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其目的在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事故的发展,确保把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氨水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
1、接报。举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办公室联系渠道畅通。
2、行动。各部门接到实施应急预案指令后,工作人员要迅速出动。
3、现场处理
应急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听从指挥、服从命令,按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工作。
4、应急终止
1、应急终止的条件
①当事故得到控制,紧急情况解除;
②环境污染事故的终止,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申请,写出事故应急处理报告,经批准上报后终止应急工作。
三、急救原则
以人为本,自救互救;先控险,后排险;先重点,后一般;组织有序,科学救护的原则。
四、氨气性质及泄漏应急措施(附表一)
此套脱硫装置所用脱硫剂为浓度15%氨水, 氨水易挥发放出氨气,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体,在适当压力下可液化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当压力降低时,则汽化逸出,同时吸收周围大量的热。氨有毒,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氨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水溶液呈碱性。本预案主要针对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而制定。
表一:氨气性质及泄漏应急措施
品名 | 氨 | 别名 | 英文名 | ammonia` | ||
理 化 性 质 | 分子式 | NH3 | 分子量 | 17 | 熔点 | -77.7℃ |
沸点 | -33.5℃ | 相对密度 | 蒸汽密度0.6 | 蒸气压 | 1000.5kPa(25.7℃) | |
外观气味 |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体 | |||||
溶解性 | 溶解性极高,与水互溶 | |||||
稳定性和 危险性 | 危险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 15.7~27.4%。遇热、明火或与许多物质接触能引起激烈反应着火、爆炸。极易挥发,放出有毒的氨气烟雾。氨气比空气轻,能扩散至相当高度。 | |||||
毒 理 学 资 料 | 急性毒性: 1.轻度中毒: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有干罗音。 2.中度中毒: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有干湿罗音,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3.重度中毒:咳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心悸,两肺有干湿罗音,肺水肿。 | |||||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 工程控制 |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 ||||
呼吸系统防护 | 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 |||||
眼睛防护 |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
身体防护 | 穿相应的防护服。 | |||||
手防护 | 戴橡胶手套。 | |||||
其他 |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
应 急 措 施 | 急救措施 | 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 ,合理吸氧 ,解除支气管痉挛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立即用 2%硼酸液或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或皮肤;为防止肺水肿应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根据病情及早、足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在病程中应严密观察以防病情反复 ,注意窒息或气胸发生 ,预防继发感染,有严重喉头水肿及窒息预兆者宜及早施行气管切开,对危重病员应进行血气监护。 |
1、一旦发生大量泄露,启动氨泵,向脱硫塔转移罐内剩余氨水
2、应做好警戒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并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3、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用喷雾水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4、水手和其他参与处置人员的位置应选择在上风向或侧风向,并用湿毛巾和口罩掩住口鼻;
5、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迅速关闭阀门或开展堵漏;
6、对现场吸入气体发生中毒现象的人员,应尽快使之脱离污染区,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7、现场积存的水渍,要用化学方法进行中和,防止二次污染。
氨气的灾害事故还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一些化学方法进行处置。氨气发生泄露,可以使用碳酸等弱酸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