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56:38
文档

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

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徐克帅1,2,朱海森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REVIEWONSEASONALITYINTOURISMABROADXUKe-Shuai1,2,ZHUHai-Sen3(1.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Sciences,Beijing10010
推荐度:
导读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徐克帅1,2,朱海森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REVIEWONSEASONALITYINTOURISMABROADXUKe-Shuai1,2,ZHUHai-Sen3(1.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Sciences,Beijing10010
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

徐克帅1,2,朱海森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

REVIEW ON SEASONALITY IN TOURISM ABROAD

XU Ke-Shuai1,2,ZHU Hai-Sen3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Sciences,Beijing100101,

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Tianhua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1815,China)

Abstrct:Seasonality is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Many tourist destinations are suffering from this phenomenon every year,so tourism strategies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place considerable empha-sis both on extending the existing tourist season and on developing new markets for off-peak season.Season-ality is described as a temporal imbalance in tourism,and may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visitors number,the expenditure of visitors,all forms of transportation,employment and admission to attractions.Seasonality im-pacts on all aspects of supply-side behaviour in tourism,including marketing,the labour market,business fi-nance,stakeholder management,and all aspects of operations.Therefore,it is widely seen as a"problem"to be"tackled"at policy,marketing and operational level.Specific problems include a longer season to gain e-nough profit to pay capital costs,lack of labour in the peak season,high unemployment in off-season.Howev-er,some researchers think that,in certain circumstances,seasonality in demand offers opportunities to 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s where tourism jobs frequently complement other areas of traditional employment such as forestry,fishing or agriculture.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and much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overcome sea-sonality in tourism.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in reducing seasonality,such as launching additional seasons,di-versifying markets,reducing prices and providing off-season activities.Although seasonality may be an al-most universal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it varies considerably in different places.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seasonality and analyse the importance of seasonality,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many measures such as seasonality indicator,Gini coefficient for describing characteristic of seasonality and models such as time se-ries approaches,modern econometric ways for tourism demand forecasting.

Key words:seasonality in tourism;tourism demand;natural factor;institutionalised factor;measurement of seasonality

文章编号:1003-2398(2010)01-0012-06

提要:季节性是旅游固有的特征。季节性影响需求波动,因此是旅游学者和实践操作部门长久以来关注的内容。季节性会对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带来各种影响。如何应对其负面影响,利用其积极影响是学者和实践操作者所关心的内容。文章从国外对旅游季节性的定义及产生原因,旅游季节性的形式及影响,应对旅游季节性的,旅游季节性的空间差异,旅游季节性的衡量方法等五方面进行了回顾,最后对其研究进行评论并指出其对中国研究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季节性;旅游需要;自然性因素;性因素;衡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教育创新基地项目(CLA601LW003)

作者简介:徐克帅(1977—),浙江余姚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及乡村发展。E-mail:xukeshuai306@hotmail.com。

收稿日期:2008-07-01;修订日期:2008-10-15

2010年第1期总第111期季节性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旅游的发展,以至于巴特勒(Butler)认为这是全球旅游的主要特征[1]。季节性对旅游供应和需求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诸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劳动力市场、行业金融及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等运作的变化。国外第一位综合研究旅游季节性现象的学者是拜伦(BarOn)[2],从那以后大量的文章、研究报告和案例涉足旅游季节性的各个方面,包括对这种现象概念、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应对策略、衡量方法、体育旅游与季节性的关系[3]、季节性旅游者类型[4]等的讨论。尽管旅游存在季节性现象这一结论在学术研究及实践领域被广为承认,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总体而言目前对这种现象仍知之有限[4],而这种认知现状也成为旅游业良性发展的瓶颈之一。

鉴于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本文试图对国外旅游季节性研究进展做一个综述,以希对其今后在国内的发展有所裨益。文章将从国外对旅游季节性的定义及产生原因,旅游季节性形式和影响,旅游季节性的空间差异,应对旅游季节性影响相关及旅游季节性的衡量方法等五方面进行回顾,最后对其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其对中国研究的启示。

