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55:29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教学,在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之间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汉语教学的不同之处。教学语系不同,相应的文化也不相同。涉及到两种语系交叉环境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然面对跨文化问题,本文将就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留学生认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Abstract: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isacross-culturalteaching.ItisateachingactivitybetweentheSino-Tibetana
推荐度:
导读[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教学,在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之间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汉语教学的不同之处。教学语系不同,相应的文化也不相同。涉及到两种语系交叉环境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然面对跨文化问题,本文将就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留学生认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Abstract: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isacross-culturalteaching.ItisateachingactivitybetweentheSino-Tibetana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教学,在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之间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汉语教学的不同之处。教学语系不同,相应的文化也不相同。涉及到两种语系交叉环境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然面对跨文化问题,本文将就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留学生认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Abstract: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cross-cultural teaching. It is a teaching activity between the Sino-Tibetan and Indo-European. This is al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comm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different languages should accord to different cultur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cross-language environment will inevitably face the cross-cultural issue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ross-cultural issues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文化障碍

Key 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language; cross-culture;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of culture; culture barrier.

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外已成蓬勃发展之势。在日本和美国汉语中已经成为主流外语,在日本仅次于英语,在美国仅次于西班牙语。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和在世界事务中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发展迅猛,并渐渐形成了的学科体系。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平台上,两种语言交叉的环境中,跨文化跨语言和跨社会的对外教学活动正在展开。

1.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共性及个性

语言是由社会中的人创造的,有其使用规律,为全社会的人所共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可以用来描述一切文化现象,表达和传播文化,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居住的生态环境不同,各国的社会历史不同,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心理文化以及制度文化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的。这些共同之处可以认定为是人类文化的共性,而文化共性恰恰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可以在汉语中找到意义相符的表达。

例如: mountain—山 river—河water—水family—家庭understanding—理解society—社会  Education—教育communication—通讯grammar—语法sentence—句子  word—词

具有文化共性的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一般说来不会成为教学的难点。依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也正是由于人类居住的环境不同,各国的社会历史不同,也产生不同的文化,特别是语言特征和表情达意的手法也大不相同。这种差异,或者说是文化个性,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跨文化交流障碍。这种障碍一方面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师对原语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对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的熟悉程度。文化个性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搞好对外汉语教学,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是双语者和双文化,兼有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双文化知识。正如艾萨克·巴·辛格所说的那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其独特的真理”,对外汉语教学的每一节课都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往往不经意间就可能造成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失误,从而影响留学生的学习成效。汉语中的量词和英文中的冠词就是一个例子。

从文化共性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都有关于数和量的表达法。但是从文化的个性角度看,英语和汉语关于数和量的表达方法相差甚}远。同样表达“一”的概念:

a tree 一棵树  a table 一张桌子  a  wall 一堵墙

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逐个讲解量词与相关名词的对应关系以帮助留学生正确表达。

2.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转换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有语言转换的问题,而且有文化转换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是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留学生对到朋友家做客要称朋友的父母为伯父伯母或叔叔阿姨感到十分费解,因为“伯父母”在字典里的解释为父亲的哥哥及其妻子,是有血缘关系的。叔叔是父亲的弟弟,阿姨是指母亲的姐妹。按美国的文化习惯应该称呼某先生某太太,可是到中国人家里做客直呼某先生某太太的话,恐会引起主人的不悦。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时,要向留学生讲解称呼所包含的人文文化。由于传统的中国哲学认为天地人合一,而且这种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点中,形成了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而西方哲学则强调人的个体意识,形成了个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分别表现为笼统表达和具体表达。例如,上午第四节课之后,常听留学生说:“走!吃午饭!”这个句子应该得到纠正。第一、因为中国人笼统说吃饭,无需细说吃哪一顿饭,到底吃那个时段的饭,不言自明。第二、应该说:“吃饭去。” “去”是趋向补语,表示离开这里到较远的地方去吃饭。趋向补语是汉语中常用的虚词。虽然是虚词,但却生动传神,为表达增色。留学生开始学汉语时,是把原语和目的语对应起来。例如,rice—米饭 They had rice for supper.——晚餐他们吃米饭。The farmer grows rice. ——农民种米饭。The plant is called rice.——这种植物叫米饭。

