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2008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08:06
文档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2008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2008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36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龃龉矩形焗油前倨后恭B.裨将裨益捭阖俾众周知C.拙劣茁壮罢黜相形见绌D.拾掇点缀啜泣笔耕不辍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部署脉搏渡假村渊远流长B.就序蜂拥捅篓子按步就班C.纹身搏弈挖墙角别出新裁D.斑澜家具三步曲一愁莫展3.斟酌文学作品中的语句。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合乎情境的一组是()①夏夜,柳丝是些温寂垂悬的_____
推荐度:
导读湖北省十堰市一中2008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36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龃龉矩形焗油前倨后恭B.裨将裨益捭阖俾众周知C.拙劣茁壮罢黜相形见绌D.拾掇点缀啜泣笔耕不辍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部署脉搏渡假村渊远流长B.就序蜂拥捅篓子按步就班C.纹身搏弈挖墙角别出新裁D.斑澜家具三步曲一愁莫展3.斟酌文学作品中的语句。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合乎情境的一组是()①夏夜,柳丝是些温寂垂悬的_____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2008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36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龃龉           矩形            焗油          前倨后恭

B.裨将           裨益            捭阖          俾众周知

C.拙劣           茁壮            罢黜          相形见绌

D.拾掇           点缀            啜泣          笔耕不辍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部署           脉搏            渡假村        渊远流长

B.就序           蜂拥            捅篓子        按步就班

C.纹身           搏弈            挖墙角        别出新裁

D.斑澜           家具            三步曲        一愁莫展

3.斟酌文学作品中的语句。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合乎情境的一组是(      )

①夏夜,柳丝是些温寂垂悬的______,在月光里睡着。沿溪开着很多野花,缤纷的颜色,也在月光里睡着。       (司马中原《如歌的行板》)

②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铺满天空的______,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鲁迅《好的故事》)

③我看到红色羽毛和黄色羽毛的朱鹂鸟,啄着葡萄架上的青葡萄。美丽的朱鹂鸟常常成群的飞进院子里来……一粒粒的青色葡萄在往地上跌落,跌出碎细的_______。(萧白《六月的眸光》)

A.帘幕    雾霭    耳语          B.帘幕    云锦    珍珠

C.睫毛    云锦    耳语          D.睫毛    雾霭    珍珠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陈逸飞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油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和以往不同,第80届奥斯卡没有哪一部影片主宰大部分奖项,《老无所依》、《血色黑金》及《玫瑰人生》平分秋色。

C.交易厅内全没有股市风云变幻莫测、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的味道。

D.历代君王如此垂青关公,大加封赏,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武圣”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士兵突击》、《家有儿女》、《奋斗》、《金婚》、《闯关东》等优秀电视剧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电视剧创作得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保证交通顺畅,交管部门决定采取在特定时段、特定路段车辆行驶。

6.下列文句均与季节有关,以其所描写的景色、情境,依春夏秋冬物候变化之先后为

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

值得赏乐的。

②一地李花,飘零似雪,也为我翌日晨晓推窗时牵起家国之思来,这种思念,经

过日光烘托,益其温暖烂漫,浩浩荡荡,明媚千万里,天涯便也近在咫尺了。

③近前光晃晃的柏油路面,热得实在看不到什么了。稍远一点的地方的景象,都

给蒙在一层黄胆色的空气的背后。

④南方的黄梅天的确糟糕得可以。天,老是阴沉沉地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

⑤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

诗趣,常常独自拨划着炉火,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A.②③④⑤①     B.②④③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①⑤

二、现代文(一般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国学”这个概念的含义说不清楚。有一种说法认为,国学就是国粹,是中国的学术精华;另一种说法,认为当前使用的“国学”这个概念,不过是表示中国学术界的约定俗成的用法而已,并没有特殊的含义。这两点说法都有点过于简单化。

上世纪初,“国学”一词,连同“国粹”一词由当时旅日学者邓实、黄节等人,从日本引进中国。日本学者提倡国粹、国学,矛头是对准明治维新时的“欧化”的,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在中国,国粹、国学得到提倡,也同样是反对“欧化”的。那么,什么是“国学”呢?当时,章太炎、黄节、邓实等国学的提倡者们,存在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界说:一是指一国所有之学;二是指先秦诸子之学;三是指孔子之儒学。界定的范围实是指古学。所以,有时他们也用“复兴古学”来概括。提倡国学和国粹,实际上都是指“复兴古学”。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因此,当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根本得到提倡时,尽管对“国学”的含义有许多不同意见,“国学”还是被许多人所认同。

