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三 单元 总课时数:5 备课时间:2020、9、15
| 课题 | 12、认识岩石 | 课型 | 新授 | |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
|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 ||||
|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岩石进行观察、研究,并能用文字表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习惯。 2、培养学生在探究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在欣赏岩石中体验自然美。 3、能用简单的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纹理、形态、结构、遇酸的反应等特征。 | ||||
|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 ||||
|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鉴别岩石硬度的方法。 |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 观察 动手操作 总结交流 | ||||
| 教学准备 | 1、稀释的盐酸、滴管、放大镜、铜钥匙、小刀、锤子。 2、岩石的投影片、各种类型的岩石。 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岩石。 | |||
| 课时安排 | 1 | 授课时间 | 10、22 |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 一、提出问题 1、播放关于岩石的录像。 (1)欣赏完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的内容进行交流说明) 2、讲述:我们观察到的都是岩石,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由岩石构成的,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岩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岩石,走进岩石的世界。(板书课题:认识岩石) 二、猜想假设 1、观察小组准备好的岩石,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再在全班交流) 2、想不想更多更好的了解岩石?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你们小组的工具对岩石展开一个细致、深入的研究。 三、制定方案 1.你们想怎样来研究岩石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随时了解学生想到的研究方法) 2、总结观察、辨认岩石的方法 谈话: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 (随着学生的发言,总结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板书:看、摸、刻、滴盐酸 3、讲解: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出示资料卡)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的仪器。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距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观察得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2)区分岩石软硬的方法: 课件出示:测试岩石硬度的方法 较软—手指甲刻画后留有痕迹。 较硬—手指甲刻画后没有痕迹,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 很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痕迹。 非常硬—小刀刻画后没有痕迹。 (在此,让学生明确测试的先后顺序) 4、提问: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 (全班交流并总结) (1)使用小刀的时候,注意安全。 (2)使用盐酸的时候,不要溅到皮肤、衣服上,滴上2—3滴就可以了。 (3)小组研究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4)小组内要合理分工,做好记录,团结协作,共同完成。 四、实施探究 1、学生分组开展观察活动。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实验) 2、教师参与每个小组活动的全过程,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验情况,并提示学生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3、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实验完成的情况下,提示学生整理好实验仪器和材料。 五、展示交流 1、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完成认真的小组提出表扬。 2、下面每个小组将你们的探究结果交流一下,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及时的补充和指正。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组1:我们小组用放大镜观察的时候发现,有的岩石比较透明,有的内部有许多杂质,而且它们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教师板书:形状、颜色、结构 组2:我们用手摸的时候,有的表面光滑,有的表面粗糙。 教师板书:光滑程度 组3:我们组在滴盐酸的时候,发现有的岩石很奇怪,会冒泡泡。而有的岩石不冒泡泡。 教师板书:遇酸有无反应 组4;我们分别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岩石,发现有的岩石较软,有的岩石较硬,有的岩石很硬,有的岩石非常硬。 教师板书:软硬 六、拓展创新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所学的知识,以及学习的体会) | ||||
| 课堂检测与反馈 | ||||
| 板书设计 | 看:形状、颜色、结构 摸:光滑程度 刻:硬度 滴盐酸:有无反应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