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 美术 | 单 元 | 备课者 | ||||
课 型 | 欣赏评述 | 课 题 |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 执教者及时间 | |||
学习 要点 | 学习欣赏齐白石作品,并简单了解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先生。 | ||||||
学习 目标 | 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 ||||||
探究 问题 | 齐白石为什么能从普通的木匠成为艺术家? 浓厚的兴趣,强烈地热爱,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探索,天天泼墨挥毫的不断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雅俗共赏的个人风格,再加上来到京城,商贾云集,朋友相助,徐悲鸿先生就聘请过齐老为北平国立艺专教授,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最为关键的是,如果当年齐老不到北京,那肯定就没有今天的白石大师了! | ||||||
应用 作业 | 作业练习 欣赏齐白石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 | ||||||
实践应用 在课下时间用毛笔练习虾。 | |||||||
文化 阅读 | 欣赏齐白石作品 | ||||||
学习 重难点 | 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
活动一: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活动二: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活动三: 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 活动一: 一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 活动二: 三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活动三: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5. | ||||||
板书 设计 |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木匠 画家 书法家 篆刻家 诗人 | ||||||
教学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