就当前来看,有些人打着弘扬国粹、国学的旗号,出版了大量的古典著作,版本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有的古著多达十几个版本。这是反映了读者的需求呢,还是出版家的炒盘?或者是什么导向在起作用?这几年古学研究和出版成绩很突出,其中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有分量的古籍。但毋庸讳言,古学热在某些领域似乎有点热得过头了。有些内容不健康的,甚至有严重的封建毒素的古书也纷纷涌向市场。至于把古学称为“国学”,然后又把“国学”称为“国粹”,是否妥当,这是很值得斟酌的。

如上所述,“国学”含义既然不清楚,也就未必是科学之说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范围很广,包括哲学、经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按“一国之学”的说法,就应当把这些内容都包括在“国学”之中,含义既然这样庞杂,自然不好笼统地称之为“国粹”了,因为在这些文化学术中包括儒学、诸子之学本身,必然也包含精华和糟粕。

7.对“国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这一概念由旅日学者邓实、黄节等人从日本引进,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国粹”。

B.目前使用的“国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界的约定俗成的用法,确切的含义是指我国的学术精华。

C.“国学”这个概念的含义说不清楚,即使是章太炎、黄节、邓实等国学的提倡者们也存在分歧,他们确定的范围是古学。

D.尽管对“国学”的含义有许多不同意见,“国学”还是被许多人所认同,是因为人们崇尚传统文化。

8.下列不属于古学热“有点热得过头了”的表现的一项是(      )   

A.不顾读者的真实需求,大量出版古典著作,版本之多前所未有。

B.这几年古学研究和出版成绩突出,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有分量的古籍。

C.有些人将有些内容不健康的,甚至有严重的封建毒素的古书推向市场。

D.把古学称为“国学”,然后又把“国学”称为“国粹”。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国学”这个概念的含义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说法是科学的。

B.“国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哲学、经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

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

C.不能将“国学”简单等同于“国粹”,因为“粹”即“精华”,而“国学”的范围则更广。

D.有些人打着弘扬国粹、国学的旗号,出版大量的古典著作,完全是出于出版家的炒盘。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 ,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选自《元史•列传十四》,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丙戌,次复州                次序

B.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   崩溃

C.麾诸军毕济                  指挥作战时用的旗子

D.潜刻期而去                  约定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C.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D.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            乃入见。问:“何以战?”

1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① 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 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 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 伯颜手杀文义, 擒范兴杀之

⑤ 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           ⑥ 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第Ⅰ卷答题卡

班级

姓名

———

考号

———

||||||||密||| ||封||

|||

|

|线|||||||||||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2008年3月)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10分)

①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8分)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作此词时,秦观被贬徙郴州,削去了官爵和俸禄。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1)揣摩上阕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词的上阕表现了作者此时怎样的心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词的妙处进行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默写与文学常识填空。(6分,每空1分)

①  赏读描写山川景物的诗文,获得一次灵魂壮游的感悟与启迪。

李白幻游天姥山,于那缥缈仙境中体验“                     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的动人心魄;杜甫登高眺远,感受“               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索凄凉。

苏轼欣然而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王安石携友人游褒禅山,虽未能尽兴,却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的人生哲理……

②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分别指的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作家_______________、美国作家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8分)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 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 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人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 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 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6、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17、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分点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后,回答:

“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6分,其中第一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找出本文中除了“雁阵”之外的其它自然景物描写,将原句抄写下来。同时指出这些描

写各自起了怎样的作用?                  (6分,其中抄写原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题(12分)

20、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撰写的一幅对联。上下联各抽出了部分句子并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空格处。(3分)

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           ,懂得进退攻守,           ;

下联:              ,           ,            ,           。

①不愧思想权威               ②一生最恨帮闲           ③临死也不宽恕

④莫做空头文学家               ⑤岂仅文坛闯将           ⑥敢于嬉笑怒骂

21.以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为辩题展开辩论。请你仿照正方辩词的形式,为反方写出辩词。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体现鲜明的观点(4分)

