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六章 茶的品饮艺术.convertor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27:23
文档

第六章 茶的品饮艺术.convertor

第五章茶的品饮艺术1泡茶用水选择2茶的冲泡艺术3茶艺表演欣赏4茶具种类、选用与鉴赏第一节泡茶用水选择一.古人择水观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宋代王安石认为:“水甘茶串香”,故有“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之说,清代袁枚总结得出:“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见其体。”可见水在泡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精茶配真水才能够获得最美的享受。第一节泡茶用水选择一.古人择水观明代许次纾也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推荐度:
导读第五章茶的品饮艺术1泡茶用水选择2茶的冲泡艺术3茶艺表演欣赏4茶具种类、选用与鉴赏第一节泡茶用水选择一.古人择水观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宋代王安石认为:“水甘茶串香”,故有“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之说,清代袁枚总结得出:“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见其体。”可见水在泡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精茶配真水才能够获得最美的享受。第一节泡茶用水选择一.古人择水观明代许次纾也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第五章 茶的品饮艺术

1 泡茶用水选择

2 茶的冲泡艺术

3 茶艺表演欣赏

4 茶具种类、选用与鉴赏

第一节 泡茶用水选择

一.古人择水观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宋代王安石认为:“水甘茶串香”,故有“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之说,清代袁枚总结得出:“欲治好茶,先藏好水”。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见其体。”可见水在泡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精茶配真水才能够获得最美的享受。

第一节 泡茶用水选择

一.古人择水观

明代许次纾也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煮茶小品》中说,“茶,南方之嘉木也,日用不可少;品质有好坏,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宜,虽好也不好。” 

第一节 泡茶用水选择

一.古人择水观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出了“三水论” 

张又新的《煎茶水记》

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

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

明代徐献忠的《水品》

田艺蘅的《煮茶小品》

清代汤蠹仙的《泉谱》

陆廷灿的《续茶经》、梁章炬的《归田琐记》

第一节 泡茶用水选择

二、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

1、对水源的选择

强调用活水,认为天水(雨、雪等)与泉水是煮茶首选。 

《茶经•五之煮》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第一节 泡茶用水选择

1、对水源的选择

明代屠隆《茶说·择水》中按来源分为:天泉(雨水),秋水为上,梅水次之。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取清寒者,取香甘者,取石流者,取山脉逶迤者;江水,取去人远者,杨子南泠夹石停渊,特入首品;井水,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等等。

明代张源在其著作《茶录• 品泉》中写道:“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 

二、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

2、选择水质和水味的标准 

      “清、轻、甘、活、冽” 

“清”表明没有杂质、无色、透明、无沉淀物,能够显现茶的特点  和特性来。 

“轻”相对重而言,说明溶解的矿物质的多少。好水质轻而上浮,劣水质重而下沉

“甘”是指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

“活”是指水源要活。 “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明•田艺蘅)”。

“冽”是指水在口中有清凉的感觉。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如冰水和雪水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能大量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二、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

鉴水、选水的方法

一是以来源鉴水;

二是以感觉鉴水;

三是以比重鉴水。 

3、古人加工水的方法

①洗水  洗水指用各种方法处理泡茶用水,使之清洁、甘冽。

古人创造了“石洗法”、“炭洗法”、“水洗法”等。“石洗法”是用细砂过滤。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的“炭洗法”是“用大瓮收黄梅雨水、雪水,下置十数枚鹅卵石。将三四寸左右栗炭烧红投入水中,不生跳虫。”

乾隆皇帝创造的“水洗法”,“其法以大器储水,刻以分寸,而入他水搅之。搅定,则污浊皆储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盖他水质重,则下沉,玉泉体轻,故上浮….”

二、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

②养水  养水是在贮存泡茶用水时,尽量保持其天然的特征,即保持“水之灵性”。养水非常重视贮存水的容器、环境等。

明代张源认为养水的关键在于让水吸收天地的灵气,“饮茶唯贵乎茶鲜水灵。茶失鲜,水失其灵,则与沟渠水何异” 。

3、古人加工水的方法

二、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

三、古人煮水技艺

1.煮水溯源

煮水,品茶论水,是茶圣陆羽首先提出的。

陆羽在《茶经·五之煮》提出了“三沸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陆羽把水开过程划分为“三沸”,即三个阶段。 

