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及单元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20:59:05
文档

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及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本单元教学起止时间9.1—9.9本单元课时6课时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
推荐度:
导读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本单元教学起止时间9.1—9.9本单元课时6课时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
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9.1—9.9本单元课时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

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

补充训练内容1.二(1)班第一小组有12人,第二小组有16人。

(1)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多多少人?

(2)要让两个小组的人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2.第一盘有5个苹果,第二盘有1个苹果。要使两个盘子里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3.漫画书26本,科技书22本。

(1)漫画书和科技书一共有(  )本。

(2)漫画书比科技书多(  )本。

(3)再买(  )本科技书,科技书就和漫画书的本数同样多。

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9.11—9.18本单元课时5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单元教学难点难点:让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感受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1.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边”为切口,通过观察和交流,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多边形平面图形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它的边和角上。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3.让学生通过图形变换体会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平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补充训练内容1.辨别图形并分类

2.把下列图形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几个?

3.在点子图和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

你能数出图中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吗?

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表内乘法(一)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9.22—10.17本单元课时15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4和6的乘法口诀

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补充训练内容一、列式计算

1、5个6相加是多少?        

2、4乘3的积是多少?

3、20里面有几个5?           

4、2个4相乘是多少?

5、6与4的和是多少?           

6、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是多少?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小青买了5个梨和6个苹果,他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2.小明4天看完一本24页的故事书,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3.每件衣服钉2粒扣子,4粒扣子可以钉几件衣服?

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10.20—11.7本单元课时10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算式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除法含义和用口诀求商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除法含义和用口诀求商
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2.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对平均分的已有认识,逐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张探索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4.注意通过比较与交流,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认识。

补充训练内容一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28,除数是7,商是多少?

2、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个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加广播操比赛,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个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的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

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厘米和米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11.10—11.20本单元课时7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正确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计的能力,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概念。

补充训练内容1. 把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90厘米   3米  15米  1米

2. 在○里填上、或=.

1米○100厘米84厘米○48厘米5米○50厘米

3. 在○里填上、或=.

95厘米○1米2米○20厘米35厘米○3米

4. 50米41米=(    )米53米9米=(    )米

6.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1支粉笔长8 (    )大拇指大约宽2(    )

课桌长30(    )大生的身高是(    )米(    )厘米

6. 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7. 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8.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9. 画一条比8厘米少1厘米的线段.

小学数学学科二 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11.21-12.26本单元课时18
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能应用学会的乘、

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编制7、8、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表
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1、采用乘法和除法交替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乘法口诀,突出乘除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编出乘法口诀,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的自信心。

3、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促进熟练记忆乘法口诀。

补充训练内容一、根据乘法口诀各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七二十八       五八四十        六九五十四

2、解决问题

(1)每个同学发6本练习本,8个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

(2)每个同学发6本练习本,48本可以发给多少个同学?

(3)把48本练习本平均发给8个同学,每个同学发到多少本?

小学  数学 学科二 年级 上 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本单元教学

起止时间

12.29—12.31本单元课时2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可行性教学

措施、方法

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2、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3、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补充训练内容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文档

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及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本单元教学起止时间9.1—9.9本单元课时6课时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