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2、理解水平的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体验性学习目标
为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三废’处理的必要性”、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等开行感性认识的铺垫。
4、过程与方法
①渗透“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②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感觉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③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三、教学难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硬水的软化方法。
四、教具准备:
仪器和用品: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平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碎瓷片等
药品和用品: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活性炭、肥皂水。
五、教学过程
| 教学程序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新课导入 | 引用:同学们平时口渴的时候,最想喝的是什么? 问:自然界中的水都存在于哪些地方? 展示:井水、河水、海洋、冰川等图片。 问:这些水是不是纯水呢? 展示:一杯浑浊的天然水 问:分析这杯河水中所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可溶性杂质 分析: 天然水含有 不溶性杂质 | 生:水 生:井里、河流、海洋、大气、冰川、动植物体内等地。 生:不是 生:混合物 |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引入课题 | 
| 过渡 | 那么我们如何将这样一杯浑浊的水转化为我们能够饮用的水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水的净化 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 | 很简单的引入课题 | |
| 活动与探究 | 请一位学生上台,将所展示的3杯相同的浑浊的天然水中的其中2杯中加入明矾,并且进行搅拌,之后放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请一位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 阅读书本P55,观察并思考 生2:加明矾的2杯水比没有加入的更加清澈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描述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 
| 一、沉淀(分为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 分析:这3杯水放置一会,上层水会更清澈,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沉淀。没有加入明矾的方法,我们称为静置沉淀,而加入明矾的称为吸附沉淀,明矾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吸附其周围小的沉淀颗粒然后逐渐变成大颗粒,当达到一定重量时,沉到容器底部,我们把明矾称为——絮凝剂。 | ||
| 三、过滤 活动与探究 教师演示 | 问题3:那么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呢? 问题4:大家从自己的感性认识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过滤? 教师归纳:茶壶的漏斗、施工现场的漏沙、淘米、豆浆机里剩下的豆渣和倒出的豆浆。 师:化学中过滤指: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过滤操作 让学生观察书本过滤液体图示。并回答图中所包含的仪器和用品有哪些? 归纳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几点。 | 生:过滤 联系学生生活 生: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 铁架台(带铁圈) | 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 
| 三、吸附 | 问题5:通过沉淀、过滤操作此时所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师: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物质。 问题6: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大家回想下,我们家的冰箱里所放的除臭剂是什么? 活性炭——吸附剂 活性炭利用其自身疏松多孔结构,将有颜色和气味的分子储存其内。所以可以用于除臭和除颜色。 这种方法称为——吸附 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展示:自制简易净水器。 | 生:不是 生: 让学生自己回家自制这样的简易净水器。 |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的奥妙 | 
| 四、硬水和软水 演示实验3-3 五、蒸馏 | 过渡:经过除颜色和异味的水,里面还会含有其它的一些可溶物,比方说钙镁化合物,而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软水。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问题7:我们要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 将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那么如何降低水的硬度或者说如何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生活中可以将水煮沸,而在实验室中,用蒸馏。 结合课文,了解蒸馏的原理(蒸馏水是如何制得的?)。 | 生:观察现象: 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产生泡沫较少并有浑浊生成的是硬水。 | 1.教会学生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2.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运用于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 | 
| 介绍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 | 介绍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 |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
| 小结: | 水的几种净化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通过了解自来水制取过程,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思想。 | ||
| 设疑: | 是不是饮用越纯的水就越好? | ||
| 课后作业: | 收集一些资料,从卫生、健康角度对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提出自己的看法。 | 查阅资料概括总结 | |
| 板书设计 课题三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二、硬水和软水 1、定义 1、沉淀 絮凝剂:明矾 2、过滤 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2、区别 3、吸附 4、蒸馏 4、硬水软化 3、硬水的危害 | |||
1、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活性炭、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可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了解了过滤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会了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前没有布置学生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自来水厂、自来水源、自然环境水域、家庭用水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学生学习时热情不是很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3、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太多,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太少。好多问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机械的回答。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与创新意识,应该是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