于(    )

A.    B.    C.    D.

【详解】因为,所以公差,又因为,所以,

所以,故选:D.

变式

1.在等差数列中,,则(    )

A.    B.    C.    D.

2.已知正项等差数列,若,,则(  C  )

A.    B.   C.    D.

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题型一: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有关计算

例.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求;(2)已知,求n.

解:(1)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2),,.

变式

1.在等差数列中,S11=22,则=______;

2.数列{}是等差数列,,则________

3.在等差数列中,若,则=          

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4+a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11=(  )

A.58   B.88   C.143   D.176

5.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的公差为( )

A.1    B.2    C.4   D.8

6.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10项的和,则其公差等于(  )

7.等差数列项的和等于(  )

    A.    B.    C.    D.

8.数列的通项an =2n+1,则由(n∈N*),所确定的数列的前项和是__________    

9.设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4,S10-=30,则S9=    .

10.在等差数列中, 求的值。

11.数列中,……,那么

12.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前6项和为36,最后6项的和为180,Sn=324(n>6),则a9+a10=_

题型二:等差数列片段和的性质

例.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 C   )

A.    B.    C.    D.

【详解】因为是等差数列的前项,由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可知:

,,成等差数列,所以,即,解得:,故选:C.

变式

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28    B.32    C.16    D.24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25,前2n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和为       。 

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63             B.45                C.36              D.27

题型三: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n的比值问题

例.在等差数列中,,其前n项和为,若,则(    )

A.-4040    B.-2020    C.2020    D.4040

解: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所以是等差数列.因为,

所以的公差为,又,

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故选:C

变式

1.在等差数列中,,其前项和为,若,则(    )

A.0    B.2018    C.    D.2020

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前项和为,则数列的前11项和为

A.    B.    C.    D.

3.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    )

A.       B.      C.     D.

题型四:两个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比值问题

例.已知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和,若,则(    )

A.    B.    C.    D.

【详解】因为,则.故选:C.

变式

1.已知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和,且有,,则的值为(    )

A.    B.    C.2    D.3

2.已知数列、都是等差数列,设的前项和为,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3.设{}与{}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项和为和,若,那么  

题型五: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不等式)

例.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    B.    C.    D.

【详解】因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所以由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下,其对称轴在之间,

所以抛物线与轴正半轴交点的横坐标范围是,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知;;;.故选:A

变式

1.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以Sn表示{an}的前n项和,则使得Sn达到最大值的n是(    )

A.21    B.20    C.19    D.18

2.已知等差数列满足,是数列的前n项和,则使取最大值的自然数n是(    )

A.4    B.5    C.6    D.7

3.在等差数列{}中,=-10,=2,要使前n项和取得最小值,则n等于(    )

  A、5       B、6        C、7      D、5或6

4.等差数列中,,,问此数列前    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    。  

5.在等差数列中,,且,是其前项和,则  

A、都小于0,都大于0B、都小于0,都大于0  

B、都小于0,都大于0 D、都小于0,都大于0

题型六:等差数列前n项和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绝对值问题

例.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详解】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可得:,,,所以不正确;

可得,可知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都是等差数列,公差都是1,

,所以正确;

,所以不正确;

,所以不正确;故选:B.

变式

1.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4,项数为偶数,所有奇数项的和为1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55,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A.10    B.20    C.30    D.40

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值为(    )

A.68    B.67    C.65    D.56

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的值

四、等比数列

题型一:等比数列中的基本运算

例.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4-a1=78,S3=39,设bn=log3an,那么数列{bn}的前10项和为(    )

A.log371     B.    C.50    D.55

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由a4-a1=78得a1(q3-1)=78,又S3=a1(1+q+q2)=39,解得a1=q=3,故an=3n,所以bn=log33n=n,

所以数列{bn}的前10项和为.故选:D.

变式

1.若数列是等比数列,,,则(    )

A.    B.    C.    D.

2.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

A.    B.    C.    D.

3.在等比数列中,,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4.在等比数列中,,,则的值为(  )

A.             B.           C.        D.

5.数列中,若,则通项=     

题型二:等比中项的应用

例.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公差,若 是和的等比中项,则(    )

A.398    B.388

C.1    D.199

解: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公差, 是和的等比中项,

,化为,.所以,则.选:C.

变式

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则等于(    )

A.5    B.10    C.15    D.20

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且,,成等比数列,则(    )

A.    B.    C.    D.

3.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是的等比中项, ,则=

A.  18            B.  24           C.  60        D.  90      

题型三:等比数列的证明

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n-5an-85,n∈N*.

