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触觉的基本知识,了解触觉的重要性;
2. 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触觉,提高对触觉的敏感度;
3. 引导幼儿通过触觉感受物品的形态、硬度、光滑度等性质;
4. 提升幼儿的触觉判断能力,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触觉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引导幼儿通过触觉感受物品的性质;
3. 提升幼儿的触觉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提升幼儿的触觉判断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
1. 幼儿触觉训练道具(各种材质、形态、硬度、光滑度不同的物品);
2. 幼儿园教室。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学习的主题:“触觉训练”,并引导幼儿用手摸摸自己的头、手、脚等身体部位,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触感。
2. 学习(25分钟)
(1)了解触觉的基本知识。教师向幼儿解释触觉是感知事物质地变化的能力,然后示范让幼儿用手摸不同质地的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触感。
(2)提高对触觉的敏感度。教师给幼儿分发各种材质、形态、硬度、光滑度不同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触觉感受物品的性质,并让幼儿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通过触觉感受物品的形态、硬度、光滑度等性质。教师示范让幼儿分别感受半球形物、圆柱形物等的形态,感受石头、橡皮等物品的硬度,感受铁球、玻璃球等物品的光滑度。
3. 温故(5分钟)
教师让幼儿回想刚才摸的物品,让幼儿说出不同物品的性质及其所属类别。
4. 拓展(10分钟)
教师为幼儿设计一个小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手持一些物品,让每组的幼儿通过手摸物品来判断其类别,并争取更多的物品。最后,教师让幼儿统计哪一组获胜,加强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总结:
1. 学习了解触觉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通过触觉感受物品的性质,提高幼儿对触觉的敏感度;
3. 提升幼儿的触觉判断能力,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
1. 教师在选择触觉训练道具时,应该将物品的材质、形态、硬度、光滑度、质感等因素都考虑到,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幼儿的触觉能力。
2. 教师在指导幼儿感受物品的性质时,应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触觉判断和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