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56:09
文档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内容提要:至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宗教现象中仍包含着许多迷信成分,这几乎在世界各地宗教现象中多少可见。原因是宗教和迷信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但当今社会中不同的主客观心理基础,宗教和迷信已成为相对的现象,对于社会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我们不得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认真区别这两种社会现象,本文主要以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为中心,以二者间对象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青海热贡地区有关传说、史料、宗教现象淡淡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尽请指正。关键词:宗教迷信对象区别引言:宗教与迷信在现代意义上已
推荐度:
导读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内容提要:至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宗教现象中仍包含着许多迷信成分,这几乎在世界各地宗教现象中多少可见。原因是宗教和迷信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但当今社会中不同的主客观心理基础,宗教和迷信已成为相对的现象,对于社会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我们不得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认真区别这两种社会现象,本文主要以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为中心,以二者间对象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青海热贡地区有关传说、史料、宗教现象淡淡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尽请指正。关键词:宗教迷信对象区别引言:宗教与迷信在现代意义上已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  

内容提要: 

  至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宗教现象中仍包含着许多迷信成分,这几乎在世界各地宗教现象中多少可见。原因是宗教和迷信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但当今社会中不同的主客观心理基础,宗教和迷信已成为相对的现象,对于社会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我们不得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认真区别这两种社会现象,本文主要以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为中心,以二者间对象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青海热贡地区有关传说、史料、宗教现象淡淡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尽请指正。

关键词:宗教 迷信 对象 区别 

引言: 

  宗教与迷信在现代意义上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种对立的,相互离开的两种属性或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形式。之前,也就是宗教还没有形成以前,一种以宗教的前身身份存在过的准宗教,即迷信曾经也辉煌过,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等级制度的丛生都迫切要求一个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宗教现象,而这种迫切要求恰好致使这种曾经意义上的“准宗教”被排斥,甚至是作为“异端”来抛弃。“迄今为止,宗教与迷信经历了一个由统一到分离的嬗变过程,如果说原始社会的宗教与迷信混沌不分的话,那么人为宗教的出现便成为宗教与迷信分化的契机。”[1]  如今,迷信作为一种盲目追求的代名词,我们在讨论有关宗教和迷信的方面容易把迷信单纯的理解为贬义,所以我们必须理清头绪,从宗教学意义上认真对待迷信与宗教,而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时期产生的同样的对于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服的宗教现象,树立这样的前提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

一 、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特点 ; 

  关于宗教和迷信的对象都有一个共性 , 即信奉的对象普遍是超自然的力量,并非现实的某种事物,或是已被神秘化的一些实物等等,但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内容的信奉就各不相同了 , 如宗教的对象的特点就是一神崇拜或主神崇拜,而迷信的对象则包罗万象,体现为原始的多种崇拜形式并存的特征。 

⒈ 宗教的对象特点; 世界三大宗教中的教打着耶稣为世上唯一的救世主号召,教中则以安拉为仅有的真神,而兼容并蓄的佛教也同样以释迦牟尼为一切智慧真理。以上三大宗教中体现出来的一神崇拜的特点尤为明显,除了世界三大宗教之外,我们还可能知道的是耆那教、锡克教、天主教、以及藏族原始本教无一不体现这一特点。犹太教崇拜独一神雅赫维,体现在摩西十诫中第一诫:“第一、除了上帝雅赫维之外,不行别的神。”[2]巴哈伊教是一神宗教,认为神是独一而全能的,是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其核心教旨有三条:“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家。”[3]印度教也有主神崇拜的特点,如印度教的三大主神。“表面上的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4] 索罗亚斯德教崇拜最高主神阿胡拉-玛兹达等等。从整体上体现一神或主神崇拜的特点之外,按照地域的划分从局部也能体现出来,如热贡地区的“夏琼山神”是当地最大的神,为众神之首。以夏琼为主的对象体系下森格雄村下庄又以“华丹拉姆”为主要神,故这类宗教信仰对象表现为堡垒似特点,每个顶点都有几个支点为基础,而这些支点无一不是其他支点的顶点。再如佛教当中的佛菩萨类,我们经常看到的二十一度母画像中以绿度母为最中心;四臂观音, 藏语称“奇木格”, 是观音菩萨的一个殊胜示现 ,也是藏传佛教崇奉的重要神祗, 在藏地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有“雪域怙主”之称。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各所信奉的主神也各不相同,所以宗教的对象的特点一神或主神崇拜以渗透到宗教的里里外外,这与迷信的原始多种崇拜构成了一定的区别。 