2.煮水技术

活火

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的有机联系。

田艺蘅也认为:“有水有茶,不可无火,非无火也,有所宜也。 ”都指出火在成茶中的重要性。 

三、古人煮水技艺

2.煮水技术

活火

古人强调用活火,古人认为煎茶需要“活火煮活水”,其说始于唐代的李约。唐代赵璘《因话录》卷二:“(李)约天性唯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焰者也”。

明朱权在《茶谱》中提出:“用炭之有焰者,谓之活火。当使汤无妄沸。初如鱼眼散布,中如泉涌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所谓“活火煮活水”指以有焰无烟的炭煮流动之泉水或江水。

三、古人煮水技艺

2.煮水技术

活火

茶圣陆羽主张用木炭。在《茶经》中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并说明曾经烤过肉而染上了腥膻和油腻气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腐朽木器,都不能用,否则会影响茶叶的天然香气和滋味。

许次纾又认为,烧水用炭最好,但烧水时,要将木炭“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既红之后,乃授水器,乃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后,宁弃而再烹。”。

清代无名氏笔记《乐水清活》提及橄榄果核做燃料,据说:“(果核)生火,火势炽势,只有蓝焰,绝无一点火气和杂气。

三、古人煮水技艺

关于陆羽《茶经》中的三沸

在《茶经》中关于煮茶用水的温度中有这样的记载,“其沸如雨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即所谓的“三沸”理论,并且主张采用“二沸”水来煮泡,可获得好的茶汤品质。 

15

一沸二沸三沸
水温(℃)≤t≤9292<t≤95

t>95
状态微有声,小泡出现声响渐大,水泡渐大声响由大到小,剧烈沸腾
不同煮泡温度对饼茶茶汤化学品质的影响 

浸提温度(℃)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水浸出物
904488.28a226.52b240.85ab7883.33a
944580.56a239.85a251.03a7880.00a
984444.28a234.16ab216.48b7887.67a
第二节、泡茶的技艺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致的茶具,还必须要有适当的冲泡方法,茶叶固有的色、香、味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为人们所享受,饮茶艺术,才能被人们所欣赏。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一.泡茶的三大要素

泡茶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我们将茶用量(茶水比)、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三要素. 

1、茶叶用量(茶水比)

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和茶叶等级而定。一般来讲,细嫩的茶叶用量稍多一点,成熟的茶叶用量稍少一点;加工时揉捻轻的茶叶用量稍多一点,加工时揉捻重的茶叶用量稍少一点。

高档绿茶、1:50左右

普通绿茶、红茶、花茶1:60-80

乌龙茶,习惯浓饮,茶汤量少而味浓。因此,乌龙茶冲泡时用茶量要增加,如 1:20-30

通常以干茶体积在茶壶中所占比例来衡量,中小型茶壶(400毫升以下)茶叶用量约为茶壶体积的一半或三分之二(视茶叶形状而定),一般是一克乌龙茶冲 20-30毫升开水。

普洱茶冲泡时要求较其它茶类更多。

2、开水温度

泡茶的开水,一般采取现沸现泡,以刚刚达到摄氏一百度的开水泡茶最为适宜,此时揭开烧开的水壶盖,初见鱼眼大小的水泡,即“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时候。

高级绿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南京雨花茶、蒙顶甘露等,常采用80-85 ℃;而普通绿茶、花茶90-100 ℃。

乌龙茶及红茶100 ℃

白茶,加工时为保毫香以文火干燥。因此,冲泡白茶以摄氏70℃左右较为适宜。

3、冲泡时间

研究表明,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首先从茶叶中浸泡出来的是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一般泡到3分钟时,上述物质在茶汤中已有较高的含量。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茶汤具有鲜爽醇和之感,但不足之处是缺乏茶汤应有的刺激味。以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陆续被浸提出来,一般浸泡到5分钟,茶汤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已相当高了,这时的茶汤,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相对增加。因此,要使茶汤有醇厚、鲜爽之感。对一般的大众绿茶、红茶来说,冲泡3-4分钟后饮用能获得最佳的味感。

高档绿茶2-3分钟,饮至剩下30%时加水。

乌龙茶多以小茶壶、茶多水少和现沸开水冲泡,冲泡时间宜短。通常第一泡泡四十五秒至一分钟,第二泡泡一分半钟,第三泡泡二分钟左右。

白茶冲泡时,要求冲泡水温在摄氏70℃左右,一般4-5分钟后,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10分钟后方可品饮茶汤。

