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代文学史试卷(下期) 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04:04
文档

现代文学史试卷(下期) 附答案

重庆三峡学院2010至2011学年度第1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期考核试卷适用对象:文学与新闻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命题人:xxf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说明:1、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卷上答题无效。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共28分,每小题7分,共4题)。1、第四种剧本2、伤痕小说3、“归来者”诗群4、大散文二、简答题(本题共22分,每小题11分,共2题)。1、简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点。2、简述马原小说的叙事艺术。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
推荐度:
导读重庆三峡学院2010至2011学年度第1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期考核试卷适用对象:文学与新闻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命题人:xxf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说明:1、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卷上答题无效。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共28分,每小题7分,共4题)。1、第四种剧本2、伤痕小说3、“归来者”诗群4、大散文二、简答题(本题共22分,每小题11分,共2题)。1、简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点。2、简述马原小说的叙事艺术。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
重庆三峡学院2010至2011学年度第1学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期考核试卷

适用对象: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8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命题人:xxf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核方式:开卷

说明:1、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共28分,每小题7分,共4题)。

1、第四种剧本

2、伤痕小说

3、“归来者”诗群

4、大散文

二、简答题(本题共22分,每小题11分,共2题)。

1、简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点。

2、简述马原小说的叙事艺术。

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共2题)。

1、简述老舍戏剧《茶馆》的艺术构思。

2、分析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的形象。

四、作品鉴赏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0分,共1题)。

1、赏析北岛的诗歌《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

世界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期考核试卷参

一、名词解释题

1.第四种剧本:

从1956年春天开始出现,代表着一场反公式化概念化的运动,特别是“双百方针”在文艺界思想运动的直接结果。这一名词是由黎弘(刘川)在评论《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的时候提出的。成就:一、勇敢的突破了“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道德,情操,爱情生活。深入刻画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二、勇敢的突破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的干预生活,尖锐的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这也是第四种剧本的两个显著特征。也是当代话剧的第一次高潮的两个成就。

2.伤痕小说:

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中成就最大的,是正面描写造成整个民族伤痕,揭示中个人和家庭悲剧命运的小说。以1977刘心武《班主任》为发轫之作,因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得名。伤痕小说的价值首先是对的整体否定,是对及其之前的“瞒”和“骗”的文学的否定。伤痕小说摆脱了原有的写作陈规,关注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具有悲剧意识。伤痕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当代“非人”的文学历史的结束。

3.“归来者”诗群:

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归来”诗人群,包括“七月派”诗人和九叶诗人及在反右斗争中被处置的诗人艾青、公木、流沙河、公刘等。归来的诗人在诗歌内容的历史反思和艺术个性化方面作了探索,在有关个人曲折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中凝聚历史的沧桑,从自我与历史的寻觅中进行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辩;同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觉在创作之中贯穿现实主义精神,以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理性思辨精神作深刻的社会探求。代表作品有艾青的《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

4.大散文:

1992年,贾平凹不满意散文的现状,在自创杂志《美文》中张扬“大散文”旗帜,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鼓呼真正的散文大家。“大散文”疏离狭隘的私人化写作倾向,作者基于普遍人类精神,有人文情怀,在一个较高的文化基点上,以散文的方式观照、体悟、思考现实社会、历史演化以及人类生命存在的方式。代表作有余秋雨《文化苦旅》、周涛《游牧长城》。

二、简答题

1、简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点。

杨朔提出了诗化散文的主张,而且注重创造诗的意境,很多散文都运用了诗歌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杨朔的散文很讲究艺术结构,追求构思的新颖,奇巧。他的散文因为很讲究语言美,文词清新,俊逸,简练。刻意的追求语言的概括和表现力。

