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卷
A卷
考试范围:下册数学;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2分)12厘米=( )米
A.1.2 .0.12 .1.20
2.(本题2分)下列立体图形中,(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A. . . .
3.(本题2分)462×56+44×462=462×(56+44)运用了乘法的( )。
A.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4.(本题2分)三角形具有 ( )。
A.易变形性 .稳定性 .相对性
5.(本题2分)下列选项中,具有稳定性的是_____,具有不稳定性的是_____。( )
①梯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A.①;②③ .②;①③ .③;①②
6.(本题2分)下图中涂色部分能用0.4表示的是( )。
A. . .
7.(本题2分)小敏从学具盒里拿出了两根小棒,长度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她还需要拿出一根( )厘米长的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2 .3 .4
8.(本题2分)3030.30这个数哪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
A.百 B.个 C.百分
9.(本题2分)105.7×95.7×997.8约等于( )
A.1百万 .1千万 .9百万
10.(本题2分)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后近似数是2.16,这个准确数可能是( ).
A.2.156 .2.166 .2.154
11.(本题2分)敏敏身高135厘米,在平均水深120厘米的游泳池里学游泳,( )危险.
A.肯定没有 .肯定有 .可能有
12.(本题2分)下面图形中,高画错了的是( )。
A. . .
13.(本题2分)25×17×4×20×5=(25×4)×17×(20×5)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4.(本题2分)如果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28,那么被减数是(.
A.128 . .46
15.(本题2分)玲玲用同样长的107根小棒拼成三角形和正五边形共35个,玲玲拼了( )个三角形,( )个正五边形.
A.1,34 .34,1 .30,5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共20分)
16.(本题2分)把8.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所得的数比原数减少了(________)。
17.(本题2分)把0.16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________)。
18.(本题2分)如果○+△=10,那么○×58+△×58=(________)。
19.(本题2分)25×27×4 = (25×4)×7,这道题应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使计算简便了。
20.(本题2分)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是30°(如图),截去这个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______)。
21.(本题2分)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之后是1.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可能是(______),最小可能是(______)。
22.(本题2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175+2+225+136=( )( )
(2)(+148)+b=a+(+)
(3)×99+×=a( 1)
(4) ( )=179-79-36
(5)1200÷24÷5= ( )
(6)630÷35=
23.(本题2分)在横线里填上“>”、“<”或“=”.
3米 1.03米 9角 1.05元 0.08元 0.8元
500公顷 5平方千米 120÷2÷3 120÷(2×3) 5平方米 400平方分米.
24.(本题2分)在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中,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 .
25.(本题2分)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100°,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三、其他计算(共9分)
26.(本题3分)用小数计算.
3吨250千克+950千克;
6千米﹣2千米860米;
3米4分米﹣1米75厘米.
27.(本题3分)算一算,比一比.
(1)13×4=________
52÷4=________
90÷5=________
(2)24×3=________
72÷3=________
72÷24=________
(3)18×5=________
52÷13=________
90÷18=________
28.(本题3分)计算.
(32-27)×9=_____
四、口算和估算(共7分)
29.(本题7分)口算.
2.1+0.2= 0.3+0.7= 3.6+1.6= 7.5-0.5=
3.7-0.9= 2.13-0.02= 3.51+0.2= 102+0.3=
五、脱式计算(共10分)
30.(本题5分)计算下面各题。
12.6+1.45+0.28 20.96-11.38-7.03
18.2-0.98+3.27 87.4-(63.7-29.56)
31.(本题5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48×125 452×101-452 254+540+346
六、解答题(共24分)
32.(本题4分)某小组5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姓名 | 美美 | 小辉 | 星宇 | 小志 | 佳佳 |
身高() |
(2)小志认为他的身高在小组内属于中等水平,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3.(本题4分)一块等腰三角形菜地的周长是30米,其中一条边的长是6米,另外两条边分别是多少米?
34.(本题4分)笑笑去好又多超市,买学习用品用了29.4元,买零食用了15.63元,带50元够吗?如果够,还剩多少钱?
35.(本题4分)某小学四年级3个班学生体重情况如图。
(1)平均每个班的人数是多少人?