1旅游季节性的概念、产生原因及研究意义

1.1季节性和旅游季节性

季节性在各个行业广泛存在,国外经济学界较早关注这一现象。对季节性广为认同的概念是海勒伯格(Hylleberg)提出的:季节性是系统的,但并不一定是有规律的。它是由天气、日历、生产和消费决策以及决策时机等原因导致的年度内的波动。这些决策则受到诸如资源禀赋、期望、关键因素以及经济中适用的生产技术等因子的影响[5]。

旅游研究中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旅游季节性定义。巴特勒(Butler)的定义引用较多,他认为旅游季节性是旅游现象的暂时性不平衡,并通过游客数量、游客花费、交通流量、就业和旅游景点的流量等关键性因素得以体现[6]。需要指出的是,季节性的研究者都强调一年内的系统性运动是旅游季节性的本质特征,并建议以每年重复出现的某种游客类型来描述季节性的特征,从而显示其与一年以上的长期趋势的本质区别。

1.2旅游季节性产生的原因

自然和性是影响旅游季节性产生的两个基本因素[7]。自然季节性是气温、降水、降雪和昼长等气候条件规律变化的结果[2]。

性季节性指的是由于人类决策产生的社会活动的暂时性变化,这些变化常常以法规的形式加以体现[1],公共节假日是性季节性的最一般性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诸如复活节等假日的时间并不固定,因此在不同年份的某个固定月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样地,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的某些事件(比如节庆活动),在特定的旅游目的地也会对特定年份的季节性产生影响[8]。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一些学者又相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分类。巴特勒(Butler)增加了三个小类:社会压力或时尚,体育季节及传统和惯性。社会压力和时尚是指人们在一年的

某些时段要到某一旅游目的地从事特定的旅游活动,主要针对社会上层阶级。体育活动季节包冬季滑雪和夏季冲浪等。传统和惯性则是指许多人每年要到旅游旺季度假,只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了习惯,而这种惯性很难消失[1]。

鲍姆等学者也提出了具体的分法,包括环境气候因素、社会习惯、行业习惯(包括会议、体育竞赛等,与巴氏的第三点相似,但其没有提到商务旅游)、日历效应、供应(劳动力可获得性,设施的替代性使用)等五类[8,9]。来自经济学研究中的日历因素被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旅游季节性的因素[9]。这种影响包括一个月内天数的变化,一年、一个季节或一个月内周末的数量等等。比如二月一般只有28天,因此在旅游时间序列中二月份的统计量经常处于较低的位置。

上述两种归类对于理解一年内旅游的季节性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在某个特殊的旅游目的的季节性是在自然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公共和私营部门各种措施的修正的综合因素下产生的。

1.3旅游季节性研究的意义

上文已经指出季节性在个行业的广泛存在早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产品供应和消费者需求的年内波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旅游的季节性也一直困扰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其在一年某一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由此产生了所谓的旅游旺季、淡季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季之分。而每年集中在几周或几个月旅游旺季时间内的客流将会使产业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对目的地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产生沉重压力,对旅游地的承载力则是巨大的考验[10]。事实上正是这种旺季的容量超载和淡季的容量不足导致了旅游业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深入理解旅游季节性的原因及变化特征,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消除淡、旺季之间的巨大差异,将有助于克服季节性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2旅游季节性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2.1旅游季节性的表现形式

旅游季节性具有一定的表现形态,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从时间序列的长度,朗德托普(Lundtorp)对多种旅游季节类型做了分析,具体包括年度内的季节、月内季节、周内季节、一日内的季节和公共假日内的季节等类型[11]。一般而言,季节性总是与一年周期相关,研究中则以一个日历年为单位。此外,公共假日时段内,一周和一天内也会出现游客高峰和低谷,从而体现出季节性。需要指出的是,旅游量月内的变动只是整个年度季节时间序列的一小段,与季节性的关系不大。