2 、迷信的对象特点; 迷信作为一种很宽泛的观念,可以理解为上至宗教形成之前的原始崇拜,以及这种原始崇拜的遗留或是未被宗教采纳的其他部件。“对于迷信的对象凡是具有超人间力量的都可以受到崇拜,上至上帝、各路神仙和历代英雄豪杰,下至山妖、水怪、狐精和各种孤魂野鬼,这些对象千奇百怪,庞杂混乱,而且往往具有浓厚的普通人性作用。这正是现实生活中人类自身的世俗形象的反应。”[5]西方人过的万圣节、五朔节是典型的迷信对象崇拜。万圣节日、化妆舞会中人们所扮演的各种树灵精怪,五朔节日中扮演朔父朔母的角色都其实是一种迷信的对象,只是这种对象体现在巫术当中。树林精怪和朔父朔母在他的崇拜者信念里具有树木结果、庄家生长的作用。如汉地对于龙的崇派盛行,除了是是一种图腾的对象,还不忘海底龙王掌管降雨,以至于海底所有有灵性的都归为一类而不可侵犯,而这一类也正是迷信的对象. 藏区类似的称之为"鲁也同样是迷信的对象.除此之外,很多关于族源的神话传说都不免于同某些动物有干戈,如藏族猕猴传说中的猕猴与罗刹女、以及大鹏鸟都是迷信的对象。英雄崇拜有“格萨尔”,格萨尔作为史诗里的人物,如今藏区对其佛教化后崇信已经至极,打回原形后的格萨尔完全是一种世俗心理下打造的具有普通人性色彩的简单英雄人物。佛教传入之后成为异端被人放弃或排斥的,但现实中仍有流传在村落家户人丁或秘密供奉这类对象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热贡地区“於菟”节和热贡地区信奉的“提让”,其中於菟的行为人在身上画上虎纹,做出各种愤怒恐吓之举来驱赶村内各种不正之邪,貌似一种动物和自然物、自然现象集结而制成的对象。“提让”作为一种精灵,是一种邪灵。归为彝族原始宗教的“毕姆”就是一种迷信对象的崇拜,“毕姆”其实是懂巫术的巫师,是原始宗教迷信对象。还有萨满教虽然是晚期的一种原始宗教,但其崇拜的对象同迷信的对象如出一辙。如:“萨满教特点是多神崇拜,主要有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所信仰的神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牧猎及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和植物;二是自然物、自然现象,如风、火、雷电、山川、河流等;三是其祖先的灵魂。”[6]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迷信的对象种类繁多,它既可以是飞禽走兽,也可以是精灵鬼怪,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现实的需求,任何事物都可以当迷信的对象。还有一类就是对一些自然现象、自然物的崇拜,如火、七月火把节就是这类对象的典型崇拜或延伸出的节日。迷信的对象的特点就是大范围大概念下的原始的多种崇拜形式并存。 

二、迷信与宗教的对象的内涵意义上的区别 

  宗教的对象一般都是世上最美好事物的化身或是人们最高理想的寄托者,是超越世俗的,故人间真善美的结晶就是宗教的对象。而只关注现实的迷信的对象则承载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追求,对世俗的在意,所以它可以是世上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混合体。

  宗教的对象的内涵意义;

