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们只有“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爱好,要清楚学生感兴趣东西是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符合了他们奇特的想像,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时要关注、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不同,那么他们的知识、经验、信念也有所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常言道:“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课堂上对于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师都要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照顾每个学生,尤其对于后进生,就会增加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前者表现出一种性的风格,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依存性,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不应强求一律。了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在写教学设计时,根据不同,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这既尊重了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四、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由于学生内容是开放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有些甚至出乎意料。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找出问题的答案,那么,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在教学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关注认知误区,以免造成隐患:
教学中,如果探究方法不对,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错误的知识。
六、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评价具有监测和激励等功能。学习评价是课堂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时的评价,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学,科学的评价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评价不当,会适得其反,因此要实施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中,密切关注和分析学情,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