(1)证明:{an-1}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1)证明 ∵Sn=n-5an-85,∴Sn+1=(n+1)-5an+1-85,

两式相减得:an+1=1+5an-5an+1,整理得:an+1=an+,

∴an+1-1= (an-1),又∵a1=1-5a1-85,即a1=-14,∴a1-1=-14-1=-15,

∴数列{an-1}是以-15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1)可知an-1=-15×,∴an=1-15×.

变式

1.已知是数列的前项和,且

(Ⅰ)求的值,若,试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题型四: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

A.10    B.5    C.4    D.

解:因为,,所以,所以故选:B

变式

1.在等比数列中,若,则此数列的前10项之积等于(    )

   

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则    。

3.在等比数列中,为其前n项和,若,则的值为    

4.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5.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值为    

题型五:等比数列的函数特征(单调性和最值)

例.已知数列是首项不为零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那么“”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详解】因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当,时,数列为递减数列,即充分性不成立;

当“数列是递增数列”时,可能是,,即必要性不成立;

即“”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

变式

1.已知为等比数列,,,以表示的前项积,则使得达到最大值的是(    )

A.4    B.5    C.6    D.7

2.已知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五、等比数列n项和

题型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基本运算

例.已知等比数列的前6项和为,公比为,则(    )

A.    B.    C.    D.24

解:根据题意,等比数列的前6项和为,公比为,

则有,解可得,则;故选:B.

变式

1.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公比q等于(    ).

A.1    B.2    C.3    D.4

2.设等比数列的公比, 前n项和为,则(     )

A. 2           B. 4         C.         D. 

3.设等比数列前项和为,若,求数列的公比

4. 

题型二:等比数列的判断和性质的应用

例.设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Sn,若S3=8,S6=24,则a10+a11+a12=(    )

A.32    B.     C.72     D.216

【详解】

由于S3、S6-S3、S9-S6,S12-S9成等比数列,S3=8,S6-S3=16,故其比为2,

所以S9-S6=32,a10+a11+a12=S12-S9=.故选:B.

变式

1.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为其前n项和,若,,则(    )

A.40    B.60    C.32    D.50

2.设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A.    B.    C.    D.

3.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    

4.在等比数列中,,公比q是整数,则=___ ;

5.在等比数列中, 若是方程的两根,则=_________.

题型三:等比数列奇偶项和的性质

例.已知等比数列共有32项,其公比,且奇数项之和比偶数项之和少60,则数列的所有项之和是(    )

A.30    B.60    C.90    D.120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奇数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为

则,

又,则,解得,故的所有项之和是.故选:D

变式

1.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

A.2    B.3    C.4    D.5

2.已知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之和为85,偶数项之和为170,则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分别为( )

A.8,2    B.2,4    C.4,10    D.2,8

数列知识点复习讲义-教师版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简记.

2.数列的第项与项数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数列的项为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

4、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5、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    最小   考虑数列的单调性

二、等差数列

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符号表示:

2、通项公式: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

通项公式的变形: ; .

通项公式特点:

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等差中项

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即a、b、c成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1)。

(2)

(3)

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公式: ; .

公式特征:,时是一个关于n且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形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

若项数为,则,且,.

若项数为,则,且,

(其中,).

,,成等差数列.

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定义法:是等差数列

中项法:是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

前项和公式法:是等差数列

三、等比数列

1、定义:(1)文字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2)符号表示:

2、通项公式

(1)、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

(2)、通项公式的变形: ; .

3、等比中项:在与中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若,则称为与的等比中项.注意:与的等比中项可能是。

4、等比数列性质

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5、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1)公式:.

(2)公式特点:

(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若项数为,则.

. ,,成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判定方法:

定义法:为等比数列;

中项法:为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法:为等比数列;

前项和法:为等比数列。

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比较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为常数,)
递推

公式

     
通项

公式

()或

中项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②等和性:若(、、、),

③若(、、),则.

④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②等积性:若(、、、),

③若(、、),则

④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

 性:

设d为等差数列的公差,则

d>0是递增数列;

d<0是递减数列;

d=0是常数数列.

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

q=1是常数数列;

q<0是摆动数列

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 

2.中项法 

3. 通项公式法:(为常数)

4. 前n项和公式法:(A,B为常数)

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 

2.中项法 

3. 通项公式法:(A,q为不为0的常数)

4. 前n项和公式法:()

设元

技巧

三数等差:

四数等差:

三数等比:

四数等比:

五、基本题型

一、数列的概念

题型一: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例1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2+21n,则该数列中的数值最大的项是(    )

A.第5项    B.第6项

C.第4项或第5项    D.第5项或第6项

解:,因为,且,最大项为第5项.

