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18:40
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作者:张娜李军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2期        摘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各科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对课程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坚持新课程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模式,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
推荐度:
导读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作者:张娜李军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2期        摘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各科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对课程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坚持新课程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模式,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张娜 李军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2期

         摘 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各科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对课程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坚持新课程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模式,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

         现代教育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前提下,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引导学生从容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素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七八年级比较在内容设置和难易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更新当前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

         单元主题教学是教师在开发教材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堂的呈现方式,在利用各种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富强与创新”的教学时,引导学生以富强和创新为主题构建单元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同时,在分课时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主观意识,自主性也随之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引领学生感受生命、感悟人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为一名有责任的公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投入课程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自主探究,提高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目前有些不法分子企图祖国的事例,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使其认识到这些不法分子的不良行径带来的危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程延伸,引发学生对于祖国统一的思考,既培养爱国情怀,也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在更轻松活泼的氛围内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渗透道德与法治的价值,使知识回归生活。此外,教师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为学生打造便于理解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投入课程学习中,使其能够理解法治意义,缩短法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夯实法治基础”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法律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法律条例课件,还可以给学生播放法庭审判的相关视频,随后引导学生模拟法庭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实的生活情景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领会健康生活的内涵

         教师对于学生的法治引导,不能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延伸到课堂外,因此,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使其在生活中发现价值观的指向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应当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更积极阳光的心态。此外,教师还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掌握交流和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进行“创新改变生活”的教学时,除了要为学生教授教材内容外,还可以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创新,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五、重视教学评价环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注重评价环节,提高评价的合理性,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此外,教师的评语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合理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投入课堂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生活中的事物有准确的评判。

         综上所述,开展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并且有利于学生健康生活,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思维得到引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兰,盛群力.课堂教学设计:整体化取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张丕峰.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7).

         [3]曹方敏.以“单元主题”谋“一课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学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2019]PLT10)的成果。

         编辑 李 争

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作者:张娜李军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2期        摘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各科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对课程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坚持新课程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模式,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