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程序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回顾旧知,启动知识储备库。 引入新课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法国沃泰默的实验 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巴甫洛夫颇的感慨 二、激素调节的概念 三、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 现在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很轻松的了解许多有关激素的信息。然而在人类认识激素的过程中却充满着许多波折。下面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足迹简要回顾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3~24“促胰液素的发现” 多媒体呈现资料:促胰液素的发现 19世纪学术大背景: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比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提问:1、同学们,按照19世纪的权威观点,他应该看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呢? 2、面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沃泰默应该怎样解释他的实验结果? 3、他为什么会这样解释? 英国的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沃泰默的论文后则不认同他的观点。他们认为,沃泰默所做实验的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腺的分泌。 提问:1、你赞同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观点吗? 2、如果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应该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 描述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1、你能否总结一下斯他林和贝利斯获得的科学发现包括哪些内容? 2、“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是哪些因素使斯他林和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机遇呢?促胰液素的发现,带给你什么启迪? 作为近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和他的学生们在消化腺的神经调节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他们也曾认为小肠中盐酸导致胰液分泌属于神经反射,在重复了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后,巴甫洛夫对学生深表遗憾的说:“自然,人家是对的。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 自促胰液素被发现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种激素。现在“激素”这一名词已广为人知,被广泛用于化妆品、营养品中,有些还作为特殊药物治疗疾病。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激素调节? 那么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我们就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进行探究。 要想知道血糖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首先需要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生理知识,以及高中生物模块1中的糖类代谢知识及课本P25页的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图形。 问题探讨: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大约为5L。 (1)根据材料计算, 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 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大幅下降吗?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 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原分解或合成的快慢,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等情况都可能影响血糖的含量。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机体通过调节和控制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维持了血糖的平衡。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波动。这个正常值有这样几种表示方法:0.8~1.2g/L,80-120mg/dl,0.1%左右。 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激素是最重要的调节因素。参与调节的激素有多种,其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发挥着主要作用。 我们明白了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那么又是体内哪些激素在起作用呢?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哪种激素能影响血糖的含量? (2)胰岛素对血糖含量有什么影响? 多媒体出示:胰岛A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 图中黄色细胞是胰岛B细胞,它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此外,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图中绿色细胞是胰岛A细胞,它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你能否猜出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什么? 大家能否再想想胰高血糖素是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的? 引入活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的平衡的呢?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然后请一组同学示范活动方法。请大家分工合作带着问题一起探索。 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并根据活动讨论“分析与结论”中的思考题。 组织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小组绘制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反馈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1)乙代表什么器官? (2)饭后胰岛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结果怎样? (4)请结合模拟活动的体会,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反馈调节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 根据血糖调节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分泌与血糖关系,概括出做反馈调节的概念。 [分析应用] 当血糖浓度过低或过高时,可能引发什么疾病?如何缓解? 胰岛素为什么只能注射,不宜口服? 对实例一作简要归纳总结后引入对实例二的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同学依据课本图2—1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多媒体出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简要总结归纳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然后要求学生归纳血糖平衡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异同。从二者相同点上,引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激素调节的特点。 科学知识有其实用的价值,知识在实践上的应用,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素调节发现之后约100年来,人们开发了许许多多的激素类药物。 (1)你知道哪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有什么功用?请你评价这些药物应用的利弊。 (2)补充一些学生未列举到的激素应用的例子,你如何评价它们的利弊? (3)你认为人们在开发和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给你什么启迪? 板书设计: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 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再由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就叫做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卵巢和睾丸)等。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激素的分类(部分)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作业:学案的随堂练习 课时训练 | 借助图片回忆相关知识,理解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学生阅读与自学:教材P23~24“促胰液素的发现” 1、胰腺不分泌胰液。 2、说明盐酸刺激小肠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应不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的。 沃泰默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他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受19世纪的学术界权威观点的束缚,墨守陈规,囿于定论,不能从客观事实出发下结论,轻易地失去了一个近在眼前的发现真理的机会。真是太可惜了。 根据材料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和交流。 1、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发现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其二是发现了一种新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2、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权威的气魄,敢于创新求异的思维品质,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法,丰富的想象力。 激素调节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观察图形 讨论分析 (1)0.8分钟—1.2分钟 (2)不会,血糖①食物中消化吸收来的糖类②体内肝糖原的分解③其它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去路:①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②部分合成了糖原③部分转化成了脂肪、氨基酸等。 自学教材P26并思考、讨论有关内容 (1)胰岛素 (2)胰岛素作用——降低血糖浓度 升高血糖。 促进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学生上台示范性表演 分组活动,并根据活动讨论上述思考题。 (1)胰岛 (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使血糖含量短暂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是将血糖水平降低到正常水平。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血糖调节机制的示意图。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能导致糖尿病。血糖浓度过低时可能导致低血糖。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口服时,会被消化道中的酶消化,不能起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并联系初中学习过的其他激素的有关知识,先讨论、归纳激素调节的共同点,然后交流。 讨论与交流 | 激发学习兴趣 回忆旧知,为讲述新知识作铺垫。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让它们体验科学实验过程。 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发现的历程中,体验科学发现过程,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的观点。 材料阅读,训练获取信息的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明确血糖的来源与去向,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提出问题,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与推测的能力。 提出的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模型建构作铺垫。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培养他们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模型教学,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建模思维和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模型建构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获取、加工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
教学札记 | 本设计从复习初中相关知识入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例如:血糖平衡的调节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而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熟悉机体维持血糖平衡的方式。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师通过课件的动画模拟和引导学生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形象生动地演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过程,以及它们间的拮抗关系,并讲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借此引出反馈调节的概念及这种调节机制在生命系统中的普遍意义,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