变式

1.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则数列各项中最小项是(   B   )

A.第4项  B.第5项  C.第6项  D.第7项

2.已知数列是递增数列,其通项公式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则在数列的最大项为__(答:);

题型二:利用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公式:   2.

例.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其通项公式.

解析:当,

又不适合上式,故 

变式

1.若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    A    )

A.        B.            C.            D.

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      

3.已知数列的,则=____100__。

4.数列的前项和,,则

二、等差数列

题型一 利用定义法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解:因为,则,又,则,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则.故选:D

变式

1.在数列中,,则的值为(D     )

A.49                B.50                    C.51                    D.52

2.在数列中,,.若为等差数列,则(  A  )

A.    B.    C.    D.

3.已知数列满足,,则( D   )

A.    B.    C.    D.

题型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例.在等差数列中, 则等于( B )

A.40  B.42  C.43  D.45

解:

变式

1.等差数列中,,,则通项    (答:);

2.已知{an}是首项为1,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如果an=2023,则序号n等于(   D )

A.667      B.668     C.669     D.675

3.在数列中,,,若,则(   D )

A.671    B.672    C.673    D.674

4.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答:)

题型三:等差中项及应用

例.在等差数列{an}中,a1+a4+a7=58,a2+a5+a8=44,则a3+a6+a9的值为(    )

A.30    B.27    C.24    D.21

【详解】设b1=a1+a4+a7=58,b2=a2+a5+a8=44,b3=a3+a6+a9.

因为{an}是等差数列,所以b1,b2,b3也是等差数列,得b1+b3=2b2,

所以b3=2b2-b1=2×44-58=30,即a3+a6+a9=30.故选:A

变式

1.已知是等差数列,且是和的等差中项,则的公差为(    )

A.    B.    C.1    D.2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已知条件,得

即,解得.故选:A

2.( 在等差数列中,,则(    )

A.8    B.12    C.16    D.20

【详解】由题意,数列为等差数列,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则,所以.故选:B.

3.数列为等差数列,与的等差中项为5,与的等差中项为7,则通项等于 

题型四: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例.在等差数列中,,,则等于(    )

A.    B.    C.    D.

【详解】因为,所以公差,又因为,所以,

所以,故选:D.

变式

1.在等差数列中,,则(    )

A.    B.    C.    D.

【详解】解:设数列的公差为,则

,所以,所以.故选:C.

2.已知正项等差数列,若,,则(  C  )

A.    B.   C.    D.

【详解】在等差数列中,依题意,,故,解得,,故和是的两根,解得,,,因为为正项等差数列,故公差,从而,,则,即,所以.故选:.

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题型一: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有关计算

例.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求;

(2)已知,求n.

解:(1)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2),

,.

变式

1.在等差数列中,S11=22,则=______(答:2);

2.数列{}是等差数列,,则_____49____

3.在等差数列中,若,则=      46      

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4+a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11=( B )

A.58   B.88   C.143   D.176

5.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的公差为( C   )

A.1    B.2    C.4   D.8

6.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10项的和,则其公差等于(  D  )

7.等差数列项的和等于(  B  )

    A.    B.    C.    D.

8.数列的通项an =2n+1,则由(n∈N*),所确定的数列的前项和是__________    

9.设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4,S10-=30,则S9=    .

解: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由题意得

,联立解得a1=2,d=1,所以S9=

10.在等差数列中, 求的值。 31.5

11.数列中,……,那么505

12.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前6项和为36,最后6项的和为180,Sn=324(n>6),则a9+a10=__36

题型二:等差数列片段和的性质

例.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 C   )

A.    B.    C.    D.

【详解】因为是等差数列的前项,由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可知:

,,成等差数列,所以,即,解得:,故选:C.

变式

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B   )

A.28    B.32    C.16    D.24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25,前2n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和为       。(答:225)

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B  )

A.63             B.45                C.36              D.27

题型三: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n的比值问题

例.在等差数列中,,其前n项和为,若,则(    )

A.-4040    B.-2020    C.2020    D.4040

解: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所以是等差数列.因为,

所以的公差为,又,

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故选:C

变式

1.在等差数列中,,其前项和为,若,则(    )

A.0    B.2018    C.    D.2020

【详解】设的公差为d,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为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解得.则.故选:D.