大宗红茶、花茶等大壶泡法:3分钟后即可分饮。

3、冲泡时间

二.常见茶艺表演用具

1.主茶具 

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

(1)茶壶 

(2)茶海:用于盛放茶具和废水。

(3)公平杯。盛放泡好的茶汤之分茶器具。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故亦称公平杯、公道杯。 

(4)小茶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5)闻香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底余香之器具。

(6)杯托:放置茶杯的垫底器具。 

2.辅助用品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底。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5)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26

(6)奉茶盘:以之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恭敬端送给品茶者,显得洁净而高雅。 

(7)茶匙:从贮茶器中取干茶之工具,或在饮用添加茶叶时作搅拌用,常与茶荷搭配使用。 

(8)茶荷:古时称茶则,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看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9)茶针:由壶嘴伸入流中防止茶叶阻塞,使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2.辅助用品

第三节 泡茶技艺与欣赏

一、泡茶的基本方法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冲泡方法,即使是同一种茶类,由于原料老嫩、加工方法不一,也有不同的冲泡方法。也就是说,在从多的茶叶花色品种中,由于每种茶的特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偏重或色、或香、或味、或形)这就要求有与之相应的泡茶方法,以充分发挥茶叶本身的特点。

30

现有的泡茶方法,大致可分为杯泡法、盖碗泡法和壶泡法三类,其程序分述如下:

杯泡程序:备具→备茶→备水→赏茶→置茶→浸润泡→计时→冲泡→计时→(奉茶)→品茶→续水。

盖碗泡程序:备具→备茶→备水→赏茶→置茶→浸润泡→计时→冲泡→计时→(奉茶)→品茶→续水。

壶泡程序:备具→备茶→备水→温壶→赏茶→置茶→头泡→计时→温杯→分茶→(奉茶)→品茶→二泡、三泡。 

二. 茶艺表演主要步骤及操作要领

(1)清具:用热水冲淋茶具,包括壶嘴、壶盖,用开水烫淋茶杯。然后将茶壶、茶杯沥干。其目的在于清洁饮茶器具,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

(2)赏茶:把茶叶放入茶荷,欣赏干茶外形之美。

(3)置茶: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放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匙或茶则) 

(4)冲泡:置茶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注重欣赏的细嫩名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冲水时,常用“凤凰三点头”之法,即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其意义是表示主人向宾客点头,欢迎致意;也可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5)敬茶:敬茶时,主人要脸带笑容,最好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应避免手指接触杯口,污染茶具;如正面上茶时,双手端茶,至近客处,左手作掌状伸出,以示敬意;如从客人侧面奉茶,若左侧奉茶,则用左手端杯,右手作请用茶姿势;若右侧奉茶,则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请用茶姿势。这时,客人可用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拼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或微微点头,以表谢意。

 (6).如果饮的是高级名茶,茶叶冲泡后,不可急于饮茶,应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呷汤尝味。尝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这样反复 2-3 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7)续水:一般当已饮去三分之二壶(杯)的茶汤时,就应续水。一旦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那么,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了。续水通常 2~3 次,如果还想继续饮茶,应该重新冲泡。

三.茶艺欣赏

1.龙井茶茶艺欣赏

2.乌龙茶茶艺欣赏

1)乌龙茶泡茶技艺特点:

(1)备具(2)备点 (3)备水  (4)布具  (5)温具(6)取茶 (取茶入则) (7)赏茶(鉴赏侍茗)(8)置茶(乌龙入宫)(9)冲泡(悬壶高冲)(10)淋壶(孟臣淋霖)(11)温杯(12)游山玩水(13)关公巡城(14)韩信点兵(15)奉茶(16)品饮(三龙护鼎)(17)泡二、三道茶(18)收具

3.其它茶艺欣赏(青豆茶)

后记:茶艺表演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仪表(端庄、面带微笑、尽量不使用化妆品)

2.茶具搭配(适合茶类的需要)

3.茶室布置(清静、淡雅,不追求豪华奢侈)

4.动作(轻揉,尽量不使茶具发出响声)

文档

第六章 茶的品饮艺术.convertor

第五章茶的品饮艺术1泡茶用水选择2茶的冲泡艺术3茶艺表演欣赏4茶具种类、选用与鉴赏第一节泡茶用水选择一.古人择水观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宋代王安石认为:“水甘茶串香”,故有“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之说,清代袁枚总结得出:“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见其体。”可见水在泡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精茶配真水才能够获得最美的享受。第一节泡茶用水选择一.古人择水观明代许次纾也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