(2)小乐的体重在3个班中从高到低排在第50位,他的体重可能是( )千克,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6.(本题4分)甲、乙两地相距81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到达乙地还需要继续行驶多少小时?
37.(本题4分)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25根火柴。(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
(1)将表格补充完整。
(2)求出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个数 | 1 | 2 | 3 | 4 |
三角形的个数 | ||||
共有多少火柴 |
1.B
【详解】
根据小数点的移动和长度单位的进率可得
2.C
【分析】
根据三视图的画法分别画出每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即可。
【详解】
A.此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B.此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C.此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D.此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视图的画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C
【分析】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
【详解】
462×56+44×462=462×(56+44)符合a(b+c)=a×b+a×c,即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点睛】
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记住运算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4.B
【分析】
三角形稳定性是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性;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答案为: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比如三角形房架、矩形门框的斜拉条、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和高压输电线的铁塔等。
5.C
【详解】
根据四边形的特性和三角形的特性: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答案为:C
6.B
【分析】
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判断: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0.1。再看应该取几份即可。
【详解】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0.1,4份就是0.4,所以,
A.不是平均分,所以不满足题意;
B.平均分成10份,取4份,用0.4表示;
C.平均分成8份,取4份,不能用0.4表示;
故答案为:B。
【点睛】
解决本题主要依据小数的意义,要注意两点:必须是平均分以及要平均分成10份。
7.C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解答,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详解】
8+5=13;8-5=3
则三角形的第三边要大于3且小于13。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
C
【解析】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3030.30这个数百分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9.B
【分析】
先将各因数取近似数为整百、整千的数,再相乘即可求解.
【详解】
105.7×95.7×997.8,
≈100×100×1000,
=10000000.
故选B.
10.A
【分析】
将选项中的数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看近似数是不是2.16即可进行解答。
【详解】
选项A:2.156≈2.16;选项B:2.166≈2.17;选项C:2.154≈2.15,所以答案为:2.156.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小数的近似数,重点是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1.C
【详解】
略
12.C
【分析】
高应该从顶点向另一条底边作高,C选项中的高从顶点向梯形的腰作的高,故错误。
【详解】
A.三角形画的的高正确;
B.平行四画的边形的高正确;
C.梯形的高应该从顶点到底边作高,它从顶点向腰画的高,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熟知作高的方法,正确画高,是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线段,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
13.C
【分析】
25×17×4×20×5先利用交换律,交换4和17的位置,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将25×4结合在一起,20×5结合在一起,变成(25×4)×17×(20×5),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25×17×4×20×5=(25×4)×17×(20×5)利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故答案为:C。
【点睛】
运算定律是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14.B
【分析】
被减数=减数+差,而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2=128,据此作答即可.
【详解】
被减数=128÷2=.
故答案为B.
15.B
【详解】
略
16.8.217
【分析】
根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移动后的小数减原数解答即可。
【详解】
8.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0.083,
8.3-0.083=8.217
所以把8.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所得的数比原数减少了8.217。
【点睛】
此题考查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减法的意义在小数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17.16.8
【分析】
把0.16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也就是将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详解】
0.16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16.8。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580
【分析】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此题中有相同因数58,因此可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将算式写成(○+△)×58,然后再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58
=10×58
=580
【点睛】
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解析】
【详解】
略
20.360°
【分析】
截去了一个角可以看做是截去一个三角形,被截去的三角形两个未知内角的和为150°,相应的,原三角形ABC的另外两个内角和也为150°。根据与截去三角形的另外两个未知角组成的平角即可解答。
【详解】
四边形左边两个角的和:180°+180°-150°=210°
四边形右边两个角的和:180°-30°=150°
四边形内角和:210°+150°=360°
故答案为:3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平角解题,仔细审题,分析清楚内角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1.54 1.45
【分析】
保留1位小数看百分位,小于5直接舍去,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据此分析。
【详解】
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之后是1.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可能是1.54,最小可能是1.45。
【点睛】
关键是掌握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
22.(1)175 + 225 + 2 + 136
(2)a 148 b
(3)a a 1 × 99 +
(4)179 - 79 + 36
(5)1200 ÷ 24 × 5
(6)630 ÷ 7 ÷ 5
【解析】
【详解】
略
23.>,<,<,=,=,>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单位名称一样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如果单位名称不一样,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大小,对于可以计算出结果的算式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据此解答.
