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55:11
文档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摘要:枣树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果树,其果实称之为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本文分析了我国红枣生产的总体情况和各地区红枣生产的波动情况,并对红枣的价格变化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红枣经济分析对策建议红枣是我国的第一大干果品种,在近年来大宗果树增势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枣树以其适应性强、整形修剪方便、早果速丰、营养丰富、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等优势,成为我国果树发展中的一个新热点,红枣产业也因此成为
推荐度:
导读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摘要:枣树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果树,其果实称之为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本文分析了我国红枣生产的总体情况和各地区红枣生产的波动情况,并对红枣的价格变化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红枣经济分析对策建议红枣是我国的第一大干果品种,在近年来大宗果树增势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枣树以其适应性强、整形修剪方便、早果速丰、营养丰富、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等优势,成为我国果树发展中的一个新热点,红枣产业也因此成为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

摘要:枣树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果树,其果实称之为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本文分析了我国红枣生产的总体情况和各地区红枣生产的波动情况,并对红枣的价格变化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枣 经济分析 对策建议

红枣是我国的第一大干果品种,在近年来大宗果树增势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枣树以其适应性强、整形修剪方便、早果速丰、营养丰富、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等优势,成为我国果树发展中的一个新热点,红枣产业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的重要产业。

1、我国红枣产业生产现状分析

1.1 我国红枣生产总体情况

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改革开放以后,枣产业发展势头逐步转旺,尤其是1996年以来,枣树面积和产量每年基本上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我国红枣总产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见图1),1978~1995年的18年间,枣产量由34.9万吨上升到78.2万吨,增加了1.24倍。特别是2001~2006年,增幅十分明显。

图1  1978~2009年我国红枣总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2000年以来,我国红枣产业呈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并且变化程度相对较大,年平均增长率为14.51%(见表1)。2007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红枣产量与2006年相比减少了22237吨,2008年总产量迅速回转上升,同比增长率达到19.91%。2009年我国红枣产量达到424.8万吨,与2000年的130.3万吨相比,上升了2.26倍。

表1  2000~2009年我国红枣产量及同比增长统计表

年份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2000年

130.3

18.1
2001年

130.90.43
2002年

157.420.26
2003年

171.99.21
2004年

201.117.02
2005年

248.923.73
2006年

305.322.68
2007年

303.1-0.73
2008年

363.4

19.91
2009年

424.816.9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1.2 红枣区域生产情况

如图2所示,排在前5位的是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和山西省,年平均产量均在19万吨以上,2000~2009年的平均总产量为208.5万吨,占全国的85.55%。另外,天津、辽宁、安徽、湖北、湖南、广西、甘肃、宁夏和平均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10万吨以下。从各省份的产量变动情况看,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五大产枣省份增长态势依然强劲,特别是陕西省,其红枣产量由2007年的15.87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59.44万吨,增长了2.74倍。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述五大红枣主产区仍将对我国的红枣产业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的红枣产业发展非常迅猛,近几年势头更是强劲,与2008年相比,2009年的红枣产量翻了一番。

图2  2000~200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红枣产量(单位:吨)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从表2可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作为红枣主产区,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其中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产量所占比例一直不低于25%,陕西省和山西省红枣产量所占比例波动上升,河南省所占比重波动下降。、宁夏、甘肃、辽宁4省、自治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其中2009年红枣产量所占比例比2000年增加6.28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正在成为新的红枣重点栽培区。

表2  2000~200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红枣产量所占比例(%)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北京0.160.240.190.210.220.280.210.340.230.27
天津0.681.661.090.910.670.9910.960.650.73
河北33.32.0931.0132.0833.1432.4529.7830.0425.5925.38
山西8.75.148.795.277.67.9110.36.378.549.31
辽宁1.10.870.961.142.592.2.953.613.292.73
上海0.020.030.020.020.030.040.060.050.050.04
江苏0.20.410.440.410.390.40.320.440.40.33
浙江0.440.50.40.41000000
安徽0.450.410.450.440.730.810.540.460.390.44
福建00.020.010.020.010.010.010.010.010.01
江西0.450.410.350.30.280.220.180.1200
山东27.1429.325.6531.26.5527.6227.9230.6127.3225.36
河南13.6516.0314.313.4212.2610.779.8711.0510.099.13
湖北1.271.041.171.281.310.810.710.720.630.65
湖南1.011.131.021.11.020.870.790.830.610.57
广西1.291.61.421.391.240.920.770.860.510.47
重庆0.050.081.240.680.540.070.060.070.060.08
四川0.150.250.310.340.320.330.270.340.290.28
贵州0.070.110.10.090.080.070.060.060.040.03
云南0.090.170.090.110.150.160.170.230.190.2
陕西6.084.465.944.386.037.569.25.2414.1613.99
甘肃2.42.883.852.72.913.032.673.682.282.22
宁夏0.40.490.440.580.670.630.661.051.060.97
0.550.690.770.820.791.151.522.883.626.83
2、经济效益分析——以陕西省红枣产业为例

