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15:56
文档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爱情诗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习方案一、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二、语文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
推荐度:
导读爱情诗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习方案一、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二、语文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 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写于1977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生字词汇

霹雳    流岚    虹霓    雾霭   慰藉    炫耀    红硕    

籍贯    和蔼    藤条    稠密    做窠    戟

4、语句理解

(1)如果说“红硕的花朵”表现了女性的热情美丽,那么“沉重的叹息”该如何理解呢?

(2)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如何理解其中的“伟岸的身躯”和“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两句话矛盾吗?如何理解诗人在其中所包含的感情?

(4)《我愿意是急流》主要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5)《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人把自己和爱人分别比做什么?

5、修辞分析

比喻

例如: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对偶

例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拟人

例如: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排比

例如: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三、阅读探究

(1)在《致橡树》中诗人在第一部分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这些意象代表了那些爱情观?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意  象

特  点

爱 情 观

诗人的态度
(2)仿照前文的结构把“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省略的部分补全。

(3)第二部分中的哪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同时也对第一部分的种种提问作了神圣而庄严的回答?

四、质疑析疑

请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致橡树》的作者是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19世纪匈牙利诗人          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它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             的主题。

2.《我愿意是急流》各节开头用倒装         复句,展现了五幅艺术画面,蕴涵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3.《致橡树》的主旨句是                            。

二、选择

4.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慰藉(jí)      雾霭(ǎi)    稠密(chóu)     红硕(shuò)

B.凌霄花(xiāo)  虹霓(ní)    做窠(guǒ)      废墟(xū)

C.刀戟(jǐ)      攀援(yuán)  崎岖(qí)       春藤(téng)

D.流岚(fēn)     威仪(yì)    懊丧(sàng)     绿荫(yīn)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又像戟。

B.我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C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我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6.下面空白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愿意是云朵,是        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            ,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          的脸,显出      的辉煌。

A.红色   飘来飘去   苍白   鲜艳

B.灰色   荡来荡去   鲜红   鲜艳

C.红色   飘来飘去   鲜红   鲜艳

D.灰色   飘来荡去   苍白   鲜艳

7.《致橡树》中诗人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 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   ) 

A.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B.鸟儿   凌霄花  泉源  险峰

C.泉源   险峰   鸟儿  日光

D.鸟儿   凌霄花  日光  春雨 

8.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我愿意是急流》中用哪些词语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 

A.我愿意         B.只要         C.我,只要       D.我愿意,只要

三、判断题

9.《致橡树》中诗人否定了极力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爱情观。

10.《致橡树》从男性角度来表现爱情。

  11.“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2.《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都能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进行象征类比,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围绕一个主题,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表现缠绵的倾诉,和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四、阅读理解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3.本诗以       的方式,主要运用      的手法,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追求。

14.诗人眼中的爱情观是什么?

15.橡树的“铜枝铁杆”象征        ,木棉的“红硕的花朵”象征            。

16.“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在修辞上属于         ,作用是                   。

17.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文档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爱情诗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习方案一、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二、语文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