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前项和为,则数列的前11项和为

A.    B.    C.    D.

【详解】由题意知数列为等差数列,∴.∴,

∴数列的前11项和为.选D.

3.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  A  )

A.       B.      C.     D.

解:

题型四:两个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比值问题

例.已知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和,若,则(    )

A.    B.    C.    D.

【详解】因为,则.故选:C.

变式

1.已知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和,且有,,则的值为(    )

A.    B.    C.2    D.3

【详解】因为为等差数列,故,即,同理可得:,所以.故选:B.

2.已知数列、都是等差数列,设的前项和为,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详解】∵,∴,故选:A

3.设{}与{}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项和分别为和,若,那么(答:)

题型五: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不等式)

例.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    B.    C.    D.

【详解】因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所以由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下,其对称轴在之间,

所以抛物线与轴正半轴交点的横坐标范围是,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知;;;.故选:A

变式

1.已知{a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以Sn表示{an}的前n项和,则使得Sn达到最大值的n是(    )

A.21    B.20    C.19    D.18

【详解】∵(a2-a1)+(a4-a3)+(a6-a5)=3d,∴99-105=3d.∴d=-2.

又∵a1+a3+a5=3a1+6d=105,∴a1=39.∴Sn=na1+d=-n2+40n=-(n-20)2+400.

∴当n=20时,Sn有最大值.故选:B.

2.已知等差数列满足,是数列的前n项和,则使取最大值的自然数n是(    )

A.4    B.5    C.6    D.7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依题意,,解得:,

于是得,由得,,

因此,数列是递减等差数列,其前5项均为正,从第6项开始为负,则其前5项和最大,

所以使取最大值的自然数n是5.故选:B

3.在等差数列{}中,=-10,=2,要使前n项和取得最小值,则n等于(  D  )

  A、5       B、6        C、7      D、5或6

4.等差数列中,,,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答:前13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

5.在等差数列中,,且,是其前项和,则  

A、都小于0,都大于0B、都小于0,都大于0  

B、都小于0,都大于0 D、都小于0,都大于0

(答:B)

题型六:等差数列前n项和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绝对值问题

例.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详解】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可得:,,,所以不正确;

可得,可知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都是等差数列,公差都是1,

,所以正确;

,所以不正确;

,所以不正确;故选:B.

变式

1.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4,项数为偶数,所有奇数项的和为15,所有偶数项的和为55,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A.10    B.20    C.30    D.40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项数为,前项和为,则,即这个数列的项数为20,故选择B.

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值为(    )

A.68    B.67    C.65    D.56

【详解】当时,;

当时,符合上式,所以,

所以.故选:A.

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的值

四、等比数列

题型一:等比数列中的基本运算

例.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4-a1=78,S3=39,设bn=log3an,那么数列{bn}的前10项和为(    )

A.log371     B.    C.50    D.55

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由a4-a1=78得a1(q3-1)=78,又S3=a1(1+q+q2)=39,解得a1=q=3,故an=3n,所以bn=log33n=n,

所以数列{bn}的前10项和为.故选:D.

变式

1.若数列是等比数列,,,则(    )

A.    B.    C.    D.

【详解】设数列的公比为,则.所以,.选:C.

2.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

A.    B.    C.    D.

【详解】设数列的公比为,因为,所以,

即,解得,所以.故选:B.

3.在等比数列中,,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

A.      B.       C.    D.

4.在等比数列中,,,则的值为( C )

A.             B.           C.        D.

5.数列中,若,则通项=

题型二:等比中项的应用

例.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公差,若 是和的等比中项,则(    )

A.398    B.388

C.1    D.199

解: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公差, 是和的等比中项,

,化为,.所以,则.选:C.

变式

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则等于(    )

A.5    B.10    C.15    D.20

【详解】解: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a2a4=a32,a4a6=a52,

∴a2a4+2a3a5+a4a6=a32+2a3a5+a52=(a3+a5)2=25,

又等比数列各项均为正数,∴a3+a5=5,选项A正确

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且,,成等比数列,则(    )

A.    B.    C.    D.

由题意可知,得,解得或,

因为,故,所以.故选:A.

3.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是的等比中项, ,则=

A.  18            B.  24           C.  60        D.  90      

【解析】由得得,再由得          则,所以,.故选C

题型三:等比数列的证明

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n-5an-85,n∈N*.

(1)证明:{an-1}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1)证明 ∵Sn=n-5an-85,

∴Sn+1=(n+1)-5an+1-85,

两式相减得:an+1=1+5an-5an+1,整理得:an+1=an+,

∴an+1-1= (an-1),又∵a1=1-5a1-85,即a1=-14,∴a1-1=-14-1=-15,

∴数列{an-1}是以-15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1)可知an-1=-15×,∴an=1-15×.

