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名称 | 第一章第1节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 课型 | 新授课 | 教者 | 潘海虹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 ||||||
| 教学重点 |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 ||||||
| 教学难点 | 使学生理解掌握信息的特征 | ||||||
| 教学资源 | (1)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 (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收集相关教学资料 |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内 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激情导入 感受信息 信息概念 
 信息的特征 |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对我们起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了解信息,关注信息。 通过“感觉剥夺实验”来感受信息。 思考以下问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长时间在那种环境下会怎样? 信息的三种典型观点 香农的观点: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猜猜看游戏 提出问题:同学们是怎样猜到答案的?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 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生存实验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1、普遍性可和传递性 做一个比划一个猜游戏 | 屏幕展示 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适当引导 | 思考回答自己可能出现的感受 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 小组表演 | 激发学习兴趣 以“感觉剥夺实验”作情境渲染,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并自然的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从猜猜看游戏 中体会香农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什么是信息 通过游戏,引导学生体会信息的传递性 | |||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
| 信 息 的 特 征 | 2、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故事中信息都是通过什么载体进行传递的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 3、共享性 和平将军 4、价值性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 5、实效性 举例 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新闻,海报,通知等等 6、真伪性 蒋干盗书的故事 |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事例讲解 事例讲解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 | 思考回答 自主分析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回答 思考回答 | 通过事例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帮助学生归纳和建构知识。 引导学生以积极上进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引导学生生活学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 在这个故事中,让同学们发现信息存在真伪性,我们要注意鉴别。 | |||
|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课知识点 | 自主总结 | 培养总结归纳 能力 | ||||
| 板 书 设 计 | 信 息 与 信 息 的 特 征 1. 信息概念 2、信息的特征: 三种典型的观点 普遍性和可传递性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真伪性 | ||||||
| 学生情况分析 |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本节是本学科第一节,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 ||||||
| 教学反思 |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是高一信息技术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 ||||||
教案
鞍山五中
潘海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