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16:02
文档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2、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体验性学习目标为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三废’处理的必要性”、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等开行感性认识的铺垫。4、过程与方法①渗透“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②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行化学语言表述有
推荐度:
导读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2、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体验性学习目标为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三废’处理的必要性”、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等开行感性认识的铺垫。4、过程与方法①渗透“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②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行化学语言表述有
课题3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2、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体验性学习目标

为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三废’处理的必要性”、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等开行感性认识的铺垫。

4、过程与方法

①渗透“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②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感觉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③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三、教学难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硬水的软化方法。

四、教具准备:

仪器和用品: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平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碎瓷片等

药品和用品: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活性炭、肥皂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引用:同学们平时口渴的时候,最想喝的是什么?

问:自然界中的水都存在于哪些地方?

展示:井水、河水、海洋、冰川等图片。

问:这些水是不是纯水呢?

展示:一杯浑浊的天然水

问:分析这杯河水中所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可溶性杂质

分析: 天然水含有      

不溶性杂质

生:水

生:井里、河流、海洋、大气、冰川、动植物体内等地。

生:不是

生:混合物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引入课题
过渡那么我们如何将这样一杯浑浊的水转化为我们能够饮用的水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水的净化

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

很简单的引入课题
活动与探究请一位学生上台,将所展示的3杯相同的浑浊的天然水中的其中2杯中加入明矾,并且进行搅拌,之后放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请一位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阅读书本P55,观察并思考

生2:加明矾的2杯水比没有加入的更加清澈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描述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一、沉淀(分为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分析:这3杯水放置一会,上层水会更清澈,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沉淀。没有加入明矾的方法,我们称为静置沉淀,而加入明矾的称为吸附沉淀,明矾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吸附其周围小的沉淀颗粒然后逐渐变成大颗粒,当达到一定重量时,沉到容器底部,我们把明矾称为——絮凝剂。

三、过滤

活动与探究

教师演示

问题3:那么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呢?

问题4:大家从自己的感性认识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过滤?

教师归纳:茶壶的漏斗、施工现场的漏沙、淘米、豆浆机里剩下的豆渣和倒出的豆浆。

师:化学中过滤指: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过滤操作

让学生观察书本过滤液体图示。并回答图中所包含的仪器和用品有哪些?

归纳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几点。

生:过滤

联系学生生活

生: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    铁架台(带铁圈)

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三、吸附问题5:通过沉淀、过滤操作此时所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师: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物质。

问题6: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大家回想下,我们家的冰箱里所放的除臭剂是什么?

活性炭——吸附剂

活性炭利用其自身疏松多孔结构,将有颜色和气味的分子储存其内。所以可以用于除臭和除颜色。

这种方法称为——吸附

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展示:自制简易净水器。

生:不是

生:

让学生自己回家自制这样的简易净水器。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的奥妙

四、硬水和软水

演示实验3-3

五、蒸馏

过渡:经过除颜色和异味的水,里面还会含有其它的一些可溶物,比方说钙镁化合物,而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软水。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问题7:我们要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

将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那么如何降低水的硬度或者说如何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生活中可以将水煮沸,而在实验室中,用蒸馏。

结合课文,了解蒸馏的原理(蒸馏水是如何制得的?)。

生:观察现象:

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产生泡沫较少并有浑浊生成的是硬水。

1.教会学生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2.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运用于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

介绍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介绍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小结:水的几种净化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通过了解自来水制取过程,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思想。
设疑:是不是饮用越纯的水就越好?
课后作业:收集一些资料,从卫生、健康角度对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提出自己的看法。查阅资料概括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三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二、硬水和软水

1、定义 

1、沉淀   絮凝剂:明矾

2、过滤  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2、区别

3、吸附    

4、蒸馏  

4、硬水软化

3、硬水的危害

六、教学反思:

1、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活性炭、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可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了解了过滤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会了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前没有布置学生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自来水厂、自来水源、自然环境水域、家庭用水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学生学习时热情不是很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3、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太多,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太少。好多问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机械的回答。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与创新意识,应该是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文档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2、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体验性学习目标为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三废’处理的必要性”、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等开行感性认识的铺垫。4、过程与方法①渗透“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②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行化学语言表述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