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2011);
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50107-2010);
5、《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 202-2-2011);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1-2011)。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部署
本工程全部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搅拌混凝土,除轨道梁和管沟垫层混凝土外,其余混凝土结构均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浇筑。
根据施工工序及工期安排,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若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白天不能浇筑完成且不能留置施工缝时,现场管理人员分成两班,每班12小时,各专业有关领导及施工人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主要施工设备机具计划
| 序号 | 机械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混凝土输送泵 | 台 | 2 | |
| 2 | 搅拌机 | 台 | 2 | |
| 3 | 混凝土罐车 | 辆 | 4 | |
| 4 | 土工布 | m2 | 8000 | |
| 5 | 洒水车 | 辆 | 1 |
4.1准备工作
4.1.1钢筋的隐检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管线、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4.1.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且刷好脱模剂,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底部缝隙用砂浆封堵,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4.1.3由实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
4.1.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质量部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1.5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顺;
4.1.6预备震动棒一套。
4.2雨季施工
(1)每天做好天气预报及天气形势记录,适当调整混凝土浇筑计划,避开大雨天气浇筑混凝土;
(2)做好混凝土拌合站及砂、石堆放场的防水、排水设施;
(3)实验室应加强骨料含水量的检测工作,及时调整配合比;
(4)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应有相应的防雨、防滑措施;
(5)若无法避免在雨中进行砼施工时,应及时与搅拌站联系,适当降低砼坍落度,并应及时用篷布遮盖;
(6)砼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模板用篷布遮盖,边浇筑边打开;
(7)浇注成型的混凝土立即遮盖养护,防止雨水冲刷。
4.3高温季节
4.3.1施工安排
当月平均气温超过25℃时(或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工程进入高温期施工。
考虑到高温施工对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必要时提前重新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并从原材料、施工工艺上采取温控措施加强控制。
4.3.2施工准备
(1)对原材料(砂、石、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进行遮阳,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2)运输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水泥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40℃。其中水泥应使用有一定休整期和冷却降温时间的储存水泥,禁止使用刚进场的高温水泥,防止其安定性、初凝时间不合格。
(3)一般骨料的温度每变化±2℃会使混凝土温度变化±1℃,因此积极对砂石料堆采取遮阳覆盖和冲水降温处理等措施。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坍落度损失。
(5)根据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当地气温,通过热工计算确定原材料(砂、石、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和拌和用水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4.3.3混凝土搅拌
(1)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
(2)施工时在搅拌站拌出首盘混凝土后,及时对拌合物坍落度、出机温度、水胶比等进行测定,判定是否满足要求以便进行调整,指导下一盘混凝土的搅拌。
4.3.4混凝土运输
(1)对混凝土运输车采取防晒隔热措施,并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夏季施工应保证砼运输能力和搅拌能力相匹配,以保证浇筑工作的连续性,以防止结构出现施工缝。
(2)经常测定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情况,以调整运输、滞留时间及采取其他特殊措施,保证砼泵送入模的塌落度。
(3)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严禁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4.3.5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作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设备,保证连续进行浇筑。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2)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高于30℃。
(3)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地,对拌合物坍落度、入模温度等进行测定,不符合满足要求的禁止入模。
(4)气温较高时,对模板、钢筋进行遮阳,避免模板、钢筋和新浇筑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并尽可能避开炎热白天浇筑,选择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温度均不得超过40℃。
(5)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或基底喷水润湿,浇筑须连续进行。
4.3.6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1)养护的三大要素为适宜的湿度、温度和时间,因此浇筑完的混凝土暴露面应采取遮阳和挡风、保湿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
(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不宜大于65℃,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3)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表层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不得大于20℃(表层混凝土和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15℃),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如需拆模,应采取适当的夏季隔热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工艺。
(4)拆除模板同时采用土工布对构件进行包裹养护,并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5)混凝土终凝后,须及时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随时处于潮湿状态,避免干湿交替。
五、质量保证措施及成品保护
5.1质量标准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及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一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外加剂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2)混凝土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措施。
(3)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厘米。
(4)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隙。
(5)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次取样应至少留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6)混凝土浇筑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施工缝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7)现浇结构外观质量杜绝严重缺陷,杜绝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尺寸偏差。
(8)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应在混凝土浇筑完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且应根据现场实际测温情况确定。当采用土工布覆盖养护时,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保持土工布湿润。
5.2成品保护
(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泵送混凝土时,不得直接冲钢筋、模板及预埋件进行布料,不得碰插筋。振捣时禁止碰撞以免移位。混凝土浇筑时要设专人看护模板和钢筋,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整理上部钢筋。
(2)浇筑混凝土前将预留插筋用编织代布等包裹封闭,避免被混凝土泥浆污染,不慎被污染的部位应在其凝结前清理干净。
(3)应保护好洞口、预埋件及水电预埋管、盒等。
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6.1安全措施
、安全操作要求
(1)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检修,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转。
(2)振捣混凝土时必须两人配合,一人操作振捣棒,一人拉线及移动振捣器,且两个人均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
(3)高度超过2m的墙、柱,混凝土操作时应支设操作平台及护拦,跳板满铺,严禁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也不得踩在钢管或钢筋上浇筑,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4)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输送管道的接头应紧密可靠不漏浆,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要牢固。
(5)混凝土布料杆支腿必须全部伸出并固定,当布料杆处于全伸状态时,严禁移动车身。
(6)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乱接电线,临时用电使用应符合有关安全用电的管理规定。
技术安全措施
(1)雨期施工应对电器设备采取防雨、防潮、防漏电措施。
(2)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照明,照明灯要有防护罩。
(3)混凝土振捣器要有可靠的保护接零或接地,并必须安设漏电保护开关。
(4)振捣器使用时先要试运转,确认无问题后,才能正式振捣。振捣应由二人操作,一人掌握振捣器,一人掌握电动机和开关。振捣器与电动机的连接必须牢固,严禁用电源线、橡胶软管拖着电动机移动。软管弯曲半径不小于500㎜,且不能多于两个弯。
(5)用泵车浇筑混凝土时,操作人员不得站在泵管出口处,当采用空气清洗泵管时必须离开管端5m远的地方,以免残渣和气流喷出伤人。
(6)混凝土布料杆支腿必须全部伸出并固定,支固前不得启动布料杆;当布料杆处于全伸状态时,严禁移动车身。
6.2文明施工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并系好帽带。严禁穿拖鞋、打赤膊在现场施工。
(2)施工现场内严禁打架、戏闹,严禁吸烟和大小便。
(3)施工现场每天必须工完料清,各种施工材料必须分类码放整齐,并有标识牌。
(4)施工现场内施工道路内必须每天派专人打扫,并备有洒水车洒水,杜绝扬尘。
七、环境保护措施
、运输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及砂浆、混凝土时,应采取封闭、覆盖措施,防止扬尘、遗撒。
、现场落地灰、施工垃圾封闭清运,防止烟尘和遗撒。
、施工现场道路采用硬化处理,配备洒水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洒水降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