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09:02
文档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践
推荐度:
导读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践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其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包括学会研究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根据“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教师要在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工作策略。对于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质量和成效,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对于其他地区,要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和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调发展。

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并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此外,还需要适应中学的研究环境和研究要求,培养正确的研究观念,发展研究能力,改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同时,还需要积极与老师和父母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此外,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和抑制冲动行为。最后,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并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研究策略,开发研究潜能,提高研究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同时,还需要正确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还需要确切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此外,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最后,还需要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并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应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此外,还应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建立心理辅导室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同时,教育部将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做出统一规定。

学校应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支持和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教育部将适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

1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地各校应该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每所学校至少应该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14.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制订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分期分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应该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

15.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关心教师的工作、研究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应该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应该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自2013年春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1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增加经费投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应该积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应该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各级教研机构应该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

文档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