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梅尼埃病病人的护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4:26:23
文档

梅尼埃病病人的护理

眼耳科业务学习讲稿首页科室眼耳鼻喉科题目梅尼埃病人的护理主讲时间1、掌握内容:2、3、1.治疗要点。2.预防护理。3出院指导。签名:概念: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内耳疾病。首次发病年龄以30—50岁居多。单耳患病者约占85%,累及双侧者常在3年内先后患病。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尚无定论,有以下几种学说:1、耳蜗微循环障碍由于各种原因诱发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导致膜迷路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内淋巴液渗透压增高,最终导致膜迷路积水。2
推荐度:
导读眼耳科业务学习讲稿首页科室眼耳鼻喉科题目梅尼埃病人的护理主讲时间1、掌握内容:2、3、1.治疗要点。2.预防护理。3出院指导。签名:概念: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内耳疾病。首次发病年龄以30—50岁居多。单耳患病者约占85%,累及双侧者常在3年内先后患病。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尚无定论,有以下几种学说:1、耳蜗微循环障碍由于各种原因诱发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导致膜迷路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内淋巴液渗透压增高,最终导致膜迷路积水。2
眼耳科业务学习讲稿首页

科   室眼耳鼻喉科

题 目梅尼埃病人的护理

主   讲时 间
1、

掌握内容:2、

          3、

1.治疗要点。

2.预防护理。

3出院指导。

签名:

概念: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内耳疾病。首次发病年龄以30—50岁居多。单耳患病者约占85%,累及双侧者常在3年内先后患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无定论,有以下几种学说:

1、耳蜗微循环障碍  由于各种原因诱发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导致膜迷路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内淋巴液渗透压增高,最终导致膜迷路积水。

2、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  一方面,膜迷路中钙离子升高等因素可使分泌细胞功能亢进,内淋巴液生成增加。另一方面,内淋巴导水管狭窄、闭锁、前庭小管、内淋巴囊解剖与发育异常等均可引起内淋巴囊和淋巴管阻塞,内淋巴液吸收减少,两者平衡失调可造成膜迷路积水。另外,碳酸酐酶、腺苷环化酶等酶活性改变,也可致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最终产生膜迷路积水。

3、膜迷路破裂  炎症或外伤引起膜迷路积水,使蜗管、球囊、椭圆囊膨胀,螺旋器、囊斑、壶腹嵴受压,最终致膜迷路胀破,内外淋巴液混合,刺激神经感觉细胞导致眩晕、耳鸣、耳聋。裂口愈合时病变好转,而愈合后的膜迷路可以再次破裂。

4、变态反应、免疫反应与自身免疫异常  内耳抗原体反应可引起内耳微循环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内淋巴囊沉积可影响其吸收功能,造成膜迷路积水。与梅尼埃病有关的免疫损伤包括变态反应参与的膜迷路积水和内耳自身免疫性膜迷路积水两类。

5、其他学说

(1)内淋巴囊功能紊乱学说:内淋巴囊功能紊乱可引起糖蛋白分泌或产生异常,导致内淋巴稳定之内环境异常。

(2)病毒感染学说:认为病毒感染可能破坏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3)遗传学说:部分病人有家族史,但遗传方式有多变性。

(4)多因素学说:由于多种因素如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缺血或供血不足等都可能与之有关。有可能梅尼埃病为多因性,或者为多种病因诱发的表现相同的内耳病。

二、病理

膜迷路积水的早期阶段,蜗管与球囊膨大。膜迷路积水加重可使椭圆囊及半规管壶腹膨胀。螺旋器听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退行性变,血管纹萎缩:内淋巴囊上皮细胞退变,囊壁纤维化。

三、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曾患过各种耳疾病,家族中有无类似病例,有无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和听力障碍等情况。

(二)、身体状况

1、眩晕  多为无先兆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日甚至数周。眩晕常伴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及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反射症状。发作间歇期可为数日或数年不等,有的病人终生只发作一次。

2、耳鸣  间歇性或持续性,多与眩晕同时出现。发作间歇期耳鸣逐渐减轻或消失,多次发作科室耳鸣转为永久性,并于眩晕发作时加重。

3、耳聋  初次眩晕发作即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耳聋,间歇期好换=转,呈明显波动性变化。当发作次数增加时,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可转为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聋。

