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说课稿
说教材:
本学段要求学生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中揣摩表达顺序,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主要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默读理解文章内容,练习归纳文章中心。
《狼牙山五壮士》是课改版11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传统教育”为主题,在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外貌对人物品质的作用。重视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新课标强调要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有限的40分钟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主体潜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与此同时我还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充分发挥朗读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说学生:
1、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
本班约65%的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知道理解人物要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会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画批理解,一半以上的孩子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故事在电影、电视上也看过不少,应该说并不陌生。课前找部分学生通过谈话调研,有32.6%的同学看过这部电影,100%以上的学生读过抗日的故事,为了解故事背景体会情感奠定了基础.
2、问题分析:
由于时代较远,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些是学生的困惑点。
说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位战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对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产生崇敬心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是理解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四、教学流程图: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感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三)聚焦写法,升华情感
五、说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感: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那几部分内容?
本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了: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掌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这篇文章以五壮士不畏牺牲,英勇杀敌为主线,突出表现了一个“壮”字,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主线非常清晰。因此课上紧扣“壮”字这个疑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抓住文中能体现“壮”的语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认真研读,分析探讨。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壮士“是豪迈勇敢的人,课题中“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这是同学们的质疑,是啊,五壮士“壮”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一问题深入学习课文,看自学提示:
1.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表现了什么?
3.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4.在狼牙山顶峰,战士们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5.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抓住描写五位壮士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与同学们交流感悟。
【设计意图: 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第一段:在什么情况下接受的任务?(“敌众我寡”体会壮志)
敌人是大举进犯而我们只有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任务,感受到五位战士的勇敢豪迈。
第二段:诱敌上山,引领学生抓住五壮士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学习英勇杀敌的句子,体会战士的壮士行为,体会到虽然他们的表现不同,但是他们的心愿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心想多消灭敌人,给大和群众多写转移的时间。
第三段:引上绝路:
1、结合文中语句分析,这是怎样的两条路,引导学生画图并体会为什么称之为“绝路“?狼牙山顶峰三面都是悬崖,只有这一条路,战士们是沿着这条路走上山顶的,后面又有追击的敌人,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了,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
2、交流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指导朗读: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班长马宝玉决定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一段,在课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为了连队主力和群众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之一,但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斩钉截铁”感悟英雄形象,由于学生年龄,还有一定困难。我设计了这样的细节:(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2)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3)为什么要用“斩钉截铁”而不用“毫不犹豫”“坚决果断”。(4)“斩钉截铁”地说了什么。(5)班长是在什么情况下斩钉截铁的说的。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读本段课文。使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刻体会到,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保护战友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之后抓住“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体会,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战士们伟大的英雄壮举,并深受感染。学法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深刻感悟,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段:顶峰歼敌:想象战斗场面。
1、个别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激烈的战斗场面,把抽象的文字语言幻化成生动的画面。
2、评读:读得好在哪儿?(预设:抓准了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抢、夺、插、举、喊、砸,读出自己的感悟,(勇敢、有力、对敌人的仇恨),读出了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深刻理解五壮士在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并且告诉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是阅读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句: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
(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赢得时间,保证与群众安全转移。)
②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说一说中国人民的仇恨是对谁的仇恨?为什么那么恨?他们对我们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九·一八”事变、南京大、三光、731细菌,通过资料补充,(日军占领了中国2/3的国土,遭受的财产损失达6000亿美元,采取的残杀手段多达250多种,制造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侵略我们的故土、掠夺我们的财产、杀害我们的同胞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想到这些国家仇、民族恨,怒火在战士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跟敌人血战到底,同学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敌人正攀着石壁爬上来你就是这些英勇的战士怎么读?)
设计意图:这样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学生的内心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读出了理解、又从读中领悟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用石头砸”学生入境入情,从这句话中领悟到“五壮士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才会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为“猛地举起”石头的动作而感动,他们知道“石头像雹子一样……”写出了“五壮士的仇恨和决心,写得具体生动,读起来也很有劲”;知道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向敌人头上砸去”一句中,“砸去”要读得狠狠的。朗读训练到位,才读得出英雄们壮烈豪迈、气壮山河的精神。
第五段:英勇跳崖:前面提到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学生较难理解。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的道理。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来解决:
1、 出示“五壮士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此时此刻,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可能说些什么?
预设:A、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
B、上来呀敌人!你们上来也是扑个空,你们来晚啦!中国人民是永不屈服的。
C、永别了,亲爱的战友,一定要消灭所有的敌人,建立新中国。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2、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等重点词语进行分析:从“屹立”一词中感受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体会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面对死亡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读文的热情,也让语文教学育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让读文更真切,可谓一举多得。 】
(三)聚焦写法,升华情感
默读全文,两次完成掩护任务,哪次详写,哪次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设计意图:突出五壮士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英
诱敌上山 勇
接受任务 跳
崖
六、本课学习效果评价:
1、抽查学生朗读。
2、五位壮士对人民( ),对敌人( )他们( )的精神令我们崇敬。
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它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效果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从中我深深地感到:课堂上,把机会让给学生,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2、指导学生抓动作、神态、语言分析,透过文中对英雄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他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3、精心设计教师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化作充满感情的导语,启发感染学生入境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