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 名称 | 《方程的认识》 | ||||||
| 执教者 | 刘宏伟 | 课时 | 1 | |||||
| 所属教材目录 |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 |||||||
|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天平平衡表示两边物品的质量相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能用代入法求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的解简易方程与解稍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教学的重点是在学生对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和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材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天平平衡时,表示两边物品的质量相等的已有经验,设计了五幅表示物体质量关系的情境图,其中有三幅图天平是平衡的,有两幅图天平是不平衡的。另外,第一幅表示天平平衡的图中,天平两边砝码标出的是具体数,其他图中都用未知数x表示物品的质量或砝码,要求学生根据天平图列式。教材在每幅图下给出了根据天平写出的式子,然后通过描述性的文字介绍了等式和方程。大头蛙特别强调“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然后用集合图表示出方程和等式的包含关系。“试一试”给出具体的式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此前已经知道“天平平衡表示两边物品的质量相等”,学会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能用代入法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许多物体称重的工具,对天平的“平衡”、“不平衡”的状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生根据天平图列算式提供了帮助。 用学生们熟悉的天平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观察、列式、分类、归纳等教学活动,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由于学生较长时期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算术思路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寻找等量关系的困难,即不习惯把未知量与已知量同等看待,不善于由未知量入手并将其参与运算。 |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列式、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 ||||||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用方程表示具体情境或文字叙述的等量关系。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方程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的作用。 |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等式和方程。 | ||||||
| 难点 | 能用方程表示具体情境或文字叙述的等量关系。 | |||||||
|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 1.为了完成学生学习目标,课上我借助对天平直观的操作和演示,巧妙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天平的变化,我又通过幻灯片做了天平模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了解了天平平衡即相等,不平衡即不等式,这样就使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学生较顺利地能列出课本的5个式子。 2.在对5个式子进行分类上我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法,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在对学生评价上不能说谁的分类不好等等,对每一种分类教师都要进行阐述,对符合本节内容的分类方法加以引深,从而得出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学生理解了等式和方程后,那么等式和方程又有什么关系呢?又要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再由小组汇报得以升华。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从而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之后我出示了几个式子来让学生判断是等式还是方程,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检验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从知识层面上升到能力。 3.知识应用,巩固新知。看图列方程:让学生观察,说出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些准备) 我让学生先说说每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交流。(通过用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程的实际价值,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扫除思维方式及心理上的障碍) 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让他们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人人参与,自我体验。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一、创设情境 | 1.教师课件出示天平图。 2.教师用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砝码课件演示。 3.要使这架天平平衡,应该怎么办呢? | 1.天平不平衡,表示两边的质量怎样? 2. 天平平衡,表示两边的质量怎样? 3.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数量的关系。(10+10=20) | 用学生熟悉的天平引出和怎样使用天平开始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为看天平图列式提供直接经验。 | |||||
| 二、看图列式 | 1.出示天平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状态。 用式子表示观察到的天平两边数量的关系。 2.得出(1)(2)(4)处于平衡状态,(3)(5)天平是不平衡的。 | 1.学生试着根据天平图列式。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总结得出: 20+30=50 30+ x=80 30>x 2x=100 50< x +10 | 经历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由天平是“平衡的”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认识方程生成课程资源。 | |||||
| 三、认识方程 | 1.提出“观察写出的式子,说一说它们可以怎样分类”的问题。 2介绍等式、不等式、方程的意义。 3.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4.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分类情况。 2.学生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学生汇报交流。 3.讨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 了解“等式”概念,在分类的基础上,认识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 |||||
| 四、尝试应用 | 1.出示试一试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2.交流学生的判断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 1.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式子(课件出示)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谁来说一说你判断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学生汇报交流 | 给学生提供利用已有知识判断的机会,考查学生是否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 |||||
| 课堂小结 2分钟 | 1.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 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如何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这个式子是否含有未知数,二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 | |||||||
| 布置作业 1分钟 | 完成课后练习(80页)练一练1—3题 | |||||||
| 板书设计 | 方 程 的 认 识 (1)20+30=50 (2)30+x=80 (1)、(2)、(4)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3)x>30 (4)2x=100 (2)、(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5)50                               方 程  |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天平入手,学生很容易掌握等式的意义,并在等式的基础上上升到方程。课堂效果很成功。特别是在组织学生讨论对五个式子进行分类及讨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上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算作这节课的精彩之处吧!学生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是从学生的练习发现学生在列方程时出现发算术方程相混的现象,也就是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如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不习惯于用方程解决问题。如果让我从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强列方程的训练,诸如文字题列方程、情景图列方程等形式,加强方程与算术方法的对比练习。这样可能会改变学生习惯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定势。 从当时听课老师们的意见认为这节课很成功,本节重点就是认识方程,这个学生都可以说掌握的很好,就是列方程学生要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化过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