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58:25
文档

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土壤里有什么【内容简析】:指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对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认识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2.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3.引导学生了解成分分析是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总体设计与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采集不同地方的土壤。二、导入新课:由同学们采集到的土壤,展开新课的教学。三、学习新课:由几个有趣的实验为主线,逐步得出结论。四、拓展延伸:通过社会上的环
推荐度:
导读土壤里有什么【内容简析】:指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对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认识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2.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3.引导学生了解成分分析是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总体设计与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采集不同地方的土壤。二、导入新课:由同学们采集到的土壤,展开新课的教学。三、学习新课:由几个有趣的实验为主线,逐步得出结论。四、拓展延伸:通过社会上的环
土壤里有什么

【内容简析】:指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对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认识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 

2.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 

3.引导学生了解成分分析是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总体设计与步骤】: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采集不同地方的土壤。

二、导入新课:

由同学们采集到的土壤,展开新课的教学。

三、学习新课:

由几个有趣的实验为主线,逐步得出结论。

四、拓展延伸:

通过社会上的环保热点,来让学生自觉地保护环境。

【主要过程】:

一、导入新课: 

T:在上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那么今天你们又是从哪些地方采集到的土壤呢? 

S:学校的草坪上、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种菜的地里。 ………

T:同学们课前准备都做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土壤的知识。 

【点评】:通过短时间的检查,不仅承认了学生的成果,还让他们知道土壤分布的不同位置。

二.学习新课:

T:那么先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烧杯、木棒、蒸馏水)来观察,五分钟后说说你们观察到的和想到的。

(学生分组实验,将土壤放入水中并搅动)

T:说说你们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开始。

S:我刚把土壤放进水里的时候有泡泡漂起来了,再用木棒一搅,水都变黑了。

S:我看见把土壤放进水里水面上有黑色的气泡和塑料袋片漂了上来。

S:这烧杯中的水人肯定不能喝,如果给植物喝,对植物肯定有好处。(一个小调皮蛋说完了还吐吐舌头,扮了一下鬼脸)

S:我用棒子搅拌时感觉到杯子底下有砂子。

S:……

【点评】:科学教学大纲要求在中年级的科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游戏、观察等活动认识自然界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初步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并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以及进行简单小制作等动手能力。

[教师板书:残渣、砂子、泡泡(空气)、黑东西(营养)]

T: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不仅观察的认真,而且特别肯动脑筋。那么,现在关于土壤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S:我想知道漂在水上面的那层白色的东西是什么?

S:我想知道水里的土壤到底溶解了没有。

S:土壤的成分包括哪些?

S:为什么植物只能生存在土壤里面,而不能生存在沙子和粘土里?

S:我想知道土壤放进水里一搅为什么会变颜色。

S:土壤里为什么能生长植物?

T: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不过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关于土壤的问题,想请同学们一起帮着解决,不知道好不好?……

S:(齐说)好!

T:渣滓、塑料袋片、砂子等是我们看到的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那么土壤中含不含有溶解于水的物体呢?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你们怎样来帮我解决呢?

【点评】:新的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直到问题解决。教师让学生转换角色,学生们都乐于参与,积极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分组进行了为时三分钟的讨论)。

T:说说你们的想法。

S:先拿一杯清水,再拿一小块土壤放进去,看看颜色有什么变化,如果有变化就说明土壤里面有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体。

S:我是用过滤的方法,把那些看得见的杂质过滤掉,再用显微镜看一看,水里是不是真的有东西,如果有就说明土壤里有被溶解的东西。

S:……

T:但老师今天只准备了酒精灯、干净的玻璃片、吸管、试管夹,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设备来进行研究?

先按同学们提出的方法先将含有土壤的水过滤,除去那些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然后用吸管吸一些过滤后的水滴在玻璃片上,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了为时三分钟的实验)

T: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想一想它能说明什么?