杨朔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

杨文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像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2、简述马原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马原的小说常常有意混淆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身份。作者最大的爱好是将“马原”引入小说文本,让其讲述故事、冒险、写作,谈论故事和小说的写法,这既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相当的元小说色彩,又突破和混淆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达到了真真假假、以假乱真的效果。在《西海的无帆船》中,姚亮却以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身份出面,指责“马原在小说形式上大耍花样,故意搞者不辨真伪”,姚亮并且透露了“陆高就是马原本人”的内幕,并吁请读者推敲起叙述人称和结构方式。这一节带有浓厚元小说色彩的文字,既揭露了小说的虚构特征,同时也造成真实与虚构的混淆。

二、马原小说在叙述过程中常常有意识扭曲时间的线性特征。对神秘感和不确定性进行有意的强调是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将故事时间兑换为叙事时间的过程中,改变了故事时间的线性特征。马原的不少小说是由片段叠加或交错而成的。如《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鹞的三种方法》、《四个女人的三个阶段性想法》等都是如此。在其中读者既找不到各个片段之间的有机联系,也看不到每个片段所述的故事有什么环环相扣的情节。马原既借这种生活片段的随意组接来突出人们日常交往的真实感和人的生活感受的同时性与不相关联性,同时也解决了作品中“我”所面临的那种“写一个故事之前,总要为写什么怎么写这类问题伤脑筋”的苦恼。

三、马原经常使自己的作品同自己或其他人的作品互相关联镶嵌,形成一种互文性。马原小说的互文性不仅在于小说人物的串游,它还存在于文本自身和文本虚构出的文本之间,也存在于马原自己的小说和他人的小说之间。《旧死》提到了雨果的《九三年》,《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则提到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他不仅在《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中虚构了姚亮(马原)的死亡,而且在《上下都很平坦》中插入了“那部小说的作者也叫马原,不知道那个马原是否还活着”“我不知道那个也叫马原的写这部小说时对我们那里的实际情况知道多少”一类的句子。写作《中间地带》的作者已经故去,创作《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的作者马原在创作的同时得以诞生。作品一经诞生,作者已经死去。马原的小说,一方面重返了口头叙述文学的传统,一方面从现代外国作家那里借来了元小说的创作技法。这使马原的小说始终局限于真实与不真实、逻辑与非逻辑、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并有了自身的魅力。

三、论述题

1、简述老舍戏剧《茶馆》的艺术构思。

老舍为了表现“埋葬三个时代”的恢弘主题,精心构思了设戏的角度。即不是“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而是“通过一个茶馆和下茶馆的一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从而“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侧面透露”,一方面便于老舍从自己更熟悉的人物和生活出发,发挥其优势;另一方面也易于收到即小见大、由此及彼的效果,并常常以蕴藉含蓄唤起读者的深思和联想。比如,在第一幕,卖掏耳勺的老汉说“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一句话点出了那时尖锐的阶级对立。这里关键在于采用“侧面透露”的方式,要求作者对生活整体要有深刻的全局性认识,所选的侧面应有典型意义。具有“叶落知秋”落叶那样的特质。

总之,《茶馆》从“侧面透露”的角度进行总体构思,对传统的戏剧结构有所突破。全剧以人民群众同时代的矛盾冲突作为戏剧冲突,用以王利发的命运故事为中心的、联合其他主要人物的命运故事的几条经线和大大小小戏剧冲突形成的几条纬线,织成了“球网状”的结构。这种“球网状”的结构,在表现戏剧冲突时,不是以同一组对立面人物的矛盾冲突作为推进情节的主轴,而是令接踵而来的社会矛盾穿插切人。这样,就在同一场面里“集合”了几个生活片断,形成戏剧冲突的此起彼伏,使场面异彩纷呈。应该说,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和作者基本采用横断面写法分不开的。三幕戏截取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断面,在其中作者绘制了多幅精采的人物速写和生活即景,使之合成为一张蕴藉深远的社会风俗画。每一幕戏的结尾都以神来之笔为图画的核心描绘了精当的落点形成一个个“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时代风貌和社会心理,具有社会风情的丰富性和时代本质的透视力。但是,《茶馆》的横断面写法不同于一般,它的三幕戏三幅画的背景都是茶馆,并且以裕泰茶馆的兴衰史及其主人王利发的辛酸史贯通全剧,因而又加强了历史变迁的纵深感。

