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南财经大大学1011(1)马原A卷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16:19
文档

中南财经大大学1011(1)马原A卷试题

中南财经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修改稿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课程代号:B2400010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使用对象:本学期开设本课程的10级本科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分值2010182824100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别填入第一页的括号内得分评阅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
推荐度:
导读中南财经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修改稿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课程代号:B2400010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使用对象:本学期开设本课程的10级本科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分值2010182824100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别填入第一页的括号内得分评阅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
中南财经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  修改稿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卷 

课程代号:B2400010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使用对象:本学期开设本课程的10级本科生

题号总分总分人
分值2010182824100
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别填入第一页的括号内

得分评阅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计2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得分评阅人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题,共计10分)

1.(             )          2.(              )         3.(             )  

4.(            )           5.(               )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写在答卷纸的括号内,答案选错者,该题不得分。共20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4.指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上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这一思想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C

A.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辩证否定的观点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原理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9.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B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第  1  页(共  4  页)

10.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            D.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3.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7.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9.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2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写在答卷纸的括号内,答案选择错或未按要求选全者,该题不能得分。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性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 社会意识相对性表现为(      )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发展不完全同步和与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性

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第  2  页(共  4  页)

得分评阅人三、材料分析题(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如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共计18分)

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   科学悲观主义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的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者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可以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的同和异(4分)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的区别(4分)

(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分)

得分评阅人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

1、 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具体表现

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4、简述辩证的否定观

                                                                      第  3  页(共  4  页)

得分评阅人五、论述题(每题12分,2题,共计24分)

1、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指导意义

2.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第 4 页(共  4  页)

文档

中南财经大大学1011(1)马原A卷试题

中南财经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修改稿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课程代号:B2400010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使用对象:本学期开设本课程的10级本科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分值2010182824100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别填入第一页的括号内得分评阅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