正方(知难行易)辩词:    知作为行的概括和总结,是指路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行的难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注:所谓“知”,是说求知、得知;所谓“行”,是说行动、使用。

反方(知易行难)辩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掀起了一股感动的浪潮。然而感动我们的又何止当选的十位人物,如网络中人气颇高、两次入围但未能当选的白芳礼,是人们心目中的“无冕之王”。请你结合可敬的白芳礼老人的事迹,为他拟写一则颁奖词。(5分,字数在80字左右) 

白芳礼老人事迹:白芳礼老人用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共计金额35万元,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2007年9月23日,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最纯真的幸福。

颁奖词

七、作文(60分)

23.①平静的湖面固然给人以美感,微澜却更显唯美诗意。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欢歌。②微澜含蓄内敛,虽无波澜壮阔的磅礴,亦能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逆水坎坷。③风行水上,微澜摄人心魄;荡漾心中,微澜撩拨心弦。

请以“微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展现你对 “微澜”这一情境的审美体验与理性思索,品读人生的哲理、人文(文学、历史……)的意蕴。或抒写记忆中的人事、画面、心情等在你心中激起的长久抹不去的微澜……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参

选择题:    BCCDAB    CBC    DDC

1.B

jǔ    jǔ     jú    jù            pí    bì    bǎi    bĭ

zhuō  zhuó  chù  chù            duō  zhuì   chuò  chuò

2. C 

渡假村(度)     渊远流长(源)

就序(绪)       捅篓子(娄)       按步就班(部)

纹身(文)       搏弈(博)         挖墙角(脚)      别出新裁(心)  

斑澜(斓)       三步曲(部)       一愁莫展(筹)

3. C(由“睡着”“展开”“碎细”等词及语境推断C为最佳选项)

4. D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用来形容“艺术爱好者”观摩画展的情景不合情理。 

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三方分立应该用“鼎足三分”。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见贤思齐:看到品德好风格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5. A

(B“这是由于……所决定的”杂糅。      C“文艺作品语言好坏……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搭配不当,属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D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

6. B     ②④③①⑤       李花——黄梅天——热得实在看不到什么了——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霜月当窗、萧瑟

7. C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A错在"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国粹'",由第一段"这两点说法都有点过于简单化"可知。B错也可由第一段推知。D错在"因为人们崇尚传统文化",由第二段可知"国学"被许多人所认同原因是"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8.B

本题考查辨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三段的内容,A、C、D都是"有点热得过头"的表现,B的内容虽也在此段,但不属于"热得过头"。

9.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的错误在于"这个说法是科学的",从第四段"未必是科学之说"可推知。由"按'一国之学'的说法,就应当把这些内容都包括在'国学'之中"可知B项错误。D项错在"完全是出于出版家的炒盘",以偏概全。

10.D      驻扎;古代帝王死叫“崩”;指挥

11.D  (A.副词,表希望、劝勉语气;代词,他们   B.副词,将要;副词,况且、再说  C.介词,把;连词,来  D.副词,表先后,于是、就)

12.C    ①是由于伯颜的外貌和语言很特别而获得世祖的欣赏  ④写伯颜的勇武

13.(1)各部门的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几句话就决断了。   

(2)出使的人凭借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凭借)随从的武士,随从的武士多,只能徒然让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

(3)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想杀掉他。

14.(1)通过一系列意象,如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

(2)①采用了拟人手法。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

(4分;若答到反问也可。答对一点为2分,其中“手法”1分,“简析”1分)

15. ①熊咆龙吟殷岩泉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一樽还酹江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②契诃夫、欧·亨利

16. BC(本题2分。只选一项与选两项的情况,只要有答对的即可给1分。

多于两项则为0分)

17. 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   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     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    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 

(品质2分,结合原文具体分析2分。

答出提示中的任意两点即可,且并不局限于所给提示,若学生给出有创意且合情合理的分析可酌情给分)

18.“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化解了矛盾冲突。 

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含义2分。作用4分,每点2分。若答到起线索作用,可视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19. ①“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 

作用渲染氛围:空阔无人的野地,使矛盾冲突更显尖锐;