2.1 红枣市场批发价格变化

近年来红枣价格变化总体略呈波动上升趋势(见图3)。2008年全年平均价格为11.84元/kg,2009年全年平均价格为10.86元/kg,2010年全年平均价格为11.44元/kg(所得结果是根据我国批发市场红枣日度价格数据折合成月度数据,再求出全年平均价格)。由此可看出,我国红枣市场已经从2007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中走出来,继续其良好的发展态势。

红枣平均价格最高的月份是2009年7月,平均批发价为15.82元/kg;最低价月份是2009年10月,平均批发价是6.81元/kg。这说明2009年我国红枣市场具有不稳定因素,红枣批发价格波动最大。2010年我国红枣市场批发价格相对稳定,价格波动最小,波动范围在8.24元/kg~13.49元/kg之间,而且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2月份的红枣平均批发价格为12.09元/kg,与1月份的8.72元/kg相比,增加了3.37元/kg。

图3  2008~2010年我国红枣市场批发价格变动情况(单价:元/kg)

数据来源:中国红枣网、中华枣网、大农网

2.2 红枣成本收益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陕西省作为红枣主产区之一,最近几年红枣市场发展势头强劲(见表2),本文以陕西省为例来分析红枣的经济效益(见表3)。

表3  陕西省红枣亩经济效益分析

年份产量  (万吨)

面积 (万亩)

亩产(kg)

亩均生产投入(元)市场价格    (元/kg)

亩均经营纯收益(元)
200518.82175.65331.5575.911.07269.
200628.09184.2343231.532.3934.27
200715.87193.31

11565.292.69175.09
200851.45202.7333141.011.83468.38
200959.44217.86370115.572.15679.93
201050.03243.72296120.014.541223.83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2010年)。

注:数据是根据32个果业监测县监测资料得出。

图3  2005~2010年陕西省红枣亩均生产投入波动(单位:元)

陕西省红枣亩均生产投入波动上升(见图3),2005年亩均生产投入仅75.91元,由于受枣树用肥料费及雇工费用不断上涨的影响,全省红枣亩均生产投入呈现成本价格推动增长的态势,2008年达到近几年峰值141.01元,比上年增长1.2倍。2009年亩均生产投入比2008年减少25.44元,降幅为18.04%。2010年,红枣亩均生产投入平稳增长。

红枣生产投入中肥料投入和雇工投入占绝对比重,肥料投入和雇工投入均呈波动上升的态势,其中肥料费波动更大,雇工费用2008年之后平稳增长(见图4)。与雇工费用相比,肥料费在生产投入中所占比重更大,近6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而且呈波动增加的趋势(见图5)。2006年雇工费用所占比重为历年最高,占总投入的39.7%,比2005年增加了16.6个百分点,2007年在肥料投入比重上升的情况下,雇工投入比重下降到30.1%,之后所占比重在30%上下波动。

图4   红枣生产肥料投入、雇工投入波动(单位:元)

图5  2005~2010年肥料投入、雇工投入所占比重(%)

图6  2005~2010年陕西省红枣亩均经营纯收益波动(单位:元)

红枣亩均经营纯收益波动上升(见图6),2006年红枣亩产量为6年内最高,枣农平均亩纯收益与2005年相比增长246.2%。2007年陕西省枣区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枣树病虫害呈回升趋势,特别是裂果病较往年严重,与2006年相比,红枣亩产量下降73.4%,亩均纯收益下降81.3%。2008年之后,红枣亩均经营纯收益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红枣市场价格比2008年高1.48倍,亩均经营纯收益开创历史新高,达到1223.83元,比上一年增长近80%。由此可见,红枣产业的总体效益呈逐步提高趋势。