这些不同时间尺度的旅游季节在形态上被巴特勒(But-ler)等人分为三种类型:单峰型、双(多)峰型和无峰型[12]。单峰型指的是旅游客源地的季节性需求类型与目的地季节性的吸引力类型相吻合,从而导致极端的季节性现象。双峰型季节性指一年中会出现两(多)个峰值,说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存在两(多)个季节。另外,客源地的旅游需求如果

徐克帅,朱海森: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2010年第1期总第111期人文地理

存在两个季节的话,也会产生双峰型季节性。无峰型季节性主要产生于都市型旅游区。

最后,旅游季节性的类型具有动态性。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季节性会受自然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比如苏格兰高地由于开设了冬季体育项目后就由单峰型成为了双峰型地区[6]。

2.2旅游季节性的影响

拜伦(Baron)指出,季节性增加了个人和社会成本[2],因而许多人寻求各种方法克服它。也有学者认为季节性具有一定的好处,因为非旺季提供了旅游目的修养生息的机会[3]。哈特曼(Hartmann)就指出,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评价旅游季节性影响是错误的,不能把地区旅游服务体系与社会环境和生态基础隔离开来[7]。

2.2.1旅游季节性的负面影响

季节性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三方面对旅游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

1)经济方面。季节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和设备利用,就业和投资等问题。鲍姆(Baum)等把其概括为如下几点[13]:较短的开放季节加上长期的关闭时间,或在旅游淡季大量关闭设施和服务;在短期开放时间必须获得能够支付全年固定资本运营的收入;固定资产的低效利用;由于上述这些问题产生的难以吸引旅游业内部投资问题;由于短期开放维持供应链的难度较大;获得交通供应商和商业部门支持的难度较大(因为这些企业不希望与高度季节性的企业合作或对其进行投资);短期就业产生的旅游淡季失业问题或暂时性迁移问题;没有长期稳定雇员情况下维持服务和产品质量标准的问题。2)生态方面。季节性对旅游的负面影响包括交通拥挤、干扰野生动物、步道侵蚀和踩踏及垃圾问题[14]等。由于在旺季过度使用产生的对脆弱的自然环境的压力是经常被提及的季节性危害之一[6]。3)社会文化方面。旅游季节性的社会文化影响不仅体现在对旅游目的地社区上,也同样对游客会产生影响。但学术研究往往聚焦于前者,具体表现为客流猛增带来的各种交通问题妨害居民出行,居民必须排队等候服务,社区服务花费提高等。旅游旺季的大量游客量对常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15]。此外,旅游旺季还存在着增加犯罪率的可能性[16]。其他的季节性影响包括旺季较高的价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以及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17]。

2.2.2旅游季节性的积极影响

1)经济方面。格兰特(Grant)等认为季节性也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旅游吸引物和建筑设施的维修为建筑工和其他工种提供了淡季就业机会[14]。赫尔(Hull)等对加拿大魁北克北部海岸就业情况调查后发现,渔业的季节性衰落正好与旅游市场的兴起互为补充[18]。弗朗菲尔特(Flognfeldt)对挪威的案例也认为如果能够把旅游的季节性产品和其他具有季节性的产品协调好,就能发展可持续的季节性旅游[19]。2)生态方面。从长远来看,有旅游高峰期的旅游地比起那些旅游流量全年平均的地区要好得多[6]。哈特曼(Hartmann)认为经济意义上的“死亡”季节,却给旅游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以恢复的机会[7]。从环境角度考虑,旅游淡季即使不是生物的生长季,也为它们提供了修整机会。3)社会文化方面。旅游淡季保证了社区的社会文化的恢复,使其得以保护其身份认同,因为社区传统的社会形态有时候会在旅游旺季遭受干扰[7]。对新西兰北岛北部地区的调查显示,一些经营者只是把从事旅游业看作一种生活方式而非谋生手段,因此也不想破坏旺季和淡季现状[20]。从社区参与的角度来看,延长旅游旺季或者在旅游淡季吸引游客的做法必须得到全体居民的支持。

