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积累与应用( 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折本(shé) 五行(háng) 愕然(è) 怒不可遏(è)
B.一抔(póu) 模样(mó) 承蜩(tiáo) 装弶(jiàng)
C.佝偻(lóu) 层累(lěi) 旁骛(wù) 强聒不舍(guō)
D.解剖(pōu) 亵渎(zhì) 恣睢(suī) 百行业为先(xí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全神贯注 罪不容赦 言行相顾 发奋忘食
B。断章取义 不可教诲 不二法门 敬业乐群
C。淘神费力 理至易明 无与伦比 化为乌有
D。重蹈覆辙 廓然无累 自知之明 恪尽职守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叙述“我”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态度的不断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是作者。
C。《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D.《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4.古诗文名句填空。( 12分)
①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③ ,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④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⑤酒困路长惟欲睡, 。 (苏轼《浣溪沙》)
⑥描写雪景,自古以来不乏名句,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描写雪景的诗句是_____ , 。
⑦白居易《观刈麦》诗中表现农民在炎炎赤日下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 。
⑧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中比喻新奇可以作为词眼的句子是 , , 。
5.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读书足以怡性,足以,足以长才。” 请按要求完成名著《水浒》的阅读题目。(4分)
请从《水浒》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人物 , 概括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 如 : 鲁提辖, 拳打镇关西 ), 并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点评。
(1)人物姓名及故事 : 。(2 分 )
(2) 对人物的点评: 。(2 分 )
6.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7.综合性学习。(6分)
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如果学校准备举办“读书节”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请为你们班拟一个活动方案。(4分)
活动主题: (1分)
活动目的: (1分)
活动方式(两项以上):
(2分)
二、课内阅读(共12分)
(1)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3)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 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4)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5)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6)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7)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8)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选文抓住哪些牲描写于勒的外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选文中画横线的名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3、选文中波浪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4、在给于勒小费这件事上,“我”和父母的态度迥异,请分别谈一谈你对他们的认识。(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4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9. 第⑨段开头的处的“……”号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
10.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11.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2.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作者:梁衡,有改动)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1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分)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四、写作(50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将题目“请让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十五六岁的你,刚刚走过最美好的花季年华,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明白亲情的可贵;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懂得友谊的难得;因为走过,也许你会知道成功的不易;因为走过,也许你会……
请以“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
| 200 | |||||||||||||||||||
| 400 | |||||||||||||||||||
| 600 | |||||||||||||||||||
(一)(共15分)
8.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9.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
10.“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1.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1分)
12.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毋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意思对即可。2分)
(二)(共l 2分)
13.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
14.: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答出一种即可)
: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一处2分,共4分)
15.画家的事例不恰当。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意思对即可。2分)
16.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意思对即可。4分。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
