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材料的落后。在古代的中
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
车” ( )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
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3.“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4.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
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
5.下列图片和文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有些汉字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D.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阻碍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6.位于岱庙东御座内的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堪称稀世珍宝。下面图片上字体是 (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7.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图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的是 ( )
8.下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
意味的脚丫,组合成“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请问该字属于 ( )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9.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 ( )
10.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
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
于 ( )
A.生 B.旦
C.净 D.丑
11.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
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下列诗句中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引用的文学作品的体裁属于 ( )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13.《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
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
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4.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中 ( )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
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8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三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秦始皇在“初兼天下”的情况下采纳这一建议有何积极意义?(6分)
(2)据材料二,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2分)
答案
1.C 2.C 3.B 4.B 5.D 6.A 7.C 8.B 9.D 10.B 11.B 12.D
13.C 14.C 15.A
16.(1)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3)特点: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
17.(1)统一文字。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建立统一的文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2)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3)平民化、通俗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