3旅游季节性的空间差异

旅游季节性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但并不排除地区间的差异性。尽管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最有特色的旅游区往往是最具季节性的,但目前只有较少的研究关注旅游季节性的空间差异[1]。研究者认为指出诸如伦敦这样的大都市旅游区的季节性比其他地区要小的多。因为大都市旅游目的地多样化的活动能够吸引不同的游客,因而能保证旅游活动全年持续运行[1]。也有数据显示在一个地区或国家内部相关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季节性变化。欧文斯(Owens)研究了加拿大全年开放的度假地之后,认为这些度假地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夏季收益占全年的44%,而冬季则只有17%。在肯定这一特征的同时,他指出不同的度假地的季节性存在较大差别。一些特定的度假地更易受不确定的经济变化的影响[21]。斯尼彭格(Snepenger)发现阿拉斯加沿海地区比内地偏远地区的季节性需求要高10%[22]。约翰(John)在对斯里兰卡的研究中指出应该从国家、地区、行业三个层面分析季节性,并在空间基础上显示相关的季节性比率波动[23]。巴特勒的研究显示苏格兰高地和岛屿地区的旅游季节性在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存在明显差异[6]。最近,雷恩(Rein)等通过使用移动定位数据分析了爱沙尼亚外国旅游消费空间的季节性,结果显示季节性导致了该国旅游者消费空间类型的差异,甚至完全相反。比如夏季旅游者集中于海岸地区,但冬季游客就不是如此[24]。萧(Shaw)等指出时间上的极化加强了空间上的极化现象,从而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旅游流的时间扩散是成功的话,也同样有助于空间扩散[25]。但总体而言,对旅游季节性空间差异的分析还比较少,更缺乏结合文化背景差异的研究。

4应对旅游季节性影响的措施

季节性不可能完全从旅游业中消失,但可以采取措施平衡旅游的波峰和波谷。国外研究者多从宏观角度,针对某一旅游区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诸如延长主要的旅游季节,建立另外的旅游季节,市场多样化,使用差异定价和税收杠杆,鼓励延迟假日,鼓励旅游淡季的国内旅游,提供诸如会议和节事等旅游淡季的吸引物。韦弗(Weaver)等从供应和需求相对应的策略把其归纳为增加、减少和重新分配需求;增加、减少和重新分配供应[26]等六类。另外,个别研究者则从微观角度探讨了旅游从业者应对季节性的具体行为。具体的宏观措施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4.1增加非高峰季节的需求延伸旅游旺季或者引入第二个旅游季节是降低季节性的最常用的措施之一。但偏远地区由于本身自然和交通等条件的,往往很难采取这些措施[27]。为了成功实施反季节策略,必须使消费者认识到旅游淡季的优势。当需求水平低于接待能力时吸引其他游客的措施之一就是改进产品或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约翰(John)指出市场混合程度越高,季节性特征就越不明显[23]。江(Jang)也认为鉴于旅游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混合市场细分策略是规避季节性带来风险的理性选择[28]。节事活动是目前为止最常用的克服季节性的策略。这是因为一般游客在节日举办期间延长了停留时间[29]。确立新的市场细分是提升非旅游旺季需求的另一个重要策略[9]。对于早已存在的设施和产品,可以寻找新的或替代性的需求(比如老年市场、商务旅游者、奖励旅游和会议旅游市场等)。一项对五大湖区的家庭调查显示,在北美非旅游淡季—秋季出游的游客具备年龄上更老、不喜欢与孩子一起出游、不喜欢剧烈游憩活动等特征。研究者认为只有了解淡季旅游市场本质,才能更好地处理季节性问题[30]。