S:当我们在烧干水后,玻璃上就会有一些痕迹。

S:过滤后的水被烧干以后就像被烧完的蜡烛一样,还有一股臭味。

S:通过实验中玻璃片上的痕迹,我认为土壤中确实有溶解于水的东西。

T: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示意同意,教师板书:能溶解的物体)

T:出示黄色和黑色两种粘土,如果让你去种花,你准备选择哪一种?

S:选择黑土壤。因为土壤里有营养。

S:黄土壤里面有营养。 

T: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下面我们做两个实验,看到底哪种土壤里含有的营养比较多?

我们利用酒精灯、三角架、铁片请小组里的两位同学给黑土壤加热,请另两位同学给黄粘土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给两种土加热)

T:说说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它能说明什么?

S:我们加热黑土壤的时候它不臭,到中间的时候有点臭了,还冒烟,直到烟消失。

S:我们用的是黄土,黄土烧时不臭,还有烤面包的香味。它们两个烧的时候都冒烟。

S:我知道黑土烧的时候为什么会臭,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肥料,把它们烧了以后就变成了不同的味道,所以就会发臭。

S:我从烧的味道可以想出,他们那边烧的是臭味,臭味就是一些营养,我们这边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些烟,因为它里面没有什么营养。

T:大家很不错,根据土壤干了知道土壤中有水分;根据土壤加热时的气味认识到土壤中有营养,这些营养其实主要是死去的动植物的尸体,人们也叫它腐殖质,大家在今天第一个实验中观察到的死虫子、木头等就属于腐殖质。看来还是选择黑色的土壤来种花是正确的。(板书:水、腐殖质)

T:今天大家表现得真是不错,通过几次实验,认识到土壤中有这么多成分。特别是在第二次实验时,大家利用过滤的方法和溶解的知识帮着我一起研究出土壤中含有可以溶解于水的物体,这就是《土壤里有什么》一课要告诉我们的。

【点评】:一些单靠说不清道不明的成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在“做”中学,在“做”中理解,自然而然地对土壤的成分了解的较深。 

三、巩固和应用

   (教师板书:土壤的成分)

T:我这里还有一件关于土壤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听?

S:(齐声)想!

T:据报道,我国农村某地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莫名其妙地感到头痛、恶心,许多刚出生的婴儿都是畸形儿。为了找到这些怪病的原因,村民们请来了专家调查。经过专家们反复调查,发现问题就出在村里的一口水井旁。原来这口水井旁有许多人们丢弃的废弃电池,这些电池内的重金属污染物渗透到土壤里,又通过土壤渗透到水中。有关专家解释,一粒废电池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可以影响一亩地的范围,这就是村民得怪病的原因。知道这件事以后,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S:如果再继续把废电池扔在土壤里,我们整个地球都会被污染,几千年后我们人类就会再也不存在了。

S:我们要把那些废旧电池都收集起来,要是所有土地被污染,地球也会被污染,人类就会严重被伤害,我们人类就不会存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不会存在。我们要好好保护地球家园,我们家园就会更加美好。

S:我想请大家爱护土壤,不污染土壤,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洁净,人们的身体更健康。

T: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就要靠我们所有人。

【点评】:由土壤的成分引申到保护环境这个环保主题上,把科学课程与外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体会到其实真正的环境就在我们的手中,从自己做起,人人爱护环境,这样直观的讲解比平时的说教效果会好上千百倍。

【反思】: 

这一节科学课的综合性很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仪器操作方法,还需要学生这么高的参与率。选择观察和实验的项目,特别要认识土壤是岩石、大气、水和动物(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共同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保护土壤,防治土壤污染和荒漠化,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现今的环境已经不容忽视了!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吧! 

文档

三年级科学上册 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土壤里有什么【内容简析】:指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对土壤成分分析的实验,认识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2.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3.引导学生了解成分分析是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总体设计与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采集不同地方的土壤。二、导入新课:由同学们采集到的土壤,展开新课的教学。三、学习新课:由几个有趣的实验为主线,逐步得出结论。四、拓展延伸:通过社会上的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