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很多的电影,电视,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宫崎骏的《天空之城》。
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着的汽艇,在高架铁轨上喷出股股黑烟的旧式火车,穿梭于天地之间的一对男女。这就是日本著名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旷世之作:《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一剧充满了很多新元素。电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画出故事所发生的世界的景观,有点科幻色彩,也有点神话色彩,还有点欧洲工业时期的味道,诸如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黑漆漆的矿洞,飞空艇,像泥塑的机器人等等。紧张激烈的情节贯穿整部电影,但蓝蓝的天空和浓浓的白云反而将尖锐的冲突淡化得更耐人寻味;人物的表达很多时候不是靠台词而是靠具体动作,使人物的性格更显深刻。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它能吸引小孩甚至大人坐下两小时专注地看一部动画片的原因了吧。
“请让我与那个秘密相逢,就像一种孤独拥抱另一种独……”《天空之城》的主题歌唱出了作品深沉、伤感的主题。《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是开场音乐,虽然刚开始稍快的旋律像是在描述希塔和帕苏相见的喜悦,但是之后的一段小提琴婉转动听的旋律,绵长的让人忘记了思考,忘记了一切,脑海里出现的是希塔从天上坠落的情景,仿佛天使降临人间。但是最后的余音,却又浅浅的泄露出伤感来。
这段音乐是《天空之城》的定调之曲,它的作用在于将全片音乐风格固定下来,并第一次展现出影像与音乐的搭配程度。这首《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是全片配乐的灵魂所在,整个基调倾向于伤感。似乎预示着某种未知的灾难,从而引领全片掀开波澜壮阔的历险。它的出现让人从心底感到一丝凄凉与哀伤,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片尾,它把全片用一条哀伤的绳索连接了下来。
《morning in slagg's ravine》是分开来在影片的三个地方出现的,这段音乐开始出现在帕苏和希塔在众目睽睽之下掉下铁轨的场景,充满着欣喜、惊奇,还有无法相信的感觉。希塔和帕苏相携着安然落到地面,音乐随之结束。第二天黎明的时候,这段音乐又响起了。此时希塔还在沉睡,帕苏却拿起小号吹奏出这一曲,画面转向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微风轻抚,惬意而温馨的黎明就这样被勾勒出来。《discouraged pazu》这段音乐流露出的哀伤,令我久久不能自拔,名字是《发现帕苏》,或许从一开始帕苏遇见希塔,接着一连串的故事——天空之城的发现,直至消失在苍穹尽头,我们都无可挽回。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自身的孤寂,以及被长期压抑的感触。
全片最为哀伤的乐曲就是这首《发现帕苏》,它将全片的情绪底线勾勒出来,并一直衬托着下面各种情感,好像凝望,也好像沉思,总之浮想联翩,音乐《发现帕苏》的出现标志着影片开始走向矛盾冲突的高潮,标志着低沉的开始。当进行到崩溃的天空之城时,影片达到了高潮,《the collapse of laputa》不知不觉地响起。在希塔和帕苏喊出了毁灭的咒语之后,天空之城开始慢慢坍塌坠落,曲子的旋律正是来自于《天空之城》的主题曲。崩溃之时,没有歇斯底里,只是童声无词地哼唱在寂静中微微回荡,而和声在背后此起彼伏的追随着,像是注视着,像是聆听着;像是无言以对之后的一种随声附和,童声的哼唱虽然带来了饱力量的悲凉,但同时也带来了如初生的婴孩一般的憧憬,似乎预示着希望与重建。此时,主旋律中的悲伤在这里被完完全全地流露出来,无论是苍茫的天空、被天空之城遮蔽了的太阳还是注视着他们的希塔和帕苏,无一不散发出了一种悲凉,以此从人们内心深处撤拽出了另一种逝去的忧伤——它是天空之城的逝去,它是家乡的逝去,它是文明的逝去,逝去了的,还有曾经拥有的过去。
在影片结束的时候,《carrying you》缓缓升起,这是一首比较欢快的曲子,节奏明快,大概是为了在末尾给影片注入一些希冀的元素,毕竟这是一部动画巨作,还是应该将希望与光明带给观众。但由于背景音乐的变换,我自认为是少了悲伤的气息,多的,也只是沉重的叹息。
《天空之城》的故事本身有着宏大的背景和曲折的情节,让音乐有一个很广的发挥空间。旋律非常悠扬,场景音乐与画面配合得十分完美。音乐本身也继承了影片的主题,每一次听到,都会觉得它本身虽然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但还具有一种掩盖在美丽之下的迷茫与憧憬。在茫茫人海中,在颠沛旅途中,在夜深人静时,甚至在鼎沸的街市,当耳边响起它清脆的旋律,心是静的,少了纷争与烦躁,只剩下满心的宁静与祥和,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纯洁无瑕。音乐是在看《天空之城》时感触最深的,听着这样纯美的音乐,会完全忘了这仅仅只是一部电影。曾一度陶醉在音乐的氛围之中,它的确具有能够撩拨起心中尘封久已的魔力。闭目聆听,似乎清风拂过脸颊,再次睁眼,眼前湛蓝一片,天空之城屹立眼前,我们终于又回到了那个神话的世界,在那片蔚蓝的天空中,我们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交响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