4.2减少和分流旅游旺季需求

如果游客量超出了承载能力,那么减少需求是必要的,主要措施包括提升价格或者引入保护区的进入费等[26]。

重新分配需求包括在时间上从超载的时间段分流游客到其他时间段;空间上把超载地区的需求分流到其他地区。季节性定价是广为采用的重新分配需求的措施[12]。但是定价策略也遭到了实际操作层面的质疑,因为淡季削价会导致利润无法维持。鉴于学校假日在西方旅游季节性中的重要影响,巴彻勒(Batchelor)讨论了学校假日延迟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31]。他还分析了欧洲国与国之间假期相互错开措施带来的积极效应。旅游高峰时期的空间分流同样能减少过度拥挤带来的消极影响。策略包括更加有效的游客管理技术和交通组织,比如发展和公布前往目的地的可替代路线等。此外,开发环线状的旅游地,或推出双向或双中心节假日旅游地(比如一个星期在海滨,另一个星期在乡村),从而把游客从拥挤或生态敏感地区分流出来[27]也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4.3减少供应,分流或重构供应

旅游设施或服务的供应有助于减少高峰时期的过度拥挤现象,把过剩的旅游需求分流到其他季节或地区,不过约翰(John)也指出供应会导致整个产业的低速增长[23]。而在旅游淡季减少供应的最明显表现就是关闭旅游设施,如对西班牙的巴利阿里岛住宿业的研究显示,198家住宿单位在平季开放的有63%,在淡季开放的仅为28%[32]。但是,这些策略在确保享受到服务的游客体验质量同时也会遭到无法使用人的不满。如果产品不再适合原先的市场需要,产品重组有助于吸引不同的市场细分[26]。

事实上,一些旅游从业者往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应对旅游季节性带来的诸多问题。一项对丹麦伯恩霍尔姆家庭业主的调查区分了应对季节性的三种类型:直面型(淡季关闭,不准备扩张),挑战型(克服季节性,在平季继续营业,发展其他旅游产品,迎合当地居民需要等),放弃型(缩小、停止或出售其旅游设施)[33]。这一研究说明,除了从全局角度研究一个旅游区应对季节性的宏观措施之外,考虑到旅游

业多由中小企业构成这一重要特征,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各种措施的适用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的是,所有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在所有层次上的紧密合作是克服季节性效应的根本。具体的合作包括:刺激非旅游旺季产品的发展;面向所有季节产品或所有季节消费市场的营销补贴;为非旺季产品开发、市场细分或促销战略提供信息支持;在旅游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行动,促进吸引反季节一揽子服务的发展;在平季和淡季鼓励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产品继续开放等。

5旅游季节性衡量方法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季节性的特征及表现,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衡量指数和需求预测模型。这些技术的发展,对有效克服季节性提供了有用的工具。旅游需求预测与旅游季节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其本身也是国际旅游学术研究的另一重要话题,因此本文不再展开,具体可参看相关的专著和论文[34,35]。

在旅游季节性衡量的方法上,到目前为止运用较多的定量方法是时间序列法。一些研究者结合案例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指数概念。拜伦(Baron)运用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来自16个国家入境游客的季节性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季节性衡量方法,比如“季节性范围”(月度最高指数和最低指数之间的差异),季节性比率(最高季节值除以最低值)和峰值季节性因素(最高月度季节性因素)[2]。约翰(John)采取了相似的方法研究了到斯里兰卡的外国游客的季节性类型[23]。此后又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诸如“变异系数”、“变化系数”、“集中指数”,振幅比率和相似性指数等术语,用于比较不同地区的季节性峰值[37,38]。沃尔(Wall)等使用时间序列方法确立了1980年至1998年中国国际游客的结构、特征和暂时性的波动。使用的指数有月度比率(一年各月份的游客数除以当年平均每月的游客数),离差和季节性指数[39]。这些指数在衡量季节性具有价值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万希尔(Wanhill)指出约翰(John)使用的季节性比率和变化系数的缺陷,认为基尼系数考虑到了偏态分布,相比较其他两个指数较少受极端值的影响[40],更适合衡量季节性。朗德托普(Lundtorp)对不同季节性衡量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归纳,并比较了季节性指数和基尼系数的应用价值。认为这两种方法在衡量丹麦酒店过夜数的季节性中都是有用的,但总体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衡量方法[11]。