②“蓝空的日头”或“太阳赤灿灿”。

作用对“太阳赤灿灿”和“蓝空”的描写,标志着矛盾冲突的“晴朗化”,反映了狗娃的醒悟即人性的复苏,更加突出了“雁阵”的象征意义。

(第①处找到具体的语句1分,分析作用2分。第②处中,答出任意一句都给1分,分析作用2分)

20. ③⑤④②⑥①              

                   

21. 句式2分;观点明确、针对正方辩词说理2分。

  (略)

22.示例如下:

胸中支教一片心照日月,轮下助学千程路耀春秋。

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

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

这个来自海河边的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的关于教育的思考。

一项使命,失落了一代人的耻辱;无数残骸,堆积起一个人的丰碑

参考译文: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落的人,在西域长大。至元初,旭烈兀派他进宫禀报公务,世祖看到他长得魁梧,听到他说话声音洪亮、激昂,就对他说:你虽然不是诸侯王臣,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后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提出的谋略常常比那些那些朝官高明,世祖更加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下令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妻子,并说:你做伯颜的妻子,是不会辱没(愧对)你的家族的。至元二年七月,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各部门的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一二句话就决断了。大家都很佩服地说:真正的了不起的宰相啊。

甲戌,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就分兵三路一齐继续南下进兵。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率领从中路沿着汉江直奔郢州。万户武秀做先锋,遇到了一个湖泊,正好下大雨涨水,没有船,不能从湖中过去。伯颜说:我们将要横渡大江南下,竟然会怕这个小小的湖泊吗。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癸巳,驻扎在盐山,距离郢州城二十里。郢州在汉水的北面,是用石头筑构的城,宋人又在汉水中横拉铁绳,抵挡战舰过江,还在水中密密地插了很多桩木。伯颜打算率从藤湖乘船过汉江。诸将请求说:郢州是我军南下进兵的咽喉要地,如果不攻取,担心会成为我们的后患。伯颜说:行军打仗时,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不紧急的,我是很清楚的。一味的攻取城池,是下策啊。大军一旦出动,难道目标仅仅是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吗。于是就舍弃攻打郢州,顺流而下。伯颜亲自负责殿后,随从将士不超过百人。十月戊午,在大泽中行进,郢州将领赵文义、范兴率领二千骑兵来偷袭,伯颜还来不及穿上铠甲,急忙率领迎头攻击他们。亲手杀死了文义,捉拿到范兴后也杀了。

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要求清点查看仓库和名册,派遣镇守并安抚百姓,伯颜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并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军令者按照军处。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过来询问渡江的时间,伯颜没有回答。第二天又来,伯颜又没有回答,于是阿术亲自前来,伯颜说:渡江南下这是重大的军机,皇上把它交给我们两个人,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吗。于是暗中约定时间才离开。乙未,驻扎在菜店。丁酉,他前往汉口观察敌人的防务情况。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等,用万艘战舰,分别据守要害之处,伯颜的不能越过敌军的防务而前进。于是就指挥围攻汉阳的宋军,并扬言说要由汉阳渡江南下,夏贵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调遣支援汉阳。伯颜于是乘汉口防守空虚而发兵进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人奉命出使宋朝,向伯颜请求派兵自卫。伯颜说:

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希贤坚决请求,最后答应给他派兵护卫。世祖驾崩,伯颜掌管百官,听命于朝廷,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所以想杀掉他。伯颜说:什么时候没有盗贼呢?现在根据谁的命令来杀掉他们?大家都佩服他有见识。

伯颜有很深的谋略善于决断,率领二十万攻打宋朝,就好像是率领一个人一样,众将领对待他像对待神明一样。伐宋事情完成后回朝,他的行装仅仅是一些衣服被子而已,也从来不夸口言说自己的功劳。死于大德八年,追封为淮安王,谥号忠武。

文档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2008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2008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36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龃龉矩形焗油前倨后恭B.裨将裨益捭阖俾众周知C.拙劣茁壮罢黜相形见绌D.拾掇点缀啜泣笔耕不辍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部署脉搏渡假村渊远流长B.就序蜂拥捅篓子按步就班C.纹身搏弈挖墙角别出新裁D.斑澜家具三步曲一愁莫展3.斟酌文学作品中的语句。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合乎情境的一组是()①夏夜,柳丝是些温寂垂悬的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