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桂发电公司从规划到兴建,到全面建设成为贵州省首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厂,前后经过了30多年,走过了一条的风雨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历尽坎坷。
黔桂发电公司的建设规划可以上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1966年7月,西南地区“三线”建设委员会召开六盘水地区规划会议,决定加快六盘水电力建设步伐,并由山东电管局负责成立了专门指挥部,黔桂发电公司与水城电厂、六盘水供电局的建设规划被同步提了出来。但在1967年下半年,水利电力部军管会决定撤消六盘水指挥部,成立了水城电厂筹建处和六盘水供电所,却未提及黔桂发电公司的筹建工作,就这样黔桂发电公司从六盘水电力建设的蓝图中暂时被“勾销”了,具体原因据说是地质状况恶劣。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6月5日,贵州省电力工业局向水利电力部和贵州省委员会上报选厂意见,贵州省革委以黔发(1977)74号文批复选厂报告,同意盘县土城三家寨作为盘县电厂选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心的转移,电力建设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黔桂发电公司筹建工作被重新提上议程。
1978年元月7日,贵州省电力工业局向水利电力部上报计划任务书,水利电力部下文批复并上报了国家计委。1978年6月15日,国家计委批复计划任务书并同意黔桂发电公司新建工程立项。
1977年和1983年,有关部门曾先后两次抽派人员着手进行黔桂发电公司的筹备工作,但每次筹备工作都在一年左右就夭折,原因还是地质问题。
三起三落总有春。1988年4月18日至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南方五省区六方经济协调会”上,黔桂发电公司工程再次被提上议程,并决定立即上马。会上,广西自治区代表与贵州省代表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按5∶3∶2的比例合资兴建黔桂发电公司。黔桂发电公司工程随后列入19年国家计划,并于19年初正式开工建设,同年7月成立了筹备处。由此,黔桂发电公司的建设真正拉开了序幕。
黔桂发电公司的建设规模、单机容量,同样经历了三番五次的变更。1977年,贵州省电力工业局上报水利电力部和贵州省委员会时,提出一期工程按2×12.5万千瓦+1×20万千瓦进行初步设计,并得到了明确批复。1978年,国家计委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规模为60万千瓦,第一期工程按2×10万千瓦机组进行设计、施工”。
1980年,由于贵州省最大的乌江渡水电站投产,水电单机容量已达21万千瓦,若黔桂发电公司再装10万千瓦单机,已不能适应贵州电力发展需要。因此,贵州省电力工业局请求改换单机容量。1983年11月15日水利电力部以(1983)水电计字第544号文下发设计通知:“一期工程按2×20万千瓦机组设计,并留扩建余地,由贵州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
1992年,贵州省电力工业局向能源部上报3号机工程请示,同意3号机单机容量为20万千瓦,黔桂发电公司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3×20万千瓦。
就这样几经变更,最终确定了黔桂发电公司单机容量为20万千瓦,这在当时的贵州电力系统中也是最大的单机容量。
黔桂发电公司一期工程从19年初开工建设,首台机组于1994年1月16日正式移交生产,同年10月26日第二台机组正式移交生产,1996年10月14日3号机组投产,一期工程3×20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并成为了当时贵州电力系统的主力发电厂。机组年利用小时在6000小时以上,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区位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有力地促进了黔、桂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全国跨省区合资办电的成功典范,为二期工程的扩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经多方努力,黔桂发电公司二期工程2×20万千瓦机组得以开工建设,并于2001年9月全部建成投产。
至此,黔桂发电公司在历经坎坷之后,经过数千电建大军断断续续10余年艰苦奋战终于全部建成,并一跃成为贵州省首座百万千瓦级火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