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管理程序 | |||
文件编码 | AQ2D-10 | 版本 | V02 |
文件层级 | □一阶 ■ 二阶 □三阶 | 文件类别 | ■体系文件 □技术文件 |
编制部门 | 人事行政部 | 机密等级 | ■内文 □秘密 □机密 □绝密 |
编制人 | 文件类别 | ■通用 □项目 | |
审核 | 编制日期 | ||
审批 | 生效日期 | ||
总页数 | 4 | 分发编号 | 01 |
文件发布盖章 |
页码 | 章节 | 制/修订记录 | 版本 | 修订人 | 修订日期 | 备注 | |
修订前 | 修订后 | ||||||
全部 | 全部 | 首次制定 | 无 | V01 | |||
全部 | 全部 | 按新的角色职责定义更新角色 | V01 | V02 | |||
促进公司内各职能和层次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增进理解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内部沟通活动。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
4.1最高管理者负责督促各部门﹑各层次以及同事间积极进行内部沟通,并实施必要的鼓励措施;
4.2各部门负责人必须督促所属人员积极进行内部沟通,并协调工作中的纠纷;
4.3人力资源专员负责受理与内部沟通有关的纠纷,及对当事双方进行调解。
5.程序内容
为了使公司的业务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全体人员应以合理、有效的方式积极进行沟通,不能以“他们不配合或没时间”等语言作为不按时完成工作的理由,内部沟通可按下列方式进行:
5.1.开会
根据会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类,其中各类会议的讨论事项、发起人、主持人、参加人员、召开频度参见【会议分类对照表】:
5.1.1 例行会议:为周期性召开的会议,公司级例行会议有经营分析会议、总监例会、项目月例会,质量会议等;
5.1.2 专题会议:为针对某个议题讨论和决策而召开的会议,其中有总经办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为公司级专题会议;
5.1.3 跨部门会议,为各部门之间正常业务往来、或解决跨部门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需要召开的会议。
会议分类对照表
会议
类别 | 会议 名称 | 讨论 事项 | 发起人 | 主持人 | 固定参加 部门/人员 | 不固定参加部门/人员 | 召开频次 | 记录发放范围 |
公司级例会 | 经营分析会 | 汇报分析 经营情况 | 总经理助理 | 执行总经理 | 集团领导、股东、总经办、财务部 | 对外合作部 | 一次/每月 | 与会人员和总经办 |
总监例会 | 汇报各领域业务情况 | 总经理助理 | 执行总经理 | 总经办、质量监察部、销售部、轻应用产品项目部、服务营销部、终端产品项目部、中试部、深圳分公司 | 除固定参加部门之外,其他各部门有议题可参加 | 一次/每周(每周一) | 与会人员和总经办 | |
终端项目月例会 | 汇报终端项目开发进展情况 | 终端产品部 | 终端产品总监 | 总经办、终端产品项目部、质量监察部、测试部、中试部 、销售部 | 车载软件部、硬件部、结构部、微系统部、采购部、轻应用产品项目部、服务营销部 | 一次/每月 | 与会人员和总经办 | |
轻应用产品项目部项目月例会 | 汇报轻应用产品项目部项目开发进展情况 | 轻应用产品项目部 | 轻应用产品项目部总监 | 总经办、轻应用产品项目部、质量监察部、测试部、销售部、服务营销部 | 轻应用产品项目部后台部、轻应用产品项目部、移动应用部、运维部、采购部、中试部 | 一次/每月 | 与会人员和总经办 | |
质量会议 | 汇报质量 推进状况 | 质量监察部 | 质量监察部 | 总经办、质量监察部、售后服务部、品质部、服务营销部、终端产品项目部、轻应用产品项目部、中试部 | NA | 一次/每月 | 与会人员和总经办 | |
公司级专题会议(有总经办领导参加) | 某个议题的讨论和决策 | 发起部门 | 发起部门负责人 | 由主持人最终确定 | NA | NA | 与会人员,且有总经办成员参与的抄送总经办 | |
跨部门会议(参考执行) | 业务往来/跨部门协调 | 发起部门 | 发起部门负责人 | 由主持人最终确定 | NA | NA | 与会人员,且流程及质量问题相关的抄送质量监察部 |
5.2.口头和邮件沟通
5.2.1.公司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任何可能影响研发质量、产品质量、服务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有失效或下降趋势时,都必须邮件或口头向直接相关的负责人提出,并跟进这些不合格的改善情况。必要时,需向上级反映这些情况;当收到口头反映问题时,有关负责人必须作好记录,以便跟踪。
5.2.2.在研发、制造、运营过程中,任何质量纠纷都需当事人双方互相协商解决,若协商解决不了时,可依照汇报层级报告本部门主管﹑分管副总或总经理协调处理。
5.3.其它沟通方式
为了促进公司内部沟通更好地进行,各部门或相关人员可以采用下列适当的沟通方法或手段,对内部沟通进行完善或补充:
5.3.1.通过“展板”传达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研发进度、产品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通告﹑奖惩等信息;
5.3.2.当有些活动需要鼓励更多人员参与时,可以将这些活动的要求或规则登在公司内部网站、OA系统或QQ群上,吸引适当的人员参与;
5.3.3.当时间紧迫时,有关人员可以通过电话﹑传真﹑QQ等方式与相关负责人联络,使质量管理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5.4.管理评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都是很好的内部沟通手段,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内审控制程序》执行工作;
5.5.人力资源专员负责对内部沟通进行跟进,并调解因内部沟通所引起的纠纷;每年对员工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5.6.有关部门沟通的相关记录至少要保存两年。
6.参考文件
6.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2.《内审控制程序》
6.3.《会议管理制度》
7. 附录
无
8. 表单
8.1【会议签到表】
8.2【会议记录模板】
8.3【员工满意度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