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1.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如图中所示,静止在图示位置的杠杆_______________(选填“处于平衡状态”或“处于不平衡状态”)。
2.学生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有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弹簧夹(或细线)、
_______ _和______ ____。
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 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 ,是杠杆在 位置上保持平衡 。
(2)用线系着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个数或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仍保持平衡。把支点右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做动力F1,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做阻力F2。记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数值。
实验次数 | 动力F1 (牛) | 动力臂L1 (米) | 动力×动力臂 F1 L1 (牛·米) | 阻力F2 (牛) | 阻力臂L2 (米) | 阻力×阻力臂 F2 L2 (牛·米) |
1 | ||||||
2. | ||||||
3. | ||||||
4 |
(4)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5)把钩码用线系着挂在杠杆上,在同一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杠杆,改变钩码个数或测力计拉杠杆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仍保持平衡。把测力计挂钩的拉力当做动力F1,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做阻力F2,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一次实验。把两次实验的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 动力F1 (牛) | 动力臂L1 (米) | 动力×动力臂 F1 L1 (牛·米) | 阻力F2 (牛) | 阻力臂L2 (米) | 阻力×阻力臂 F1 L2 (牛·米) |
1 | ||||||
2. |
。
综上所述实验可以初步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
3.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要多次测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4. 小明同学在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的右端翘起,
如图1所示。此时,他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______(填
“左”或“右”)移动;或者调节左端螺母,使它向_______移
动,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
(1)操作时,把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________或在杠杆上的________,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在该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三组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 动力L1(牛) | 动力臂L1(厘米) | 阻力F2(牛) | 阻力臂L2(厘米) |
1 | 2 | 5 | 1 | 10 |
2 | 3 | 6 | 2 | 9 |
3 | 4 | 10 | 8 |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和几个同学课后想利用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
件”。小红用手支撑杠杆后,在支点两侧挂的钩码如图2
所示,如果此时小红不再支撑杠杆,杠杆不能静止在水
平位置。同学们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建议:
①小红说,把右侧的钩码减掉一个,杠杆就平衡了。
②小林说,把左侧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杠杆就平衡了。
③小健说,在左侧的钩码下增加一个钩码,杠杆就平衡了。
④小东说,在右侧的钩码下增加一个钩码,并向左移动一格,杠杆也可以平衡。
你认为,给出正确判断和建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在图3中,挂在杠杆上的钩码重力为0.5牛。如图2(a)所示,当弹簧测力计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拉时,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___________牛。若弹簧测力计沿斜向上的方向拉时,如图2(b)所示,仍使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b________Fa(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拓展思考:7.如图4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小明同学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动力F1/N | 动力臂Ll/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4 | 5 | 5 | 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3示装置进行验证,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5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各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 )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
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
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9..如图6所示,若分别用三个力F1、F2、F3拉杠杆的一端,使杠杆在此位置保持平衡。三个力中,最小的力是 ( )
A.F1 B.F2 C.F3 D.三个力都一样
10.如图7所示,当弹簧测力计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 (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1..如图8所示,OB为轻质杠杆,OA=60厘米,AB=20厘米,在杠杆的B端挂一个所受重力为90牛的重物。求: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在A点施加的最小力的大小和方向。
12.请用图示方法,在如图9中挂上1个钩码,使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大。
13.在如图10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请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别画出杠杆的力臂l1所对应的力F1。
拓展思考:14.如图11所示,某小区门口设置一个粗细均匀的栏杆,该栏杆可以绕O点转动,栏杆长4米,BO=5AO,如果在A处沿竖直方向施加约150牛的力,栏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求栏杆自身的重力。
拓展思考:15.拓展思考:水暖工王师傅臂力过人,号称“大力士”。一天,他找来了扳手想把螺丝拧下来,可是费了很大劲就是拧不动,如图12(a)所示。王师傅的身边还有一个套筒和一根粗绳,如图12(b)所示。请你帮助王师傅选择一种来解决问题。
(1)你选择的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