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政治必修二完整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1:10:08
文档

政治必修二完整版

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特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监督权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和法律③维护国家
推荐度:
导读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特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监督权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和法律③维护国家
政治必修二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特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

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监督权

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和法律

③维护、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基本准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影响选举方式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国家性质

珍惜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P17

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地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明确实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p23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中合法渠道:  

①信访举报制度(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②联系群众制度  

③监督制度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等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某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如何行使监督权: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

框题一 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或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就业、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框题二 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公民求助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 我国受人民的监督  

框题一 的权力:依法行使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的原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必要性)+(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的权威  

③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的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P44

怎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P44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

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权利?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作业本p23

对权力为什么要监督?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贻害无穷。(必要性)

3. 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意义)

开放红头文件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框题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权利: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作用: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由它监督实施  

的职责:协助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义务)。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权利)

框题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政体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人民代表大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奋斗成果和历史选择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框题一 中国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是历史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的性质: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业本p32

框题二 中国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理论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地位: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主题:进一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内涵:中国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p67

主题:

内涵:

地位:

必须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框题三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  

框题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

原则一的原因p73

原则二的意义p74

原则三的原因p74

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框题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必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意义)。  

框题三 我国的宗教  

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探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框题一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主权国家。  

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主权的特点:至高无上性、性

含义: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地位: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其各自的内涵。P

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

框题二: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重要性: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表现形式: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对主权国家的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

1.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2.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公民:

1.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3.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4.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框题一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问题含义: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和平为什么成为时代主题?1.因为二战后,和平的国际环境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当今世界仍很不稳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解决世界和平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发展问题含义: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最突出问题)

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 

措施: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框题二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中国为什么要增强综合国力?如何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框题三 我国外交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外交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我国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原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外交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外交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外交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外交的基本立场:自主 

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探究: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该如何面对?

1.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4.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5.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文档

政治必修二完整版

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特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监督权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和法律③维护国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