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红楼人物之巧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45:16
文档

论红楼人物之巧姐

一、引述从今本《红楼梦》对巧姐的描写来看,她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概念,没有多少直接的行为动作。曹雪芹著的前80回中,她都还只是个小孩子,甚至连句话都没有,只从侧面写了她的娇弱多病,后四十回中也是粗笔带过,没多少依据提供我们分析她的性格特征。由此人们不由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巧姐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进一步又面临一个问题。“金陵十二钗正册”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那么人们就会感到奇怪了:
推荐度:
导读一、引述从今本《红楼梦》对巧姐的描写来看,她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概念,没有多少直接的行为动作。曹雪芹著的前80回中,她都还只是个小孩子,甚至连句话都没有,只从侧面写了她的娇弱多病,后四十回中也是粗笔带过,没多少依据提供我们分析她的性格特征。由此人们不由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巧姐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进一步又面临一个问题。“金陵十二钗正册”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那么人们就会感到奇怪了:
一、引述从今本《红楼梦》对巧姐的描写来看,她从头到

尾都是一个概念,没有多少直接的行为动作。

曹雪芹著的前80回中,

她都还只是个小孩子,甚至连句话都没有,只从侧面写了她的娇弱多病,后四十回中也是粗笔带过,没多少依据提供我们分析她的性格特

征。

由此人们不由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巧姐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进一步又面临一个问题。“金陵十二钗正册”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

金陵十二钗正册?

”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那么人们就会感到奇怪了:这么一个若隐若现、毫无事迹又只会生病的小女孩居然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位列一席。为什么?这是读者反复思考的问题,也是今天要讨论的主要话题。解决上述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得知道与巧姐紧密相关的主要情节。巧姐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七回“送宫花贾

琏戏熙凤”

中,此章借“周瑞家的”之口托出巧姐的存在,那时她还被称为“大姐儿”。巧姐第一次正式出场

是在第四十一回。

“那大姐儿(巧姐)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

,硬是将柚子同佛手换过来才罢。

第四十二回,大姐儿着凉得病,凤姐请刘姥姥这个有寿的庄稼人给起个名字,

因生于七月七日,就以

“巧”字取名,从此以巧姐相称,取遇难呈祥、逢凶化吉之意。后四十回里,八十四回巧姐生病;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巧姐同宝玉大谈《女孝经》、《列女传》;一一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凤姐病笃,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一

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幼女”,王仁、贾环、贾芸等企图将巧姐私聘给外籓;一一九回,刘姥姥带了平儿、巧姐藏匿乡间避祸,并做媒许给周姓财主;一二0回,贾政、贾琏应允周家亲事。其次我们还得清楚与之紧密相关的人物,诸如王熙凤(巧姐的母亲),刘姥

姥(名字赐予者、

恩人)。二、巧姐入“金陵十二钗正册”之谜我们在看《红楼梦》时,一般都会特别关注书中

论红楼人物之巧姐

任彥洁

(习水第五中学,贵州习水5600)

摘要:《红楼梦》中的巧姐,作者用笔不多,但将其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这一直是红学研究的一个迷。本文就巧姐被列入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谜以及她存在的必要性做简单论述,从而使我们对巧姐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公正的评价,也由此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做进一步的探究。关键词:《红楼梦》;巧姐;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09)-02-0067-03

A Talk About Sister Qiao-A Figure in the Honglomeng (A Dream of

Red mensions)REN Yan-jie

(Number 5middle School of Xishui County,Xishui 5600,China)

Abstract :Sister Qiao in the Honglomeng was listed among the twelve gold hairpins with only a few strokes by the writer,which has been taken as an enigma by Honglomeng sclolars.This paper lays bare briefly the enigma and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for why the figure exists.This can help us evaluate Sister Qiao fairly and make a further study of the writing in -tention of the writer.

Key words :Honglomeng ;Sister Qiao ;the twelve gold hairpins in the regular register of Jin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任彥洁,女,贵州习水人,习水县第五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第11卷第2期

2009年4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Vol.11,No.2Apr.2009

首先,“金陵十二钗”正册是记录身在官宦之家的薄命女子的,因此列位的都应是与荣国府或宁国府有直接亲属关系的地位尊贵的年轻女子。除其他十一钗外,综观两府上下,还有谁能代替巧姐的地位?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的独生女,是贾母的重孙女,又是身经患难的不幸之人,位居正册当之无愧。

