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开琴
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们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原则,开发《生活中的数学》作为适合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交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处处离不开数学的思维,离不开数学问题,基于上述思考,我提出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学》。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理念
《生活中的数学》以“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注重与教材的同步性,趣味性与提高性的统一,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为宗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内容,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综合实践为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
(一)开展数学兴趣小组,丰富课余生活。
通过选拔对数学学习特别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数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感受数学之美。
(二)坚持写数学日记,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数学日记中,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记录下来,真实地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体现新发现、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数学日记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学生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家长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了解孩子,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积极创办数学小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办数学小报,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办数学手抄小报,无论是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还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改进;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对数学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还是对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的探究和社会参与,体验和操作性的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可以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扩大自由探索的空间,开拓视野。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调查、分析和汇总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判断等活动,促进知识的整合,帮助他们提高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和措施:
(一)2-5年级每个年级设立一个数学兴趣组,在本年级挑选对数学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由本年级老师轮流组织活动。每学期初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做好记录,学期末对本学期活动的开展情况做总结。兴趣活动内容可为:
1.实践活动篇
①找数学:让学生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成为现实中的数学(例如统筹时间、购物、走路、乘车等问题);
②做数学:让学生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成为动态的数学(例如统计十字路口的车辆、报纸销量、校园绿化面积等);
③玩数学:让学生玩数学,使数学情趣化,成为快乐的数学(例如通过学生围、画、涂一系列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等);
④问数学:让学生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成为思考的数学(例如土豆的体积、苹果装箱问题等)。
⑤研数学:让学生研数学,使数学课题化,成为研究的数学(例如用水中的数学问题、汽车与环境等)
2.思想方法篇
数学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换思想、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极限思想、集合思想等。
基本方法:高斯求和、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抽屉原理、行程问题、周期问题等。
3.趣味数学篇
①数学游戏:把数学的特性、规律、原理融入到游戏之中,学生通过玩游戏,既玩得开心、有趣,又懂得一些数学的奥秘,明白一些道理,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真奇妙。
②数学故事:讲数学家的故事。给学生讲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数学家成长、失败或成功的过程的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奋发进取的优秀品质。
③数学趣题:做数学趣题。把一些数学难题编入数学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做数学难题很有意思,自然喜欢钻研难题,勇于探究学问。
④数学谜语:猜数学谜语、记数学成语。通过猜数学谜语使学生牢记有关的数学名词等,为学习有关概念增添了不少乐趣。通过牢记这类数学成语能增强学生的数感。
⑤数学知识:收集必要的数学小常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扩大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⑥数学笑话:通过说数学笑话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能启迪人生!
(二)1、2年级每学期至少布置4次动手操作作业,教师要做好记录。3-6年级写数学日记,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写4篇数学日记(3篇为必写内容,1篇由老师自定题目),教师需认真批阅,加注评语。
一、二年级实践活动安排:
第一册:
1、第四单元《分类》:让学生回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自己的房间,亲身经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互相交流整理和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适时地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让学生回家后找出形状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体,利用这些物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带到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搭的是什么物体,分别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3、第八单元《认识钟面》:
1)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钟面图案,画出你最喜欢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巩固学生对钟面的认识和对整时、半时的认读。
2)运用所学知识,你想怎样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一天呢?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第九单元《统计》:让学生调查自己班里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是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是结伴走还是单独走?通过学生地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调查时可以指导学生会用表格记录,使活动更便于操作。学生在表达他们的调查结果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册: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小调查:你们学校共有多少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有多少人?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教师注意因地制宜的组织学生活动,并引导学生交流、反馈调查结果。
2、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让学生回家后分别从前面、后面、侧面、上面、下面等不同的角度去拍摄自己喜欢的物体的形状,并洗出照片或者将图片拷在U盘里或QQ空间中,教师及时收集、整理,并在班里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可用一副或多副七巧板来拼,学生可以用照片来记录自己的成果,教师注意对作品的收集和展示,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4、第六单元《购物》:
1)用附页中的人民币表示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商品的价格,说一说购买这些商品需要哪些面额的人民币;
2)请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文具,根据生活经验和同伴说一说这些文具的价格,并选择其中若干文具,用模拟人民币做购物游戏。
3)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币换5张1元币……在游戏中学习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第三册:
1、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回家观察家里客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并给爸爸妈妈说一说,以及家里房屋附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
2、第六单元《时、分、秒》:制作一个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安排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并搜集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回家准备一把瓜子放入袋子中,和爸爸妈妈去抓一抓,如果手中的瓜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正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如都不能,则不得分。轮流做几次,得分高的获胜。
第四册: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辨认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自己制作一幅《可爱的校园》地图。
2、第五单元《测量》:回家测量生活中什么东西长1厘米、什么东西长1分米、什么东西长1米,并在自己身上也找一找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每人用硬纸分别做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用我们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拼成一幅美丽的几何图形,并涂上颜色。
各年级数学日记内容一览表
册数 | 数学日记内容 |
第5册 | 生活中的乘除法 |
物体的质量 | |
认识年月日 | |
可能性的大小 | |
第6册 | 生活中的小数 |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 |
面积小调查 | |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数学问题 | |
第7册 | 图形的变换 |
数据告诉我 | |
统计图 | |
第8册 | 小数的加减法 |
用字母表示数 | |
图形中的规律 | |
第9册 | 数的世界 |
图形面积 | |
分数的认识 | |
第10册 | 长方体的认识及应用 |
生活中的数学(粉刷墙壁,铺地砖) | |
生活中的百分数 |
第11册 |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毕业生 |
井盖为什么是圆形 | |
学习了“圆周率的历史”,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 |
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 |
第12册 | 有关圆柱表面积的常见题型 |
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 |
我喜欢的复习方法 | |
毕业留语 |
数学小报内容可以是与数学相关的趣味性小报,如趣味故事、数学知识、数学家故事等;也可以是复习整理小报,如易错题整理,重点内容复习,例题整理等。形式以手抄报为主,也可以是电脑打印,剪贴报等形式,但要注意利用所学知识,主题鲜明,注重创新,教师要及时指导,鼓励合作,提高有效性。
(四)1-6年级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综合实践活动,要设计详细的活动方案,开展阶段性小结,及时收集各项实践活动资料,并在活动后总结。
(五)办好数学橱窗“数学营养餐”,每学期至少更换2次。
五、校本课程的汇报与展示:
1、各兴趣小组每学期末要汇报活动成果,总结交流与反思 ,总结学生的收获、总结指导教师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来自学生家长的反映。
2、数学日记:教师及时收集优秀的数学日记,可及时将数学日记在数学橱窗展示,每学年末将优秀日记汇总,出一本数学日记集。
3、数学小报:将优秀的小报及时在数学橱窗展示或进行交流,学期末将优秀小报做成展板全校展示.
4、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资料的收集,及时拍照,记录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要学会发布信息,总结每次活动后的收获,并引导高年级学生写调查报告,学会根据调查的现象分析得出结果。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