  无论是三大宗教还是其他系统的教派都无一不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如世界三大宗教的个主神来说,教的耶稣“耶稣是人类最慈爱,最伟大的圣哲之一。终其一生,耶稣不断教导人们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的真谛。”圣经中关于耶稣的教导的话语有:“耶稣说上帝爱你,他与你同在。耶稣爱你,神爱世人 。耶稣说每个人都极其宝贵 。耶稣讲述了天堂或地狱的真实审判 。”教的安拉“安拉是教经典《古兰经》中宇宙最高的独一实在、应受崇拜的主宰名称。真主是全世界穆斯林崇拜的唯一主宰,被认为是创造宇宙万物并且是养育全世界的,今世派遣众多先知向人类传达真理、后世进行公平清算的主宰。”佛教的释迦牟尼“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彻悟宇宙、人生者。”从以上例证我们不难看出,三大宗教教主各个都是至高的,无上的,它是一种“绝对”的境界,而不被世人所侵犯。除了三大宗教之外其他宗教的教主也不外是造世主、救世主、引导者也。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是第一位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奴是第二位主神,是宇宙的维持着,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是第三位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和重建者。”[7]索罗亚斯德教的玛兹达:“认为他是万物之主,也是光明、慈善的主宰,先创造了天体,而后创造了万物之灵,再由“灵”演生出万物,其善体现在万物之中。”[8]还有佛教中的诸多佛菩萨金刚,都能体现这种绝对。有如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道。还有集大慈大悲于一身的观音菩萨、集智慧一身的文殊菩萨都显现的是一种极致的根本的内涵。故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内涵上区别在于一个是世俗的,一个是超越世俗的,两者之间有质的不同,宗教相比于迷信更适合当今积极向上、文明主题的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迷信的对象的内涵上的区别;  

迷信的对象往往寄托着世人诸多的世俗的愿望,故比于宗教的对象复杂难辨。迷信的对象既可以是一种人类美好愿望的施行而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也可以是一种人类愿望的施行而集假丑恶与一身的,还可以是这种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混合,所以迷信的对象往往带着很浓厚的人性色彩,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自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大自然,而大自然反作用于人类的关系产生后,人类就开始了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和迷信。如:“崇拜的具体的对象及形式与该氏族、部落、民族生息繁衍的自然坏境有直接关系。世居山区的民族多崇拜山,临湖而居的民族崇拜江湖、坝区民族多崇拜土地,多风雨地区民族多崇拜风雨、日夜离不开火的民族崇拜火,并形成相应的祭祀仪式,节日活动,如祭山神、江湖神、风雨神、火塘神的仪式或节日等等。”[9]相对于人类自身(衣食起居)而言,人类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而开始崇拜的,如日月星辰、火木水土、风雨雷电被神化的形象,如太阳神赐给人间光明,并给人定位方便。风神乃把春天带给大家,而大地是生命繁衍生息的根本,雨水则促进草木生产、五谷丰登,还有祈求天神赐予风调雨顺。再如灶神、门神、文昌神的出现也都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或更好生存的需要。相对社会环境而言,迷信的对象不同于宗教最大的区别也在于它的社会性,因为社会性所以迷信可以是人和人之间一种实力的较量,乃至神力作为堪比的工具。如著名的宗教学家佛雷泽所提倡的“交感巫术”原理就是对其现象的评述,其著作《金枝》中多有举例。还有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提让”,提让可以给供奉它的家户财源不断,消灾解难,但稍有不慎也会带来灾难,所以这类灵性难免具有“相对性”。《米拉日巴传》中米拉日巴传关于幼时所学的“特”“塞”之类的其实就是一种驱使遭灾的法术。除此之外,人们对于生命的不断探求也导致一些列自然物、自然现象的膜拜。相对于生命的短暂和生与死的疑惑,太阳、月亮、星辰、以及石头、山峰、河流等拥有恒长的“命”而崇拜,转移到自己生命的延长或变成恒常,如许多神话传说中引用的“长生不老药”、“长生果”、“长生术”等,其中的一系列药、果、术自然成为迷信的对象,而这种对象则局限在人们对于生命的延长上,而再无其他内涵。无论是以上何种例证,都以人为中心,无论是神人还是妖人,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无论是恒常还是瞬间的都有可能是人的某个侧面的反应或某种需求的再现,它可以美的,也可以是丑的,是好的,也是坏的,总而言之在于两极之内,所以是相对的,人性的,不带有超越性,这是密性对象的内涵的特点。