其次一个方面也是因为她是王熙凤的女儿。写巧姐从很大程度上是对王熙凤形象的完善。王熙凤给人的印象是聪明、机智但又很泼辣、狠毒,还势利虚伪。她平生一无所惧,敢做敢为,也不相信什么阴司报应,对自己的敌人从来都抱着赶尽杀绝的主张。写巧姐一来是说明因为王熙凤太过要强,上天就责罚她命中无子,而只赐给一个女儿,还多病多灾,不是出水痘就是感冒伤风。同时也在巧姐身上展现出王熙凤人性化的一面。红楼梦曲中有一首《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这首曲子是写巧姐的。前代为后代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即是说王熙凤施惠刘姥姥,积了德,最后就报应在巧姐身上。红楼梦塑造了各色情种。贾宝玉——

—情不情(多情)、林黛玉——

—情情(痴情)、薛宝钗——

—冷情、贾元春——

—宫情、贾探春——

—敏情、史湘云——

—憨情、妙玉——

—度情、贾迎春——

—懦情、贾惜春——

—绝情、王熙凤——

—英情、李纨——

—槁情、秦可卿——

—情可轻,巧姐则是属于恩情类的。巧姐的恩情既是来自母亲凤姐的余情,又有对刘姥姥的报答之情。在《红楼梦》中有特别温馨的一幕:王熙凤与刘姥姥讨论巧姐的命运。巧姐出生的日期是阴历七月初七。中国人认为“七”是个不大好的数字。阴历七月初七又是“乞巧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民间认为这个日子阴气很重,因为所有喜鹊都上天搭桥去了,所以人间无喜气。这天出生的孩子多半长大后也是忧多喜少,因此凤姐甚是担心她的身体和前途。凤姐就希望刘姥姥给久未取名的女儿起个好名字,一来可以借刘姥姥的寿,二来因为她是穷人。旧社会的人都相信穷人起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姥姥虽然只是个农妇,却生来有些见识。有时表现得像个“三八”,有时却又有点“半仙”的风度,应该算是个怀才不露、大智若愚的世外高人。她问清了孩子的生日后,决定给她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个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刘姥姥还向凤姐保证说,这个名字可以使这孩子长大后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都从这“巧”字上来。由此刘姥姥的形象也逐渐丰满,她与贾府也顺理成章扯上了不解之缘。在后来,凤姐对巧姐道:“你的名字还是她取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她请个安。”而后她还搭救巧姐促成其婚姻之事。在此不多谈。

再次,关于巧姐的很多描写在红楼研究中都存有疑惑。她之所以被列入金陵十二钗也许是包含着更多我们尚未解开的一些疑问。也许曹雪芹要塑造的巧姐形象并不只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个简单的小女孩,她的身上凝聚着更深的蕴意。首先我们看看巧姐的年龄问题。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跨度了四年,宝玉出生,英莲失踪。在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同时在第四回中葫芦庙小沙弥又对贾雨村说:“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年来就忘了我了?”据此可以推断,在第四回中已写了年的事了,也就是宝玉岁了。而第七回写了薛姨妈送宫花,这应该是与葫芦案相隔甚近的事,她家是因这个官司才投奔贾府的。那么此时贾巧姐是个婴儿。当代学者、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经对《红楼梦》一书前八十回共写了多少年的事,进行了权威性考证。根据周先生的观点,我们知道小说前八十回共写了十五年间的事情。也就是说巧姐在第八十回时应该是七八岁了。小说第八十四回写巧姐儿生病,王熙凤在贾母处,“只见琥珀走过来向贾母耳朵旁边说了儿句,贾母便向凤姐儿道:‘你快去吧,瞧瞧巧姐儿去罢,……又见王夫人说道:‘你先过去,我就去。小孩子家魂儿还不全呢……’贾母因同邢、王二夫人进房来看。只见奶子抱着,用桃红绫子小棉被儿裹着,脸皮趣青,眉梢鼻翅微有动意。”这里我们就有些不理解了。这种场景看出巧姐仍还是个婴儿。甚至到一O一回还是个又哭又闹的婴儿。可是在九十二回中,她已经跟着李妈认了几年字并能读认三千多字了。她也显得那么有思想,每件事说得有头有尾的,以一种颇似大人的口气叨唠着些琐事,还试图与宝玉细谈《女孝经》、《列女传》,这与前八十回比较能吻合。按前八十回的时间推演,加之从贾政在安葬贾母后归家途中,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第11卷第2期2009年4月偶遇宝玉而又不得相见时,说的一段感慨的话,即“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我才明白”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品结尾宝玉出家时是十九岁。那么小说的后四十回只写了四年间的事情。到作品最后巧姐应该是十二三岁,还是可能被拐卖或者使刘姥姥动做媒念头的。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在后四十回中巧姐忽大忽小的现状,而经常写到的是她还处于婴儿状态,那么她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显示其应有的价值。在后四十回里,曹雪芹原本安排了巧姐很大的戏份,包括救助很多荣宁两府的落魄子弟,这在红学界没有多大的争议。只是高锷的续貂之作未得曹氏精髓,所以造成读者对巧姐上正册不解。另外“依我想,曹雪芹的用意,是加入一位辈分明确比其他各钗低的女子,可以使对贾氏家族青春女性的命运展现更有立体化的效果”(刘心武《王熙凤、巧姐之谜(5)第三十二讲》)。

