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红缯.(zēnɡ)贮.藏(zhù)树冠.(ɡuàn)萌蘖.(niè)
B. 紫绡.(xiāo)地壳.(ké)阙.下(què)醴.酪(lǐ)
C. 龟.裂(ɡuī)褐.色(hè)绚.丽(xuàn)果梗.(ɡěnɡ)
D. 瓤.肉(ránɡ)渣滓.(zǐ)粗糙.(cāo)绛.囊(jiànɡ)
2. 辨形组词。
(1)孽蘖孳
(2)辩辨瓣
(3)瓤瓢囊
(4)贮伫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
B.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
..也有不足之处。
C.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
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作证
..。
D.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
..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4.“南州六月荔枝丹”一句诗,其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徐渤
C. 文征明
D. 陈辉
5.“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不是可以实现的。
B.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不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C.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6. 下列句子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阴历。
B. 本文与普通的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属于文学小品。
C.“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 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故事和史料方面。
7. 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列数字
B.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
——引用
C. 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打比方
D.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举例子
8. 下列选项中对句子中引用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此处引用是为了辨别正误、澄清事实,同时也增强了文学性。
B. 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此处引用形象地说明了荔枝的壳和膜既轻又薄的特点。
C. 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此处引用讽刺了唐明皇宠幸杨贵妃,揭露了宫廷生活的奢侈腐化,增强了文学性。
D. 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此处引用说出了人们嗜爱荔枝,意在表明发展荔枝生产的必要,增强了文学性。
9. 《南州六月荔枝丹》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下列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A. 分类说明
B. 举例说明
C. 引用说明
D. 比喻说明
10. 插图说明是本文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列选项中对它的作用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使介绍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B. 直观形象,使读者对荔枝的生态特征一目了然。
C. 使读者对荔枝的内部结构有一个具体明晰的认识。
D. 使读者对荔枝的形状、大小、品种有一个具体明晰的认识。
11. 知识填空。
(1)《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又叫。这类说明文除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知识性、实用性外,还具有。
(2)《南州六月荔枝丹》选自。作者,著名的学家,作家。
(3)《南州六月荔枝丹》按照事物的组成部分和有关问题,先后、由表及里、从到进行说明。
(4)《南州六月荔枝丹》主要介绍了有关荔枝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知识。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1)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举例说明引用说明
B. 比喻说明引用说明
C. 举例说明比喻说明
D. 比喻说明下定义说明
(2)与“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两千朵”的说明方法相同的是()。
A.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B.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C.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D.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3)选段从哪方面说明荔枝?按什么顺序说明?恰当的一项是()。
A. 生态,从总体到局部。
B. 生产,从外到内。
C. 生态,从外到内。
D. 生产,从总体到局部。
(4)对荔枝肉是假种皮的辩说,反映了什么问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观察细致,能发现事物的微殊。
B. 作者具有辩证法思想,看到事物的变化。
C. 本文有严格的科学性,能纠正前人谬误。
D. 白居易对荔枝果肉的认识完全正确。
(5)“果形”一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说明内容的?
(二)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
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
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
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6)作者说“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这里的不足之处指的是什么?
(7) 第二个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个文段介绍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个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
(10)作者在文段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请你试指出下列诗句的具体说明对象。
①飞焰欲横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云几万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
2. 略
3. C
4. D
5. D
6. B
7. B
8. C
9. A 10.
B 11. (1)科学小品文趣味性(2)《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生物科普(3)主次实虚(4)生态结构生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12.(1)C (2)B (3)C (4)C (5)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6)不足之处在于“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白居易的比喻没能表现出荔枝外壳的实际形态。(7)打比方、引用、举例子。(8)介绍荔枝的颜色。(9)不能去掉,用“通常”“稍”“微微”“有的”这些词起到限定范围、修饰的作用,使得说明的语言形象准确,生动科学。(10)①荔枝成熟时的颜色②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