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习作范文(三篇)
第三单元习作:中华传统节日
习作要求: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习作范文一
春节趣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人王安石笔下春节的场景是那么的令人神往,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春节里几件趣事。
吃过早饭,爸爸和我就忙活起来。爸爸把买来的春联平铺在地上,然后叫我涂上浆糊,最后爸爸站在凳子上,把春联贴在门的两边。
“爸爸,我们为什么要贴春联?”我有点疑惑地问。
“因为贴春联可以驱走,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爸爸认真地说道。
贴完了春联,最让我开心还是放鞭炮。我们三五成群来到河边,把点燃的鞭炮扔进水里,只听“砰”的一声,水被炸开了花。把鞭炮插进土里点燃,泥土瞬间四分五裂,如果躲闪不及时,洒落的泥土会溅在身上。我们玩了一下午,直到大人喊我们回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夜幕降临,孩子们都回到了家里。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菜肴。大家围坐在一起,相互说着吉利的话。我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笑口常开。妈妈祝愿我考试考第一名,将来考上重点大学。
外面的鞭炮还在噼里啪啦地响着,灿烂的烟花也还在空中绽放着,期望明年大家的日子能像这鞭炮和烟花一样红火、灿烂。
习作范文二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朋友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
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
习作范文三
端午节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每逢到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包粽子,吃粽子,听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爱国投江死去,人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扔进江里,用这种方法来纪念屈原。
到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得干干净净,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还可以加些蜜枣葡萄干等。放在锅里,煮出来粽子的味道飘满整个房间,再煮些茶叶蛋,味道就更浓香四溢了。一切准备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听说端午节那天早上出去踏青,还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个大粽子,轻轻的扒开粽叶,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枣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终于到了开饭的时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着美味大餐,说说笑笑!开心极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挂着香荷包,手里拎着大葫芦,满屋子跑!高兴极了!
啊!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