三、巧姐存在的必要性

在引述中我们已经提到《红楼梦》里列入金陵十二钗的巧姐由于年纪尚小,性格尚未形成,书中没有对她的特别描绘,通常处于陪衬地位。虽然巧姐形象不够丰满,但她在《红楼梦》中是不可缺少的。下边我们一点点来讨论。首先上面我们已经就巧姐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做了分析,在此关于巧姐存在的必要性也和这些原因密切相关。既然巧姐是十二钗无可非议的人选,红楼梦里又多次提到“十二”这一数字,这金陵十二钗怎能丢掉巧姐而变成“金陵十一钗”呢?

其次,巧姐引出了大批红楼人物。第一个就是刘姥姥。刘姥姥是巧姐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作者描写刘姥姥形象的真正用意,并不像小说所声称的那样是因为贾府大小事多,理不出头绪来,所以借她为引线,也不是为了让她进荣府闹出许多笑话来,供太太小姐们取乐,借以使文字生色。刘姥姥在第六回中露了一下面,其后她的每次出现都牵系着巧姐的命运。第二次进大观园又是献策(“送崇”)又是取名的,还天缘凑巧地预示了巧姐的命运或者是化解了巧姐身上的不幸。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巧姐由于先天不足形象未能完整地表现出来。刘姥姥却最终成为一个家喻户晓、光彩照人的成功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明白要不是为了塑造巧姐,刘姥姥存在的价值就不大了,同时刘姥姥也不会那么深入人心。刘姥姥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她最后的义举:贾家败落,连“狠舅狼兄”都试图卖巧姐到烟花巷,可是刘姥姥不忘旧情,甚至倾家荡产为巧姐赎身,还将她领回自己的家里照养。这样有情有义的刘姥姥在《红楼梦》那种社会环境里再难找了。第二个就是板儿(刘姥姥外孙)。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定要带个人吗?还恰好是个男孩。这中间难道没有蹊跷?在四十一回中巧姐要板儿的佛手,而她所拥有的柚子就换给了板儿。此处有脂批:“小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可以说是千里姻缘此时起。最后嫁与板儿为妻。(当然,今本中说的是巧姐最后由刘姥姥做媒许给周财主了。但那只是高鄂的“独出心裁”,并未得曹雪芹先生的真传。曹雪芹在第五回中为巧姐描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在这里我们不难想象,巧姐如是嫁给周财主,以她高贵的身份,家道也复兴了,周家又很殷实,她就不可能纺绩。相反,在经历世事沧桑后,她看透人情富贵,自愿过平淡生活,板儿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另外,我们仔细想想,十二钗中神秘的妙玉与巧姐虽没直接打交道,甚至都没碰过面,可是在巧姐、妙玉、板儿三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联系——

—那就是“巧妙成双”。这一点应该寄予着作者更深层的写作用意。在此不细究,我要表达的是,没有巧姐就没有妙玉,也没有板儿。

再者,巧姐有着与其他十一钗与众不同的命运,其形象的塑造有着非凡的意义。对巧姐描画的形象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是暗示她成了一个村妇,也就是嫁给板儿。巧姐一弃富贵小姐的身份而甘于做一名村妇自食其力。虽然她不能如先前一样衣食无忧,也不能像其他“十一钗”曾经那样吟风诵月般生活。可是比起她们,她的结局算是比较的了。这就是她与众不同的一点。在此寄托了作者对平淡恬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要表现这种思想倾向也只有在巧姐这个艺术形象上好做发挥,在她身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延展。在此可以说,也正是巧姐在红楼梦中的若隐若现才增加了她的神秘感,她的生活和形象都耐人寻味。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是巧姐真正地见证了贾府的兴衰(第七回——