也有少数研究者尝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除了经典的德尔菲法之外,江(Jang)采用以理性投资者为前提,旨在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金融投资组合理论(Financial Portfolio Theo-ry)分析旅游季节性现象[28],讨论旅游地如何平衡旅游季节性带来的风险与收益问题。尽管其研究结论有待验证,但其思路则为季节性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启发。

6国外旅游季节性研究的评述和启示

6.1对国外旅游季节性研究的评述

国外学者对旅游季节性现象的研究较早,目前为止在理

徐克帅,朱海森: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2010年第1期总第111期人文地理

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也已为我国学者和管理者接受或运用。但由于季节性这一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及西方研究者文化背景等主客观原因,国外季节性研究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由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问题,比如数据很难得到,或者即使有数据也存在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到目前为止国外季节性研究的许多结论都是假设性的,缺乏深度研究和历时研究支持这些结论,这就影响了旅游季节性核心理论体系的形成,因此旅游季节性研究中尚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41],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导致季节性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空白和不足。到目前为止,关于旅游季节性的理论仍旧停留在概念定义、原因解释上,研究则以案例为主,缺乏高屋建瓴的具有开拓性质的深度理论文章。诚如上文指出,根据旅游业的特征,借用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相对成熟的理论解释季节性现象是较好的研究思路,其前提是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关学科的深厚背景或者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参与。

其次,游客流在全世界的流动需要以全球为背景探讨旅游季节性现象,但遗憾的是除了极个别研究者之外,大多数案例研究往往以一国或一个地区为单位,其研究结论因缺乏对不同区域的对照而降低了应用价值。通过世界范围多种类型国家的比较研究,分离个性特征,归纳共性特征才有助于对旅游季节性本质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数据难以获得,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西方学者地域上的局限性。非西方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旅游季节性必然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季节性特点的比较应该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42]。而这种研究工程巨大,需要有多国学者和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第三个问题表现为旅游季节性变化的衡量上,尽管西方研究者提出了相当多的模型和方法(相当大部分是需求预测领域学者提出的,但诚如上文指出,由于需求预测和季节性衡量这两个研究领域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很难完全分开),但只有少量的研究者关注了这些模型和方法的优点及不足。更明显的问题在于,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季节性或需求波动要怎样衡量,哪些数据需要被运用并没有统一的意见。由于定量研究缺乏必要的标准,必然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需求波动比较的困难。由于这种研究现状,目前仍无法提供一种便于操作和理解的衡量季节性的深度测量方法,能让旅游管理者和决策者方便地运用于实际工作,由此阻碍了实践操作层面对季节性的。

此外,旅游季节性的研究多侧重供给,即把重点放在对旅游目的地的服务和设施的额上,而较少关注旅游需求部分。季节性和游客动机的关系很少被关注,很少有研究者考虑人们在旅游高峰时期出游是因为他们想这样做,还是不得不这样做,或者他们有条件这样做[1]。因此从消费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考虑哪些推理和拉力因素阻碍或推动了旅游需求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领域,或许对旅游需求的有效才是有效克服季节性的最终出路。

最后,由于传统上认为自然季节具有可预测性,因此对自然季节性的关注相对较少。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的加剧,其对旅游季节性影响也急需引起相关学者更多的关注。

6.2国外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就国内季节性研究而言,保继刚较早关注了旅游季节性问题,并提供了相关实证研究[43]。此外,汪德根、陆林等人对山岳、海滨等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季节性类型进行了探讨[44,45],钟静等对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季节性特征进行了比较[46]。在理论研究方面,则只有个别综述性的文章对国外的季节性理论做了介绍[47]。季节性问题是旅游业的固有现象,中国的旅游发展也不可避免。当一个国家进入旅游快速发展时期时,往往表现为扩张性的市场,决策者和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只是吸引游客,而很少考虑如何平衡一年内各个时间段的流量。爱尔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业一直处于增长中,但是直到近几年爱尔兰才开始关注季节性问题。由于这种滞后性,该国一些地区(特别是西南部)已经历了严重的季节性饱和,从而损害了该国自然、原始的旅游形象[48]。我国现在正处于旅游发展的扩张阶段,实践也证明了上述问题的存在。因此,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都应该及早关注这个问题,杜绝由于旅游发展转型伴随的季节性类型变化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中国国土面积广大,旅游区类型众多,2008年又经历了国家法定假日调整,这些都为季节性研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通过吸取西方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必定能够有所成就,并对我国旅游业的转型提供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Butler R W.Seasonality in Tourism:Issues and Implications[A].In