三、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关系上的区别

  宗教的对象的内部关系严密而即有一定的逻辑系统性,是一种隶属和被隶属的范围之内,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而迷信相对于很随性,一个领域的神氏和另一个领域魔氏是同时存在的。俗话说宗教是有我即没有她,而迷信是有你也有他的关系。

1、宗教对象的关系上的特点;

  每个宗教至多以发展成为宗教,除了有宗教的对象、严格的教义、宗教的内部系统关系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宗教从迷信脱离出来,之所以成为宗教的根本原因。宗教的内部神灵之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除了各自职能的划分以外,隶属的关系也很明确。如教中的三位一体;“相信上帝唯一,但又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为全人类作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三者是一个本体,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10]教中有这样的基本信条:“万物非主,唯有真主;默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其具体五大信仰之说:“1、信安拉。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2、新使者。使者中最后一位是默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先知,是至圣的使者。也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布“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信安拉的人因服从他的使者。3、信天使。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域。并向人间传播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有四大天使。”[11]佛教中也同样有佛、菩萨、罗汉、以及天龙八部、密宗金刚等的划分。通过一些唐卡画我们也能看出其对象的关系来。如神像类德有二十一度母像、三世佛、药王佛、十八罗汉、五方菩萨、十二神将、六观音,其他还有吉祥和睦四瑞图、长寿图等等,《藏传佛教绘画度量经》中有严格的规定对于各种佛菩萨的摆设位置。除了包括各种神灵相互隶属的关系和其职能的划分关系外,宗教的对象对于“外部”有很强的“排他性”。除了巴哈伊教承认宗教同源,承认来自各教的神的九名使者,即亚伯拉罕、克里希那、摩西、索罗亚斯德、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巴布和巴哈欧拉;其他的教派几乎是排他的。出了不同的宗教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各宗教内部各派之间也有排斥。譬如新教和旧教之间的排斥、大乘与小乘之间的排斥,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各教派主神的排斥。密法神与其他神的排斥,个神之间的排斥等等。

2、迷信对象的关系上的特点

  迷信对象在关系上比较松懈,并且相互包容,每个神灵各司其职,根据信仰者的需求而定。比如中华始祖神女娲和伏羲、炎帝和黄帝;爱神与婚姻神牛郎织女、喜神、床神;生育神:张仙、九子母、子孙娘娘;兽神:王母娘娘、麻姑;以上神灵横向职能统一,但各个之间无排斥之说。迷信的神灵内部都是相容并存的,其对外部神灵也可做到相容并蓄。而且迷信的神灵从不主张自己是唯一神或主宰神,只是某一领域内的领主,有意思的是某些神灵没有上属构成,也没有下属听命,没有自己的系统,它们各个来去自由,无所。

 

 

[1] 《宗教学引论》第37页;

[2] 《世界宗教总览》第69页;

[3] 《世界宗教总览》第77页;

[4] 《世界宗教总览》54

[5] 《宗教学引论》

[6] 《世界宗教总览》第87页;

[7] 《世界宗教总览》第54页;

[8] 《世界宗教总览》第85页;

[9] 《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第11页;

[10] 《世界宗教总览》第11页;

[11] 《世界宗教总览》第42页;

参考文献:

时光《宗教学引论》民族大学出版社

宗教研究中心编《世界宗教总览》东方出版社

《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

佛雷泽《金枝》

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团结出版社;

丹珠昂本《藏族文化发展史略》

文档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内容提要:至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宗教现象中仍包含着许多迷信成分,这几乎在世界各地宗教现象中多少可见。原因是宗教和迷信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但当今社会中不同的主客观心理基础,宗教和迷信已成为相对的现象,对于社会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我们不得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认真区别这两种社会现象,本文主要以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为中心,以二者间对象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青海热贡地区有关传说、史料、宗教现象淡淡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尽请指正。关键词:宗教迷信对象区别引言:宗教与迷信在现代意义上已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