—第一百二十回),在经历从繁荣奢华到门可罗雀的家庭变故后,完成了凤凰变麻雀的蜕变,从而看透世事,看透人情,看透生活,屈就于男耕女织的普通田园生活。这与红楼人们以前的生活截然不同,作者意识里更倾向于巧姐的选择。同时,在巧姐身上也寄托了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无奈与慨叹,一朝在天,转眼却坠地。巧姐生于七月初七,星宿为狮子座。她的命运似乎也吻合了“万兽之王”的狮子座,生下来就有贵族的气质。狮子座的人行事正大光明,往往无法提防小人的伎俩。你看她不就差点被忘恩负义的舅兄给出卖吗?巧姐是个极有自信的人,看着也蛮好强的。这在九十二回中,她胸有成竹地说自己的学得,还和宝叔叔讨论起经传。她因此“慕贤良”,她最后的结局也应证了这一点。她感激刘姥姥,(下转75页)

任彦洁·论红楼人物之巧姐(上接69页)对板儿家也是知根知底的,她不是迫于无奈嫁给板儿的,她的婚姻是自主的。她一旦决定了就能安身立命,尽心尽力做一名知书达理、勤勤恳恳的劳动妇女,极尽“贤良”。虽然没有殷实的物质生活,但我们设想,巧姐与板儿在结婚后不久有了自己的孩子,从此她就相夫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这在过去不是最甜美的生活吗?巧姐真的可以无所求了。但并不能就因此说巧姐是“厚命”之人而否定她处于正册“薄命司”的位置。总的来说,她还是很不幸的。巧姐生来多病,本系贾府日常琐事,不足声张,却常惊动京城内外,以至外人尽知。那些往日得过贾府好处者,自感欠着贾府人情,借此机会,携带重礼,来探视巧姐;那些欲求于贾府而无门路攀附者,视此机会,千载难逢,看视巧姐病情,一片诚心,借机奉上银两,贾府亦不好拒绝;那贾府世交故友,借机往贾府走动,加强交流,勾通感情;更有那依靠贾府势力混迹于官场者堂而皇之来看视巧姐。一时间,贾府门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黑压压,白茫茫,直把宁荣街挤得水泄不通,贾府收得礼物堆积如山,不计其数。巧姐生了病,本须静养,却日日被丫环抱着让外人探视,日以继夜,不得闲暇。她始终处在虚伪嘈杂的环境里,没过几天平静生活。虽然生在富贵之家却终日与病魔打交道,最后还在年幼就经历家破人亡、身陷囹圄的痛苦生活。此可谓薄命无福!只是相较而言,巧姐的结局有些特别。把巧姐与其他十一钗的生活对比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永恒的人生哲理:没有任何人永远会富贵幸福;也没有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只有不幸和痛苦,上天是公平的。只是巧姐的幸福来得较其他十一钗要晚些罢了。

综上所述,我们对红楼人物巧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巧姐被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当之无愧!巧姐在红楼梦中不仅应该存在,而且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魏晋风.《红楼梦》人物年龄质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4,(1).

[2]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4]俞平伯.红楼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5]杨为珍,郭荣光.《红楼梦》辞典[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

(责任编辑:雷昌蛟)

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近年来,学院把对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理想道德教育作为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围绕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抓好活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合格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打造遵义师范学院的育人品牌,学院决定,在2007年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五个好”活动,即“一篇好的毕业论文、一口好的英语、一口好的普通话、一套好课件、一套好技能”。通过开展“五个好”活动,让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院的学习风气,促进校风建设,将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学院经常开展传统教育,与“遵义会议会址”等共建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搭建了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红色教育平台,让师生的思想浸染红色的记忆;开展八荣八耻,树文明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参加文明监督岗、大学生志愿服务等活动,用辛勤劳动呵护校园环境。以上措施,使学院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并在2001年、2005年、2008年三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获省教育厅频发的《贵州省高等学校优美校园》称号。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遵义师院的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强,每年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还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与高等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都与校园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只有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也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彭智勇,教育的境界要向上.中国青年报,2009-01-09.

[2]施颂华,把个人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切入

点.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5).

[3]邓小明,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7).

(责任编辑:魏登云)

何容·坚持以生为本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文档

论红楼人物之巧姐

一、引述从今本《红楼梦》对巧姐的描写来看,她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概念,没有多少直接的行为动作。曹雪芹著的前80回中,她都还只是个小孩子,甚至连句话都没有,只从侧面写了她的娇弱多病,后四十回中也是粗笔带过,没多少依据提供我们分析她的性格特征。由此人们不由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巧姐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进一步又面临一个问题。“金陵十二钗正册”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那么人们就会感到奇怪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