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姓名: 分数: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炽痛(chì) 硬住(gěng) 辔头(pèi) 哺育(bǔ)
B、田垄(lǒng) 召唤(zhào) 磅礴(páng) 怪诞(dàng)
C、嗥呜(háo) 山巅(diān) 浊流(zhuó) 呻吟(shēn)
D、污秽(huì) 啾啾(jiū) 机杼(zhù) 督学(dū)
2、下面书写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A、九曲连环 气势磅礴 高山之颠 浩浩荡荡
B、巾帼英雄 从山叠岭 艰难险阻 慷慨激昂
C、绝壁断涯 妙趣横生 亦复如是 饥肠辘辘
D、家喻户晓 五彩斑斓 一泄万里 不慕名利
A | B | C | D | |
错字 | ||||
改正 |
A、表解释说明 B、表话题转换 C、表声音的断断续续 D、表递进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
(3)、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这儿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
(4)、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4、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和 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2分)
6.默写并填空。(8分)
(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2)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点名远游路线,书法依依惜别情思的句子是:
, 。
(3)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相似得两句为: , 。
(4)请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两句诗: , 。
7、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2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鲜艳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12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朝韩麦尔先生站起来,①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③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⑤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⑥“放学了,——你们走吧。”
1.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空(填序号)。(3分)
(1)描写人物语言的是: 。
(2)捕写人物神情的是: 。
(3)描写人物动作的是: 。
2.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为什么脸色惨白起来? (2分)
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突然“高大”起来了呢?谈谈你的理解。(3分)
4.文段画线句子③中,韩麦尔先生只写了两个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力量( )(2分)
A.他接连上了三节课,精疲力竭。
B.今天听课的人多,字要写得又粗又大。
C.这两个字倾注了韩麦尔先生全部的爱国主义情感。
D.字写得遒劲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
。(2分)
(二)月是故乡明 (10分)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 (1)〔旖旎(yǐnǐ)〕柔和美丽。(2)〔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土地的誓言》和《月是故乡明》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而《月是故乡明》是用怎样的写法打动你的?(3分)
2.作者在倾诉思乡、恋乡之情时,将其化为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即“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2分)
3.文中最使你爱感染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2分)
4. “月”作为作者思乡之情的依托,贯穿全文。请写出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3分)
(三)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14分)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位置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总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16时,民政部从西安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挑拨5000项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180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进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总理星夜兼程,地大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救援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这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大家庭,我们在一起,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1.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不顾余震危险,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2分)
②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2分)
2.文中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3分)
3.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①选材:
②结构:
4.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例。(30字左右)(3分)
这一刻,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分别概述以上两段所写的内容。(4分)
选段一:
选段二:
2、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5分)
(1)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语句: , 。
(2)描写边塞夜晚荒凉、冷寂的句子是: , 。
(3)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语句是 , 。
(4)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之意思相近,同样强调战争悲壮的语句是: 。
(5)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语句是: 。
3、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3分)
。
四、作文(50分)
故乡,是一个五颜六色的调色盘,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故乡,是黑暗中的光明,是沙漠中的绿州,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以“故乡”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1、A 2、改错:巅 丛 崖 泻
3、⑴、C ⑵、A ⑶、B ⑷、D
4、D 5、林冲、鲁达(鲁智深)
6、
7、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达巍峨/但定要端庄挺拔
二、现代文阅读(一)
1.(1)第②⑥句 (2)第①④句 (3)第③⑤句 点拨:对于
描写手法,会判断,同时应会使用。
2.这个镜头最感人最悲壮。钟声与号声宣布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他们要和祖国的语言告别。出于强烈的爱国之情,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起来。
3.此时的韩麦尔先生作为民族文化、祖国母语的捍卫者,其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起来。 点拨:理解“高大”一词的深层含义。
4、C 点拨:此题应结合人物的思想感情来理解。
5、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深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这样文章的中心就更鲜明了。
三1.《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2.思乡之情是苦的,但是故乡生活的甜美却让人无限回味,感受无穷的幸福。
3.能够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即可。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①表现总理争分夺秒,迅速赶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与人民并肩而立的崇高精神。②一个“但”字,语意转折,把成都市民虽遭余震威胁却不顾个人安危,心系灾民、献血救人的优秀品质展现在读者面前。(4分。每小题2分。意思符合即可)
2、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或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3分。答出并肩而立得2分,其余l分)
3、选材:选取地震发生后的多个典型材料和生动细节,反映从到地方,到百姓,到群众,万众一心、并肩而立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
结构:文章连用6个排比段,反复强调“这一刻”有无数国人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从而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力。(4分。每点2分)
4、例如:校园中,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为灾区群众献上一份爱心。(3分。能基本写清楚一个事例或细节,30字左右即可)
、文言文阅读
11.选段一:概述木兰十年沙场征战生活。选段二:叙述木兰还朝辞官的经过
12.(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3.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