《茶馆》的结构艺术是新颖独特的。它不以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推进情节,而是凭借线索的多元化的平行发展,使故事像“生活流”似地向四处漫溢,以求得剧情的延伸扩展。从章法上看,《茶馆》带有小说式的多相穿插和散文式的错落潇散;每个小故事既可成章,而相互勾连却又是天衣无缝。这就有机地合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世态长卷。

2、分析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的形象。

刘世吾的性格比较复杂,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人物。他身上带有严重的官僚主义的作风和习气,但他并不那么惹人讨厌,有时他还令人感到可亲和钦佩。他取笑缺陷,却并不愤懑,更不想克服它;他欣赏成绩,却没有热情,也并不想去巩固和发展它。是与非,成绩与缺陷,在他心中都不过是“就那么回事”。他经常讲的“就那么回事”,是他的口头禅,又是指导他工作和生活的哲学,因而在“就那么回事”的背后掩盖着刘世吾可怕的冷漠与麻木的心态和病症。他仿佛是一个看透一切的“哲学家”,成了对事业、对生活的旁观者。他没有热烈的爱,也没有强烈的憎。他容忍一切。他整天也忙忙碌碌,但只不过是机械地做着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但刘世吾决不仅仅是一个马马虎虎的官僚主义者。他善于对部下启发诱导,有时还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并且还有一套坚固的理论,诸如“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等,成为他掩盖和庇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挡箭牌。即如林震到区委会后,发现了许多他意想不到的缺点和问题,因此非常激动和愤懑。而刘世吾却告诉他:“当然,想象总是好的,实际呢,就那么回事。问题不在有没有缺点,而在什么是主导的。我们区委的工作,包括组织部的工作成绩是基本的呢还是缺点是基本的?显然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我们伟大的事业,正是由于这些有缺点的组织和党员完成着。”以此来回避和掩盖现实矛盾。

刘世吾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冷漠,但这并不等于往日的热情在他身上已经完全泯灭。不,他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时也有不满之感,因而他为了摆脱自己对实际生活的厌倦感情和无聊心绪,常常贪婪地读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从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梦想一种单纯的、美妙的、透明的生活”。可是当他睁开眼睛来看现实的时候,那种“透明生活”的幻影就立即消失,心情又回到黯淡和灰色。他怀念过去的战斗生活,然而对于眼前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却陷入极大的麻木与冷漠。对于刘世吾来说,如果过去那种暴风骤雨式的、充满激情的战斗生活曾经鼓舞过他,那么当前需要进行坚韧、琐屑的日常工作的时候,现实在他眼里就失去了诗意。的日常工作不再是他的内心要求,而变成了他的负担。因此热情随之衰退,疲惫情绪应运而生。他自己的灵魂里害上了与时代对立、无爱无憎的精神冷漠症。

四、作品鉴赏题

1、赏析北岛的诗歌《回答》。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

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由于心里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

出卷分数:95

理由:试卷涉及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四种主要的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同时又兼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的各个典型阶段。在保证文学史脉络的全面性和清晰性的同时,又没有脱离本学期的教师授课内容。既有传统的温和的作家作品题,又有激进作家的争鸣作品题,可以照顾全体学生的答题口味,又能引导学生的批判精神,既有对传统的回归,又有对固有事物的怀疑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不足之处在于,试题多从男性视角出发,对占多数的应考女学生而言,显然乏味。

答卷分数:75

理由:1.字数过多;2.答案缺少个性。

文档

现代文学史试卷(下期) 附答案

重庆三峡学院2010至2011学年度第1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期考核试卷适用对象:文学与新闻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命题人:xxf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说明:1、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卷上答题无效。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共28分,每小题7分,共4题)。1、第四种剧本2、伤痕小说3、“归来者”诗群4、大散文二、简答题(本题共22分,每小题11分,共2题)。1、简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点。2、简述马原小说的叙事艺术。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