T.Baum&S.Lundtorp(Eds.),Seasonality in Tourism[C].Oxford: Pergamon,2001.5-22.

[2]Baron R V.Seasonality in Tourism—A Guide to the Analysis of Sea-

sonality and Trends for Policy Making[M].London: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td,1975.1-5.

[3]Higham J,Hinch T D.Tourism,Sport and Seasons:The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of Overcoming Seasonality in the Sport and Tourism Sectors[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2):175-185.

[4]Bonn M A,Furr H L,Uysal M.Seasonal Variations of Coastal Resort

Visitors:Hilton Head Island[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1

(1):50-56.

[5]Hylleberg S.General Introduction[A].In S.Hylleberg(Ed.),Mod-

elling Seasonality[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3-14. [6]Butler R W.Seasonality in Tourism:Issues and Problems[A].In A.

V.Seaton(Ed.),Tourism:the State of the Art[C].Chichester:Wiley &Sons,1994.332-339.

[7]Hartmann R.Tourism,Seasonality and Social Change[J].Leisure

Studies,1986,5(1):25-33.

[8]Frechtling D C.Forecasting Tourism Demand:Methods and Strate-

gies[M].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2001.1-17.

[9]Baum T,Hagen L.Responses to Seasonality:The Experiences of Pe-

ripheral Destin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1(5):299-312.

[10]Mitchell L S,Murphy P E.Geography and Tourism[J].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1991,(18):57-70.

[11]S Lundtorp.Measureing Tourism Seasonality[A].In T.Baum&S.

Lundtorp(Eds.),Seasonality in Tourism[C].Oxford:Pergamon, 2001.23-50.

[12]Butler R W,Mao B.Seasonality in Tourism:Problems and Measure-

ment[A].In P.Murphy(Ed.),Quality Management in Urban Tourism[C].Chichester:Wiley&Sons,1997.9-23.

[13]Baum T,Lundtorp S.Seasonality in Tourism:An Introduction[A].

In T.Baum&S.Lundtorp(Eds.),Seasonality in Tourism[C].Ox-ford:Pergamon,2001.1-4.

[14]Grant M,Human B,Le Pelley B.Seasonality[R].In British Tourist

Authority&English Tourist Board(Eds.),Insights-Tourism Intelli-gence Papers,1997.5-9.

[15]Peter M.Tourism Impacts,Planning and Management[M].Cam-

bridge:Butterworth-Heinemann,2003.42-51.

[16]Milman A,A Pizam.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on Central Florida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2):191-204.

[17]Ross G F.Resident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an Aus-

tralian City[J].Joum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0(3):13-17. [18]Hull J,Milne S.Tourism,Gender and the Labour Process:The Case

of Quebec’s Lower North Shore[J].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1998,23(2):13-22.

[19]Flognfeldt T.Long-Term Positive Adjustments to Seasonality:Con-

sequences of Summer Tourism in the Jotunheimen Area,Norway[A].

In T.Baum,S.Lundtorp(Eds.),Seasonality in Tourism[C].Oxford: Pergamon,2001.109-117.

[20]Commons J,Page S.Managing Seasonality in Peripheral Tourism

Regions:The Case of Northland,New Zealand[A].In T.Baum,S.

Lundtorp(Eds.),Seasonality in Tourism[C].Oxford:Pergamon, 2001.153-172.

[21]Owens D.The All-Season Opportunity for Canada’s Resorts[J].

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4,35

(5):28-41.