解:
3米>1.03米 角<1.05元 元<0.8元
500公顷=5平方千米 (2×3) 平方米>400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带有单位名称的量的大小比较.
24.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数位顺序表得出:小数点的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据此判断即可.
解:在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中,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解决本题要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
25.钝角
【详解】
因为100°的角是钝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分析】
依据钝角三角形的意义,即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于是即可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钝角.
26.4.2吨;3.14千米;1.65米.
【解析】
试题分析:先根据质量的单位换算,长度的单位换算化成小数,然后再进一步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解:3吨250千克+950千克=3.25吨+0.95吨=4.2吨;
6千米﹣2千米860米=6千米﹣2.86千米=3.14千米;
3米4分米﹣1米75厘米=3.4米﹣1.75米=1.65米.
【点评】关键是先化成小数,再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7.52 13 18 72 24 3 90 4 5
【详解】
略
28.45
【分析】
先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此题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详解】
(32-27)×9
=5×9
=45
故答案为45
29.2.3,1,5.2,7,2.8,2.11,3.71,102.3.
【解析】
略
30.14.33;2.55;20.49;53.26
【分析】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详解】
12.6+1.45+0.28
=14.05+0.28
=14.33
20.96-11.38-7.03
=9.58—7.03
=2.55
18.2-0.98+3.27
=17.22+3.27
=20.49
87.4-(63.7-29.56)
=87.4-34.14
=53.26
31.6000;45200;1140
【分析】
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详解】
48×125
=6×(8×125)
=6×1000
=6000
452×101-452
=452×(101-1)
=452×100
=45200
254+540+346
=540+(254+346)
=540+600
=1140
32.(1)143
(2)见详解。
【分析】
根据统计表,可把5名同学的身高相加求出身高之和,然后除以总人数就是平均身高。小志的身高在小组内如果接均身高,那么他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据此解答。
【详解】
(1)137+150+152+142+134=715(cm)
715÷5=143(cm)
答: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
(2)小志的身高是142厘米,接近143厘米,我同意小志的观点。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按照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3.12米 12米
【解析】
【详解】
略
34.够; 4.97元
【分析】
先用29.4+15.63求得买学习用品和买零食一共用的钱,再和50元进行比较;用50元减去买学习用品和买零食一共用的钱数就得剩下的钱;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29.4+15.63=45.03(元)
50>45.03,所以带50元够了。
50-45.03=4.97(元)
答:带50元买学习用品和买零食够了,还剩下4.97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加减法知识的掌握。
35.(1)25人
(2)32; 理由见详解
【分析】
(1)将三个班的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求出三个班的总人数。再除以3,即可求出平均每个班的人数。
(2)根据统计图可知,36千克以上的有11+13=24人。31千克以上的有11+13+15+14=53人。小乐的体重在3个班中从高到低排在第50位,则他的体重应大于31千克,接近31千克。可能是32千克。
【详解】
(1)(3+4+7+8+14+15+11+13)÷3
=75÷3
=25(人)
答:平均每个班的人数是25人。
(2)小乐的体重在3个班中从高到低排在第50位,他的体重可能是32千克,你的理由是31千克以上的有53人,小乐排第50位,所以他应该接近32千克比较合理。
【点睛】
本题考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以及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36.6小时
【分析】
先用270千米除以3小时,求出这辆车的速度,再用全程除以它的速度就是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减去已行驶的3小时,就是这辆汽车到达乙地还需要继续行驶的时间。
【详解】
810÷(270÷3)-3
=810÷90-3
=9-3
=6(小时)
答:汽车到达乙地还需要继续行驶6小时。
【点睛】
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些基本关系式。
37.(1)
正方形的个数 | 1 | 2 | 3 | 4 |
三角形的个数 | 7 | 5 | 4 | 3 |
共有多少火柴 | 25 | 23 | 24 | 25 |
【详解】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