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06:23
文档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张家窝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课题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二、学习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三、学习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五、特别提醒:1、文学
推荐度:
导读张家窝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课题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二、学习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三、学习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五、特别提醒:1、文学
张家窝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编写人杜学芳  审定人唐凤顺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三、学习难点: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

2、文化与文学要注意区分开来,文化包含文学、艺术、自然科技、数学、天文、史学、雕塑、建筑等多方面,而文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3、在科学技术方面,是指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不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4、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六、知识梳理: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__,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_______________的内涵、______________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__

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____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____________和柯尔克孜族的___________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______________ 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合作探究

探究一: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探究二: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学们交流共享。

探究三:

(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

(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探究四:

(1)你还知道哪蝗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务有什么特点?

 (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八、同步练习

1、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把中国的诗词、绘画等融为一体,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这说明                                           

 ① 中华艺术对于人民情操的陶冶具有独特的作用  ②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色彩   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或1/20。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① 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 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

4、“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A.文化的源远流长B.文化的博大精深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

5、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这说明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7、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技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8、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特色,不相融合

9、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10、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探究1

(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青;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探究2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和社会的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探究3

(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探究4

(1)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陧,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Ⅺ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11、(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文档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张家窝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课题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二、学习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三、学习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五、特别提醒:1、文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