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产品工艺的正确性,并统一现场巡检员的作业手法一致,以确保产品质量,避免出现批量不合格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现场巡检时发生质量事故的情况
3.权限:
车间现场巡检及班长
4.定义:
首样检验:每批次产品刚开始时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岗位,设备的调整)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首检”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5.内容:
5.1制胶检测内容:
5.1.1 检查制胶釜必须干净,不允许有杂质及异物出现。
5.1.2
5.1.3 107基胶的检测点为颜色及外观
5.1.4 基料检测颜色,外观,稠度,比重
5.1.5每个批次胶浆都要进行检测。根据技术部各胶浆作业指导书工艺要求检测其颜色,外观,稠度,表干,比重,挤出性。
5.1.6巡检员按照工艺作业指导书操作,在投料、对色、出料后盖检验章
5.1.7 特殊规定的胶浆,根据生产任务单注明特殊项进行检测。
5.1.8 检测数据记录在“合成、制胶工序IPQC记录表”
5.1.9将测试得出的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等级标准。参《IPQC检验外观质量等级标准》进行等级判断,若判断等级为C级或D级,则要求成品检验室对其进行复检。
5.2包装检测内容:
5.2.1巡检员在车间不间断工作巡视,依据各项测试的操作要求,规范操作,准确测试。
5.2.2 巡检员每天到车间,首先查阅上个班次的交记录,如晚班有异常情况时,白班及时汇报,然后对车间各个环节进行首检,必须严格按照外贸的作业指导书或内销的订单要求操作。
5.2.3 包装车间灌装的胶浆必须合格才能进行包装,同时检验支装胶及软包装的容量,参照《分装计量作业指导》及作业指导手册。
5.2.4支装胶需检测胶浆批次、
5.2.4.1灌装重量(或底距)外销以作业指导手册为准,内销参考《分装计量作业指导》
5.2.4.2底盖涂油情况、
5.2. 4.3.支装胶底部气泡,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看其底部有气泡时底部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无气泡时,则是单一种颜色
5.2.4.5包装材料并确认包装模式,外销以作业指导手册为准,内销以则要求尖嘴,合格证,喷码,打码
5.2.4.6包装整体外观是否规范,参考《验货检验标准》
5.2.5 软包包装要通过特定工具加试其耐压性能,要求压力≥30Kg,具体操作按照《软包装生产作业指导书》检测。
5.2.6 牙膏管检测胶浆批次、灌装重量(或长度)、钢码(或喷码)、吸塑情况、牙膏折边、光标、装箱及包装整体外观
5.2.7 包装检验标准参照“支装胶验货标准作业指导书”“吸塑验货标准作业指导书”“牙膏管验货标准作业指导书”“纸箱验货标准作业指导书”
5.3对包装车间符合上述5.1、5.2要求的产品,巡检在“进仓单”签字并盖章后进仓。
6 .相关程序
“IPQC检验外观质量等级标准”
“分装计量作业指导”
“支装胶验货标准作业指导书”
“牙膏管验货标准作业指导书”
“纸箱验货标准作业指导书”
“吸塑验货标准作业指导书”
“软包装生产作业指导书”
7.相关表单
“合成、制胶工序IPQC记录表”
“包装(牙膏管)工序IPQC记录表”
“包装(软包、支装胶)工序IPQC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