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编 语文课程论
【重中之重的章节,有很多考点,下面出现的内容都需要掌握,尤其是字体加重处】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P3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P7 很少考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
一、语文课程的功能
“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P13】
1、知识传递功能;2、能力培养功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4、文化教育功能;5、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6、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7、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 很少考
第二章 语文教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一节 语文教程的理念 【P22】
一、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的应用性
a 语文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重应用性;b 语文教育中语言和言语;c 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
2、语文课程的审美性 P25
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
语文审美教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为直接目的,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个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
3、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P28
二、构建民族性与国际性相融会的语文课程 【很少考】
1、语文课程的民族性
2、语文教程的国际性
3、民族性和国际性相融会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目标 【重点章节】
一、确立教程目标的意义与依据
(一)意义:
“语文教材”名词解释 P36
(二)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社会需要、客观条件、主观认识和历史经验等因素的共同决定。
二、初、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P38
(一)初中语文课程目标 【总目标、阶段目标,都需要熟记】
(二)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五方面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这些内容课程标准中也有涉及】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特性 P43
基础性
综合性
全面性
多元性
实践性 【各个点的基本内容都要掌握】
(四)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性与文字表达 很少涉及
第三章 语文课程资源
第一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
1、语文课程资源 名词解释 P48
2、分类 【根据来源,功能,呈现方式,存在方式的分类】
二、语文课程的利用
1、语文课程利用的原则【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谐性原则】
2、语文素养 概念 P52
第二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语文教程资源开发的领域
(一)学校资源【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校本资源】
语文教师 概念
(二)社区资源
(三)家庭资源
(四)自然资源
(五)网络资源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途径
(一)策略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受四个因素的制约:社会发展水平与需要,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教师的观念、素质与风格。
(二)途径
1、立足课程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2、挖掘教师潜能,开发教师资源
3、拓展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4、融入社会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5、利用家长优势,开发家庭资源
6、设计崭新课程,开发网络资源
第四章 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测试
一、语文课程测试的性质与类型
1、语文课程测试 名词解释 P61
2、语文课程测试的三大特点
3、语文课程测试的类型P62
二、语文课程测试的方式方法
(一)基本方式
1其中一般测试,标准化测试的概念需要理解。
(二)语文课程测试的方法和题型
出试卷的基本程序 P69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评价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1、课程评价 名词解释 P70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
1、发展性评价 名词解释 P73
2、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七点要求,其中第二点,第三点的详细内容需要注重把握】
3、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几大方法需要了解基本内涵。这部分主要在于灵活运用】
第五章 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 【这一章节很少考】
但需注意P80 页,语文教程标准中的文化教育内容这一段落。
第二编 语文课程论
这一编几乎不会有考点出现,都是统计性的知识,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第三编 语文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论
一、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是一个动态系统。主要的行为方式有:呈现、对话、辅导等。辅助的行为方式: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待等。
二、语文教学论的任务P132
三、语文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五大方法了解一下即可】
第二节 语文学习论
一、语文学习的性质
语文学习 名词解释 P137
二、语文学习的类型
接受学习 名词解释 P138
发现学习 名词解释
三、语文学习的内容
四、语文学习的过程P139【其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多样性与复杂性需要着重理解】
五、语文学习的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章 语文教学原则 【重点章节】
语文教学的原则 名词解释 P141
第一节 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的原则
必须坚持以言语训练为中心、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的原则。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培养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言语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语言知识的支撑】
二、贯彻原则的途径 P143
第二节 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互为表里的原则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二、贯彻原则的途径
1、语言形式、言语内容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在教学内容上,便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统一】
2、为教学营造真实的语境
第三节 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相辅相成的原则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共同组成语文能力。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二、贯彻原则的途径
第四节 学校语言学习与家庭、社会语言学习结为一体的原则 P151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二、贯彻原则的途径
第三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理念与阅读教学理念
一、阅读理念 【理解】
二、阅读教学理念
1、对话互动理念
2、自主性学习理念【重点】P158 最后两段重点
3、培养阅读能力理念【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P160】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
一、体验和感悟的性质与意义
重视体验和感悟生成与发展的必要性:四点。
二、体验和感悟的目标
体验,是发现“人”,体悟情,感受美,领悟理。【这部分注重理解,灵活运用】
三、方法
四、生成体验和感悟的原则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层次与角度
一、问题意识与提问意识
(一)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能够提出问题,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才会增长智慧,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会发展。
(二)讲求问题策略
二、阅读教学的层次 P169
直觉的阅读;理解的阅读;评价的阅读;创造性阅读。名词解释要理解。
三、阅读教学的角度P170
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第四节 阅读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语文教学模式 名词解释 【P175】
二、我国的阅读教学模式 【理解并掌握其教学阶段,程序以及优缺点】
(一)三段六步教式 重点 P 177
(二)四部教段
(三)三步教段
(四)读、议、练、讲模式
(五)读、划、批、写模式
第五节 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这章节内容,特别是“教学策略”部分需要再理解熟记后,灵活运用。主要运用于在案例分析题中】
一、记叙文阅读教学
(一)文体特点
(二)中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心理特点
(三)记叙文的教学策略P190
1、引导学生根据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学习
a抓住要素:弄清文章写了什么,了解叙述对象(六要素的着笔有强有弱,其中人物、事件不可或缺)
b找出线索:探明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作者是怎么写的,从而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c找出意图,明确中心,从而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d分析表达方法,掌握语言艺术,并指导运用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教育
A 情景体验;b人物情感;c词句深意;d情境教学;e研究性教学
二、说明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P196】
三、议论文很少考
第六节 古诗文阅读教学
第七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
第八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六七八这三个章节,理解即可,考试很少涉及】
第四章 作文教学 很少考
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 很少考
第六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 P318 【重点】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与目标
贯彻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的注意点 三点 P319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特点 P321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了解】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P324
综合性 实践性 自主性 合作性 生成性
第三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第七章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 P332
第一节 现代语文教学媒体概述
一、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含义与特点
1、现代语文教学媒体 名词解释 P332
2、特点
二、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分类与作用
七大作用 P338
三、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与要求 【理解为主,其中,第一点“现代与传统兼用原则中如何能做到两者兼用”需要着重掌握】P339
第二节 语文多媒体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 名词解释 P344
第四编 语文教师论
这一编几乎不会有专门考点,但要讲内容理解透彻到位,学着灵活运用到作答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