[22]Snepenger D,Houser B,Snepenger N.Seasonality of deman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17(4):628-630.

[23]Yacoumis J.Tackling seasonality—the case of Sri Lanka[J].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Management,1980,1(2):84-98.

[24]Rein A,et,al.Seasonal Tourism Spaces in Estonia:Case Study with

Mobile Positioning Data[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3): 8-910.

[25]Shaw,G,Williams A M.Critical Issues in Tourism[M].Oxford:

Blackwell,1994.310-317.

[26]Weaver D,L Lawton.Tourism Management[M].Brisbane:Wiley&

Sons,2002.209-211.

[27]Allock J B.Seasonality[A].In S.F.Witt&L.Moutinho(Eds.),

Tourism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Handbook,2nd ed[C].New York:Prentice Hall,1994.86-92.

[28]SooCheong(Shawn)Jang.Mitigating Tourism Seasonality:A Quan-

titative Approa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4):

819-836.

[29]Br覿nn覿s K,Nordstr觟m J.Tourist Accommodation Effects of Festi-

vals[J].Tourism Economics,2006,12(2):291-302.

[30]Daniel M S,Donald F H.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ll Tourism

Market[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2):491-504.

[31]Batchelor R.The School Year and Tourism-Lessons from Abroad

[R].In British Tourist Authority&English Tourist Board(Eds.),In-sights—Tourism Intelligence Papers,2000.173-181.

[32]Javier C P,Antoni R F,Jaume R N.Accommodation Determinants

of Seasonal Patter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2): 422-436.

[33]Donald G,Per A N.Responses of Family Businesses to Extreme

Seasonality in Demand:The Case of Bornholm,Denmark[J].

Tourism Management,2004,25(1):17-30.

[34]Song H,Witt S F.Tourism Demand 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Modern Econometric Approaches[M].Cambridge:Pergamon,2000: 1-13.

[35]Wong K F,Song H,Witt S F,et al.Tourism Forecasting:To Com-

bine or Not to Combine[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068-1078.

[37]Drakatos C.Seasonal Cconcentration of Tourism in Greece[J].An-

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4):582-586.

[38]Donatos G,Zairis P.Seasonality of Foreign Tourism in the Greek Is-

land of Cret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18(3):515-519.

[39]Wall G,Yan M.Disaggregating Visitor Flows—The Example of

China[J].Tourism Analysis,2003,7(3/4):191-205.

[40]Wanhill S R C.Tackling Seasonality:A Technical Note[J].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Management,1980,1(4):243-245.

[41]Hinch T D,Hickey G P.Tourism Attractions and Seasonality:Spatial

relationships in Alberta[A].In K.Mackay&K.R.Boyd(Eds.), Tourism for All Seasons:Using Research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Seasonality[C].Winnipeg,Manitoba:University of Manitoba,1996.

69-76.

[42]Nicole K L,Eberhard E B.Seasonality Research:The State of the Ar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5,7(4-5):201-219.

[43]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52-54,143-158.

[44]陆林,宣国富,章锦河,等.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

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2002

(6):104-113.

[45]汪德根,陆林,刘昌雪,等.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时空特性—以黄

山、九华山为例[J].山地学报,2004,22(5):625-632.

[46]钟静,张捷,李东和,等.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比较研

究—以西递、周庄为例[J].人文地理,2007,22(4):68-71.

[47]李团辉,段凤华.浅析旅游季节性表现及成因[J].桂林旅游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6,(2):137-140.

[48]Elizabeth Kennedy,James Deegan.Seasonality in Irish Tourism,

1973-1995[A].In T.Baum&S.Lundtorp(Eds.),Seasonality in Tourism[C].Oxford:Pergamon,2001.51-74.

徐克帅,朱海森: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

文档

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

国外旅游季节性现象研究述评徐克帅1,2,朱海森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REVIEWONSEASONALITYINTOURISMABROADXUKe-Shuai1,2,ZHUHai-Sen3(1.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Sciences,Beijing1001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