4、其他症状  病人发作时患耳闷胀感或压迫感较多见,或有头胀满感或有头重脚轻感。有的病人可有复听,即双耳将同一纯音听为音调与音色完全不同的两个声音。

(三)、辅助检查

1、耳镜检查 鼓膜大多正常,咽鼓管功能良好。发作期可见自发性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眼球震颤,发作过后,眼震逐渐消失。

2、间歇期可进行以下检查

(1)、听力评价:音叉测试Rinne试验阳性,Weber试验居中或偏向健侧,Schwabach试验骨导正常或缩短。

(2)、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检查早期可表现正常,多次发作者可能提示前庭功能检查减退或丧失。

(3)甘油试验:试验前进行纯音测听,确定基准听阈,病人禁食2小时后,一次顿服50%甘油2.4-3.0ml/㎏,每隔一小时测听1次,如250—1000Hz气导听力改善>15dB,则为甘油试验阳性,提示耳聋系膜迷路积水引起,处于波动性、部分可逆性阶段。

(4)影像学检查:内听道及桥小脑角CT或MRI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该病可致眩晕,发作时异常痛苦、惊恐。有的病人因为反复发作、病程长影响生活与工作而产生焦虑与烦躁不安。因此,应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

五、治疗要点

    对初次发作或间隔1年、数年再次发作者,应予积极对症处理:对频繁发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发作期对症处理  按急诊处理常规,尽快缓解眩晕、恶心、呕吐,选用脱水剂、抗组胺药、镇静剂或自主神经调整药物。

    2、间歇期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试用以下几类药物:(1)血管扩张剂:如培他啶,尼莫地平等。(2)抗组胺药:如非那根、晕海宁等。(3)中效或弱效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4)钙离子拮抗剂:如西比灵等。(5)前庭功能检查破坏剂:如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鼓室内注射,但一般限于双耳听觉功能已完全丧失者,应慎用。(6)维生素类:如B族维生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7)中成药制剂:如复方丹参片,天麻定眩宁片等。

    3、手术治疗  适用于发作频繁、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对于工作、生活有明显影响者。可根据情况选择以下术式:(1)内淋巴囊手术,如内淋巴囊减压术、内淋巴囊蛛网膜下分流术等。(2)前庭神经切断术。(3)鼓索神经切断术。(4)颈交感神经切断术。(5)经前庭窗减压术。(6)迷路切除术。

 六、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舒适改变   眩晕、恶心、呕吐与膜迷路积水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  与眩晕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工作有关。

3、焦虑  与眩晕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工作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七、护理目标

    对梅尼埃病病人的护理目标为:(1)病人眩晕症状消失。(2)无外伤发生。(3)病人情绪稳定,焦虑减轻或消除。(4)了解本病的有关预防保健知识。

八、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之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对久病、频繁发作伴神经衰弱者多做解释工作,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病人的自我感觉以及神志、面色等情况。眩晕发作前,可有耳鸣为先发症状。

3、急性发作期嘱卧床休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适当入水量。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光线宜稍暗。必要时输液。

4、遵医嘱给予镇静药,改善微循环药,减轻膜迷路积水等药物,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以及副作用,如长期应用利尿药减轻膜迷路积水时,应注意补钾。

5、对症状重或服用镇静药者,加床栏保护,下床活动时注意搀扶,防止摔倒。

6、对发作频繁、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而选择手术治疗者,护士应告知手术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护理按耳部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7、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保持良好心态,有规律地生活工作。保持睡眠充足,戒除烟酒,禁用耳毒性药物。对眩晕发作频繁者,告知其不要骑车、登高等,以免发生危险。

九、护理评价

通过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实施,评价病人是否能够达到:(1)病人自述眩晕症状消失。(2)采取有效的预防外伤的措施,无意外发生。(3)病人情绪稳定。(4)能复述本病的有关预防保健知识。

文档

梅尼埃病病人的护理

眼耳科业务学习讲稿首页科室眼耳鼻喉科题目梅尼埃病人的护理主讲时间1、掌握内容:2、3、1.治疗要点。2.预防护理。3出院指导。签名:概念: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内耳疾病。首次发病年龄以30—50岁居多。单耳患病者约占85%,累及双侧者常在3年内先后患病。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尚无定论,有以下几种学说:1、耳蜗微循环障碍由于各种原因诱发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导致膜迷路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内淋巴液渗透压增高,最终导致膜迷路积水。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