这也是文化的影响,英语中的rice,不仅仅只相当于汉语中的米饭,还有稻子、大米、稻种的意思。于是一个英文单词变成了4个汉语单词,其中意义不仅仅是词汇量的多和少,而是文化的转变。

3.中庸哲学与汉语语言平衡

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美学观念强调平衡美,这与许多外国人的美学观点相违,

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与跨文化相关的问题。

fall apart四分五裂

favorite student得意门生

enjoy exceptional advantage得天独厚

这些优美的四字词中国人耳熟能详,而学汉语的中国人却难以想象。姑且不谈四字词,就是平常的句子,也有平衡的问题。

例如:“人过着愉快的生活。”就不是好句子。母语是汉语的国人也很少说出这样的句子,我们喜欢说“人们过着愉快的生活。”,而留学生却常犯这种错误。

再例如:“他进教室,拉椅子,坐在上面。”也不是一个好句子。中国人会说:他走进教室,拉过一把椅子坐下。这样的句子也让留学生感到很难理解。

这些句子为什么不好,因为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们失去了平衡。修改后的句子达到了平衡和对称的效果,所以被国人认为是优美的句子。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充分注意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4.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文化障碍

关于在华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的概念是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在1958年提出来的,是指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但是他们的汉语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甚至有的留学生呈现出了下降态势。是因为部分留学生本可以在国内很好的融入社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相反来到中国,他们不愿意融入中国社会,活动在更小的本国人的圈子里,学习没有热情。这个原因被归结为“回避不熟悉的人和事物,文化定势,民族中心主义”三点,从而导致了学习的失败,留学生活的不愉快等不良后果。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深层文化图式差异带来的这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图式差异是指在认知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生活的地域、自然环境以及信仰、生活方式、习俗等的不同,使得不同民族的人对于自身情感、思想、行为等的表达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征,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图式认知结构。比如说, 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红色”在汉语中象征着喜庆、 欢快,而英语中,“红色”则为血腥和暴力的象征。对于“老”字的看法亦然。有的外国学者因为在中国称为“某老”而愤怒不已,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既然身在中国,如果想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应该对“老”字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某老”的用法也应该同“年龄长”的义项加以区别。

5.改进措施

因此作为汉语教师,从事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同学的教学,要加强他们对目的与文化的积累,提高文化敏感性。其次,要培养他们的文化移情能力。拜托其固有的文化给他在跨文化交际中带来的障碍,但也不要求他们全盘接受,而是“求大同,存小异”,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理解、乃至接受中国的文化。同时,留学生要对本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同时客观地去感受新文化,正所谓知己知彼。对于文化差异, 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不能按照本民族的文化视角去解释异国文化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文化休克所带来的在觉察到文化差异后伴随的惊奇、 焦虑, 甚至厌恶和气愤等失落感。

[参考文献]:

〔1〕陈光磊.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 3) :24 -26.

〔2〕陈棠.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 北京: 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94.

〔3〕丁安琪. 欧美留学生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模式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 1) 29 -33.

〔4〕胡明扬.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 4) :103 -104.

〔5〕刘颂浩. 跨文化交际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 2) : -69.

〔6〕卢福波.“也”的构句条件及其语用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4) :120 -123.

〔7〕吕必松. 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2) :5 -14.

〔8〕吕文华,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 汉语学习,1993( 1) :41 -44.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教学,在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之间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汉语教学的不同之处。教学语系不同,相应的文化也不相同。涉及到两种语系交叉环境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然面对跨文化问题,本文将就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留学生认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Abstract: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isacross-culturalteaching.ItisateachingactivitybetweentheSino-Tibetan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