红枣亩均经营纯收益与其他果业相比差距较大(见表4),2010年红枣亩均经营纯收益排在陕西省主要果品经营纯收益的最末位,猕猴桃经营纯收益是红枣的3.16倍,苹果经营纯收益是红枣的2.34倍。

表4  2010年陕西省主要果品经营纯收益及其增长速度

主要果品品种经营纯收益(元/亩)

同比增长(%)

苹果2867.2147.5
1414.3776.1
猕猴桃3872.5430.7
柑橘2303.3718.0
红枣1223.8380.0
数据来源:《2010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

    虽然陕西红枣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产量不稳定,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新增挂果面积,亩产量呈下降趋势,与其他果业相比亩产经营纯收益不高。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红枣种植品种混杂,缺少优良品种,枣果品质低,红枣价格难以得到提升;二是枣产品品种单一,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且销售较好的太少,附加值产业链发展缓慢;三是生产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经营管理;四是部分枣农不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过量施用化肥、病虫害防治中超标施用农药等现象层出不穷;五是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长此以往必将打击枣农种植枣树的积极性,不利于陕西红枣产业化发展。

3、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未来前景与对策建议

3.1 未来前景

红枣种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果树产业中的民族产业之一。红枣营养价值很高,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出口食品。近年来,全国枣产业发展迅速,枣树种植总面积超过250万hm2,占世界枣树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总产量360万t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1/3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红枣出口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世界红枣生产和贸易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我国红枣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需求,我国目前人均鲜枣只有0.3kg,从市场需求看,现有产量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国内红枣价格相对稳定,稳中有升是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今,红枣价格增长约10倍,但迄今尚未出现大规模积压的现象,售价稳中有升。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和做法正深入人心并日益流行,枣是药食同源的绝佳食品。

在今后开发中要综合考虑其营养、文化、旅游等元素,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开发。一是着眼于枣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永续利用,枣产区要以枣为媒,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枣区美景与旅游景点结合,吸引游客,实现旅游业与特色种植业的双赢;二是加大名牌化建设,打造枣业集团,实现产业链发展。

3.2 调整品种结构

我国有700多个枣树品种,但红枣专用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相对较少。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鲜食枣品种的市场潜力发展巨大,因此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今后我国枣树种植业应加快红枣品种生产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中、早熟品种的种植面积,尽快实现周年、亚周年供应,适度控制制干品种规模,重点放在提高产品品质上。

3.3 优化产业布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开始注重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而且会更加追求品牌。红枣产品应朝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其中高档产品将向突出枣果特点的高营养、功能性食品方向发展,大力开展传统枣产品改造升级,推进枣产业深层增值,着力培植区域性和国际性龙头企业,开发特色名牌产品,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3.4 强化技术创新

加大实用新技术,如枣粮间作技术、矮密速丰技术、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枣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熟期和鲜枣保鲜技术,为鲜食枣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集中力量解决枣疯病、缩果病、裂果防治等重大生产技术难题,并逐渐建立与完善智能化枣产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

3.5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强的宏观,通过制定配套优惠调动企业和广大枣农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完善协会组织建设,保证其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中的纽带、参谋、助手、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在红枣主产区建立集生产、营销、科技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通过中介组织的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加强枣农培训,提高枣农新技术应用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士琪. 枣树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 果农之友,2004(1):6-7.

[2] 张志善. 怎样提高枣栽培效益[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3] 冀国立. 大枣发展前景分析与论证[J]. 烟台果树,2002,78(2):7-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组编. 枣 板栗100问[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 刘孟军. 中国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设[J]. 果农之友,2008(3):3-4、26.

[6] 高改英,王青. 发展跨县域经济 加快陕西红枣产业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3):307-309.

[7] 高京草,王长柱,高文海. 从2007年枣大面积裂果谈我国枣产业结构调整[J]. 中国果树,2008(4):-65.

[8] 梁鸿.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06.

文档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红枣产业的经济分析与前景展望摘要:枣树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果树,其果实称之为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本文分析了我国红枣生产的总体情况和各地区红枣生产的波动情况,并对红枣的价格变化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红枣经济分析对策建议红枣是我国的第一大干果品种,在近年来大宗果树增势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枣树以其适应性强、整形修剪方便、早果速丰、营养丰富、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等优势,成为我国果树发展中的一个新热点,红枣产业也因此成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