变式

1.已知是数列的前项和,且

(Ⅰ)求的值,若,试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详解】(Ⅰ)因为Sn=2an+n-4,所以当n=1时,S1=2a1+1-4,解得a1=3.

因为Sn=2an+n-4,所以当n≥2时,Sn-1=2an-1+(n-1)-4,

Sn-Sn-1=(2an+n-4)-(2an-1+n-5),即an=2an-1-1,

所以an-1=2(an-1-1),又bn=an-1,所以bn=2bn-1,且b1=a1-1=2≠0,

所以数列{bn}是以b1=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Ⅱ)由(Ⅰ)知数列{bn}是以b1=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题型四: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

A.10    B.5    C.4    D.

解:因为,,所以,所以故选:B

变式

1.在等比数列中,若,则此数列的前10项之积等于(  C  )

   

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则   (答:10)。

3.在等比数列中,为其前n项和,若,则的值为(答:40)

4.若是等比数列,且,则=      (答:-1)

5.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值为(-2)

题型五:等比数列的函数特征(单调性和最值)

例.已知数列是首项不为零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那么“”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详解】因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当,时,数列为递减数列,即充分性不成立;

当“数列是递增数列”时,可能是,,即必要性不成立;

即“”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

变式

1.已知为等比数列,,,以表示的前项积,则使得达到最大值的是(    )

A.4    B.5    C.6    D.7

【详解】

为等比数列,,,

,,,,.

故是一个减数列,前4项都大于1,从第五项开始小于1,

以表示的前项积,则使得达到最大值的是4,故选:.

2.已知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详解】

若,,当时,,故A错误;

若,则,,当时,,故B错误;

若,则成立,故C正确;

若,,当时,,故D错误;故选:C.

五、等比数列n项和

题型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基本运算

例.已知等比数列的前6项和为,公比为,则(    )

A.    B.    C.    D.24

解:根据题意,等比数列的前6项和为,公比为,

则有,解可得,则;故选:B.

变式

1.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公比q等于(    ).

A.1    B.2    C.3    D.4

解:由题意,正项等比数列中,

因为,,

所以,解得.

因为,所以.

故选:B

2.设等比数列的公比, 前n项和为,则(     )

A. 2           B. 4         C.         D. 

3.设等比数列前项和为,若,求数列的公比

解:显然,若则而与矛盾

而,∴

4. 

题型二:等比数列的判断和性质的应用

例.设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Sn,若S3=8,S6=24,则a10+a11+a12=(    )

A.32    B.     C.72     D.216

【详解】

由于S3、S6-S3、S9-S6,S12-S9成等比数列,S3=8,S6-S3=16,故其比为2,

所以S9-S6=32,a10+a11+a12=S12-S9=.故选:B.

变式

1.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为其前n项和,若,,则(    )

A.40    B.60    C.32    D.50

详解】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数列是等比数列,即数列4,8,是等比数列,因此.故选:B.

2.设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A.    B.    C.    D.

【详解】设,由数列为等比数列(易知数列的公比),得

为等比数列又故选:.

3.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70

4.在等比数列中,,公比q是整数,则=___(答:512);

5.在等比数列中, 若是方程的两根,则=_____-2______.

题型三:等比数列奇偶项和的性质

例.已知等比数列共有32项,其公比,且奇数项之和比偶数项之和少60,则数列的所有项之和是(    )

A.30    B.60    C.90    D.120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奇数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为

则,

又,则,解得,故的所有项之和是.故选:D

变式

1.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

A.2    B.3    C.4    D.5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即,因为,所以,

则,即,解得,故选:B.

2.已知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之和为85,偶数项之和为170,则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分别为( )

A.8,2    B.2,4    C.4,10    D.2,8

解:设等比数列项数为2n项,所有奇数项之和为S奇,所有偶数项之和为S偶,

根据题意得:S奇=85,S偶=170,∴q2,又a1=1,

∴S奇85,整理得:1﹣4n=﹣3×85,即4n=256,解得:n=4,

则这个等比数列的项数为8.故选D.

文档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数列知识点复习讲义》(精心整理、史上最...

数列知识点复习讲义(含答案)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简记.2.数列的第项与项数的关系若用一个公式给出,则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数列的项为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它的图像是一群孤立的点。4、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5、求数列中最大最小项的方法:最大最小考虑数列的单调性二、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