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
学校在新学期开学前,举办了为期三天题为“求先、求新、求实-开启高职卫校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学校科学发展论坛。学校针对我校即将迈入高职行列,如何进一步办好人满意的卫生职业教育等问题,审时度势将2010年定为学校“教学质量年” 和“内涵建设年” 。组织教职工结合学校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机遇进行大讨论,以期达到思想大,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在这次学习过程中自己学到不少东西,体会也很深刻。下面结合本人工作,就领导和领导权力、领导方式、以及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等几个方面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领导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其目的就是让被领导者服从,接收并努力去实现一定组织机构的目的。领导活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正如法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福楼拜在谈到艺术与科学关系时的一段话,告诉我们的:“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集。”
领导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就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交往过程,领导者应该通过该过程来影响,激励和引导人们执行某项任务,以达到组织机构目标的一种行为。实际上进行领导就是引导指挥,指导,与先行,它是帮助群体最大限度的运用其能力来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不是站在一个群体后面去推动,去督促,而是作为带头人来引导前进,鼓舞人们去实现组织目标。拿破仑说过:只有糟糕的将军,没有糟糕的士兵。具有杰出思想的领导者能激励别人去思考,去行动,他们是力量的主体。领导权力是指领导者有目的的影响下属心理与行为的能力。权力是领导的基础,也是领导者发挥领导效能的基本条件。各级领导之所以能对下级职工施加影响,率领和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机构目标而努力,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相应的领导权力。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运用权力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使其心理和行为发生预期改变,实现组织机构的预期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最佳领导方式。在特定的领导环境下,各种领导方式都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对领导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领导者所处的领导环境。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型的领导方式可能最佳;而对待高级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和责任感的下属,采用民主型或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也许更为有效。从领导行为偏好的角度来讲,采用以工作作为中心的领导方式,还是使用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更有效,也取决于所处的领导环境。
领导方式中最重要一点我觉得就是在领导一个群体之前,必须首先属于这个群体。领导者应比群体中的其他任何成员都更遵守已经为群体所接受的理念和行为标准。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无论多大的能力和才干,他也起不到领导的作用。因此,领导者的优劣只是对特定的群体而言,只有在群体首先将其视为一个成员,然后再将其视为领导时,领导人才能在群体中发挥领导作用。当然,作为一名领导者也不能完全遵循群体已有的行为行为准则和标准。事实上,他们所做的是保护和维持组织机构的现状。只要群体没有要求他们推动改革,他们的领导地位就不会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地位可能会得到巩固,但是组织最后却会消亡,因为他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
领导者融入群体之后,一条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员工都统一到组织的构想上来。正如本人在多年学校管理过程中,通常每一个学校的成员都有各自的看法和想法,都会与学校总体的规划和构想有所差异。要使学校的规划和构想真正具有意义并产生效益,那首先要让这些规划和构想成为全校老师的构想。因此,领导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让员工对组织构想的有效性能取得广泛的一致。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接受组织的构想还不等于就会采取必要的行动帮助实现构想。我们都知道,人们不一定言行一致。所以,作为领导者一项关键的任务就是要让组织中的每个人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组织的构想上来。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不但要靠领导者的言行,也要看组织对实现构想的各个方面是否有细致的打算。协调一致的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由领导者示范性的行动来表明自己对构想的实现也承担了义务。领导者能不能对实现目标以身作则,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
领导方式中,还有一条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来共同实现组织的构想。这就涉及到激励一词,激励是对制定出的各种被选方案的探求过程,它将使组织成员决定是否参与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进行工作。激励是利用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者的关系得以实现其效果的。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动机来源于需要,它反映了对需要的满足程度,是由需要引发的内在动力。行为是在动机支配下的外在表现。行为的产生是依靠内在动机的激发,行为的巩固和保持则需借助于对动机的强化。同时激励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领导者要对员工个人了解,个性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从这里可以看出,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的始末。从激励制度的宣传,对组织成员的了解,到对组织成员行为的控制和评价,都依赖于信息沟通。一个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及时,全面,准确,直接影响到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方式是多样的,主要是由于个体之间的诸多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人对激励心理满足程度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激励应该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以获得最佳的激励效果。具体的激励方式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授权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精神激励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个人增强信心或效率感,这其实也是改变个人内在信念的过程。领导所采取的任何有助于增强个人自主感的做法都会使下属感到更加有劲。
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以下4种方法可以较好的向别人传递授权信息:帮助组织成员确实体验到成功的执行某项任务后的感觉,这通常是最有效的方法;向组织成员提供看得见的成功范例;当组织成员感到有压力和不安的时候,给他们以正面的,感情上的支持;给予鼓励的言词和正面的说服。而物质激励方面主要是一些与业绩相联系的薪金,津贴福利等等。激励可以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实践证明,不少组织机构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主要的的经营战略来提高生产率,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此而获得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并非20%的小幅增长,而是200%甚至是更大幅度的飞跃。通过激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采用合理化建议奖的办法鼓励员工提建议,无论建议是否被采纳,提出建议的员工都会得到奖励和尊重。结果该公司的员工仅1983年就提出了165万条建设性建议,累计带来的利润为900亿日元,相当于公司全年利润的18%。可见激励员工群策群力,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于组织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一个组织的激励制度健全完善,新颖体贴,为组织成员能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让员工发挥其所能,对于人才的吸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就拿我们学校来讲,在近几年,不断改善我们的激励制度,给老师们创造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拓宽他们专业发展的平台,让他们的福利奖金增多,这些措施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进入我们学校,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员,并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同时优秀的人才进入了学校,也未必能长久留在学校,尤其是在以跳槽为时尚的今天,学校里的优秀人才能否抵制这种外来的诱惑,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学校的激励制度是否诱人,是否为优秀人才设计了长期的职业生涯计划。
总之,在这次论坛培训班中,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课,自己对领导的科学与艺术有了更丰富和深入的理解。正如钱学森先生在“关于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写道:决策要用科学,但决策不仅是靠科学,还要靠艺术。领导工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领导者要有两方面的素养,一个方面是方法,就是领导、决策的科学方法和所需要的学识;另一个方面是胆略,就是指领导和决断的气魄、决心、胆识和眼光。一般说来,方法是可以学的,因为既然是科学的方法,能说出道理来,就能通过讲课、读书、练习等过程来理解和掌握。而胆略的具备则比较复杂,要经过在实践中反复磨练和多种因素的融合才能形成。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会不断注意领导科学和艺术,充分调动同事们的积极性,共同努力使学校不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