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校长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是校长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使学校的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 校长 校本课程 指导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Yan Hongben , Li Xiaohong
(Longdo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Gansu Qingyang 74500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leader and innovat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is one of the condi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is the principal lead teachers to renew the education idea,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the important way, can make the school level promotion, highlight the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 Principal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Guide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而校长在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顾名思义上是以校为本的课程,一定要凸显学校特色,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因此,作为学校一个整体,必须依据本校教育特色,并取决于校长的办学理念,而科学准确的办学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魂。
一、校长的角色定位为校本课程开发营造文化氛围
1、校长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在学习中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理解当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对待教师,具有“爱才、识才、育才、护才、荐才”的人才意识,从而不断引导教育教学的变革和革新,具备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
校长校本课程领导具有决策、组织、引导三个基本职能,其中,决策职能是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核心。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主要职责是: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组织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营造民主、合作、学习、创新的学校文化。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校本课程领导作用区域主要是课程和教学,被领导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发展是校长进行校本课程领导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目标是达成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课程品质的提升。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校本课程。为了使操作和交流变得简单,应将校本课程适度结构化。
在教学层面上,教师是校本课程的领导者,校长是校本课程实施最核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校长校本课程教学领导的主要任务有:制定沟通目标,领导者会参考教师意见,制定符合学校特性的教学目标,就教学目标与学校成员进行沟通,依据目标规划教学计划,并能带动学校成员落实教学目标。管理课程教学,领导者会确保各科教学正常进行,统合协调课程与教学事宜,均衡安排师资,保证教师的教学时间,并减少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视导评鉴教学,领导者会观察及评鉴教师的教学,协助教师改进教学,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掌握整体教学的品质。促进专业成长,领导者会鼓励教师进修,安排各种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对教师的成长有高度的期待,协助辅导新教师的教学。督促学习进步,领导者对学生学习成效有高度期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奖励学生学习进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补救措施。营造支持环境,领导者会建立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纪律,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尊重并支持教师的教学,与家长及社区保持良好关系。
校本课程评价的组织与指导。建立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决定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内容、指标、方式。校本课程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评价体系由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学生学业的评价、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学校发展的评价组成。指导教师开展校本课程评价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要求和策略。协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指导校本课程开发。
2、校长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创新者
作为校长应该做到一种精神上的推动,在塑造和建构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还要在与学校文化内涵相匹配的自然环境、教育设施,或者说是物质推动上多花心思。还要有一套合适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校长要肩负其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导重任,引领着校本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校长还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学校原有基础上,帮助指导设计(整合、融合、诊断、改造)学校校本课程。如何使校本课程在学校生根以及变成现实,这就需要校长带头弘扬、积极参与和指导,并逐步成为班子成员、教职员工的一种精神动力和行为方式。校长还应注意校本课程的适度创新,之所以要适度创新,是因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一般说来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只有当校本课程成为班子成员、教职员工的一种精神动力和行为方式时,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学校校本课程。
总之,在现代教育中,校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成为校本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和引领者,要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与教学理论,充分掌握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及现实需要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改革,进而使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学校三方形成合力,开发出对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校环境文化等建设有利的校本课程,使学校的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促进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
二、校长对新课程的认识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1、校长应把握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地,科学准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魂。许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虽然也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但其表述不够准确,内涵模糊,且不定型,不能引领学校向着独具特色的方向发展,致使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和思路摇摆不定,不能形成及反映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也不利于特色学校的建设。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心则是置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校长应把握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引导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是从学校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校本课程开发,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就像闭门造车而意义不大。
2、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一位校长作为办学治校的核心,都要用自己的管理智慧、管理经验、管理能力以及魄力,在办学模式、管理与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与研究。【1】面对三级课程管理和新的教育理念,校长对新课程的认知程度决定着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有的校长还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业绩之中,或是还在为教师的安排、经费筹措奔忙,或是忙于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无暇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那么课改的脚步就会在这样的学校停步。校本课程的开发国家从上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保证,为发挥校长的个性特色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是学校发展的领路人,担负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方式、学校特色等责任【2】。一个学校的特色是通过个性来表达的。如礼贤镇民族小学校长为使学校办有特色,更好的回报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确定了以民族教育为切入点,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的校本课程研发思路。校长亲自负责课程开发工作,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并从时间和财力上予以保障,有力的促进了校本课程《民族体育》、《民族工艺》、《民族风情》、《民族音乐、舞蹈》的开发工作。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呼唤出一批学习型校长。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起来的校长,也必将推动学校课程的稳步实施。
三、校长的管理水平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进展
1、校长应处理好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的权利应用与资源的重新配置
校本课程开发是校长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但这决不仅仅是一种开发策略而已,在这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课程决策权利的重新分配。我国目前试行的三级课程管理就是国家课程权利的一次重新分配,国家制定标准,地方指导,学校落实。国家给学校留下一定的空间,让学校自己自由发挥,这样就为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三级课程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而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校本课程与德育目标的融合,有利于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机智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日臻完善。
2、校长应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结果和评价的过程性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基于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基础上的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它的形成也不是一个物质的、纯文本的、固定的东西,它也是随着开发实施而不断的修正完善的过程,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要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方法、途径、策略、成果评估与奖励的相关,使校本课程开发在科学的框架下运作,激发教师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好的评价机制不仅能使校本课程开发高效推进,而且会有效地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科学、规范、高效推进。
3、校长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应协调教师工作负担与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矛盾
校本课程开发是给予学校的权力,它是服务于学校特色建设的,是学校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的有效的载体,使学校的办学宗旨通过课程得以落实。有特色的学校才会有良好的生存前景,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4】。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校长和教师自我更新的机会。
长期以来,学校的课程开设习惯于按国家课程开设,而“给我什么样的书,我就教什么”的观念年久日深地影响着教师,这就使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时会感到困惑,且目前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他们的精力却有限,因此在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的协调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的教师都缺少教育科研的经验,对校本课程开发也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不知道研究从何做起,也导致了他们对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切就需要校长协调教师工作的负担与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矛盾,合理安排人员及课时,引导教师及时更新理念,真正认识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校本课程才会由学校负担变成自主自觉的学校行为。
4、校长应注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成为一个不断改革,促进其成员持续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组织。而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对于形成这样的组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实施者和解释者,教师的专业动机、工作兴趣和职业满意度、自主研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均得到较大的提升。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应重视到学生不但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校本课程应以学生的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校本课程的开发重在不断地开发改进的过程,让学生在各种校本课程中各找其需,各显所能,自主选择,在小组活动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在课程中看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信心。
5、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进展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学生提供全面教育。“以人为本”理念中的“人”一方面指学生,一方面也指教师【5】。以前我们太多地强调教师的无私奉献,而很少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下,不仅要追求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追求教师通过课程开发而得到自我发展。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不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科研能力,而且提升精神世界。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校长在学校的管理上也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人本化”的策略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也才能将校长的新型教育理念转变为全体教师的新型教育思想,即上升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进行很大程度上由校长的管理水平、校长的感召力、凝聚力决定着。一位校长凝聚力和感召力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制度化管理下的人文关怀的长期投入。教师生日的一束鲜花、一句凝聚着真诚祝愿的字笺、平时生活的关怀等等,关注教师的内心需求,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使刚性的制度管理融入生命的活力。最终会建立起一个团结向上的有着共同追求的团队,校本课程开发才能顺利进行,实现它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徐世贵,刘恒贺.校本教研模式探寻[J].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2]余进利.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4,(1).
[3]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杨平,周广强.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余进利.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